|
在野釣時初次使用競技釣組的釣友,其實沒有按照競技釣法的真諦去搭配釣組,而是根據(jù)自己的手頭的條件對釣竿、線組和釣法進行了改良,盡管有的很實用,但畢竟大部分沒有發(fā)揮競技釣組的特性,錯過了較多的機會。經(jīng)過兩年在長壽湖垂釣的摸索,對競技釣組在野釣中的搭配有了些心得,現(xiàn)在總結(jié)出來,供一些新入此“行”釣手參考,不對之處敬請拍塊磚。 一.選擇釣竿的基本條件如何確定 釣魚是個人魚互動的活動,所以置辦行頭要考慮兩個方面。如果釣手忍耐程度高,可以多考慮魚的感受,盡量選擇能方便魚覓食的釣組——長桿、長線,而少考慮釣手的感受,比如:視力、臂力和釣姿等等,哪里有魚就到哪里去釣,所以長槍短炮、筒靴、小船都會派上用場;如果釣手年齡較大,或者是享受型的,就要考慮人的感受,盡量選擇方便釣手操作的釣組,根據(jù)水深選擇不同長度的釣竿和線組以確保浮標觀測點在最佳范圍上,同時要加強誘魚進窩的技巧訓練,比如:研究餌料味道和比重以及在水下的擴散性、魚餌的附鉤性、不同魚種覓食的特型以及不同季節(jié)的垂釣策略等等。 本文在這里講的還是要以重點考慮釣手的感受為主,畢竟用“競技釣組”是這篇文章的題目主語,而搭配與實踐就是需要釣者用心去做的。所以下面都是以釣手操作為中心展開的探討,也就是以“誘”為主的“舒適型”釣法。 1.自身條件決定: 首先要根據(jù)各人的身體條件選擇釣組的搭配,因為除了體力以外,最要緊的是眼睛。因為觀察競技釣法的浮標語言的最根本條件就是視力要好。我不能說每個人的視力都好得很,但一般情況下,人的最佳觀測點是在6~7米的位置。如果是超過了這個距離,很多人都看不太清楚了,這也是為什么競技比賽把釣竿長度限制在3.6~4.5米的距離之內(nèi)的原因之一。因為在1.5米~3米深的水池里,水中浮標距離釣手的眼睛觀測距離就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也是觀察“口動標”的最佳距離。 另外就是根據(jù)釣手的經(jīng)濟條件購買漁具。經(jīng)濟條件好的、時間充裕的而且有車的可以一次到位,買一些性能優(yōu)良、質(zhì)量穩(wěn)定名牌產(chǎn)品。如果經(jīng)濟條件稍微差點,可以一步步來,但最好還是買能夠使用一陣子的中檔漁具,否則要添置幾次,錢也不少花。 2.垂釣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 垂釣環(huán)境也是決定購買什么樣釣具的前提,如果你經(jīng)常在天然的水庫釣魚,恐怕3.6、4.5、5.4米甚至6.3米和7.2米的釣竿都要準備,如果經(jīng)常去賭塘,3.6、4.5米的就夠了。因為在重慶地區(qū),長壽湖水域手竿的位置深淺都有,特別是適合手竿垂釣的春天,從不到一米到7~8米深的水域都能有不錯的收獲。所以選一套(3.6、4.5、5.4米)能夠覆蓋大部分水岸的魚桿也是必須的。 3.垂釣對象的考慮 在重慶地區(qū)長壽湖玩手竿的主要垂釣對象是鯽魚,兼釣鯉魚、草魚和其他的魚種,而鯽魚的特點就是膽子比較小,只要大氣壓不是很低,大部分時間都在底層活動,離岸邊5~10米以上基本上都是它們的覓食洄游范圍。加上一旦上魚就是一群群的,釣手要頻頻舉起釣竿,所以重量輕的釣竿是首選,3.6和4.5米的重量一般都不會很重,如果使用5.4米的釣竿,一般情況要選100克以下的,而且不能有明顯的重頭感覺。因為太重了人很遭罪,娛樂性大大降低。 至于6.3米和7.2米的魚竿主要適用于水深超過5米的地方,如果釣的太淺,鉛墜和浮標距離太近,拋竿和觀標都會很困難。 4.配件選擇與搭配 有了好釣竿就等于好槍在手,但其他的配件質(zhì)量也一樣決定你的收獲,就像好槍要配好彈一樣。所以浮標、魚鉤、主線、子線、漂座、鉛皮座、太空豆等的都有選頭,弄不好還是問題不少。有關(guān)選擇方法,我會在案例里一邊選擇,一邊道出自己的感受。 5.附件選擇 釣魚環(huán)境也很重要,要每個釣手自己營造才行,比如:魚護、抄網(wǎng)、釣箱、桿架、釣魚傘甚至釣魚船等等。但這些不是今天我們要談的話題,所以略去。今天重點談釣組的搭配。 了解了這個基本情況,可以據(jù)此添置行頭。下面我就為有較好經(jīng)濟條件的釣手選擇一套釣組,有條件的釣友可以引以為鑒,因為是面向休閑而且有些閑錢釣友,剛剛?cè)腴T的新手和有能力燒錢的職業(yè)釣手請勿拍磚。 二.釣組挑選的案例之一 1.釣竿:鯽魚竿,品牌:翼12、15、18尺,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價格約:小一萬元,趨勢看漲。 選擇理由:在長壽湖釣手桿不像池塘,環(huán)境和心理都與競技釣法上了很大的變化。很多釣手在經(jīng)過短則幾小時,長則一兩天的做窩方才引魚進窩,之后遇到魚吃口的時候,心情就比較激動,提桿較猛,如果桿梢較硬很容易斷子線;加上長壽湖釣手桿經(jīng)常遇到大家伙,所以桿子的腰力要求也較高,否則很難將其擒獲。而翼系列產(chǎn)品的適用對象魚就是針對大型日本鯽魚而設(shè)計的,桿稍較軟而腰力又很挺,是名副其實的先調(diào)桿子。加上翼18尺(5.4米)整體重量只有80克,所以比較適合在長壽湖等大湖里使用。 2.浮標:這個要求不太高,但也要注意選擇的類型,一般選擇標尾較長、浮力較大經(jīng)過碳化處理的巴爾杉木浮標。我之所以選擇王冠孔雀羽毛碳腳浮標,完全是因為友人熱情相送,而且經(jīng)試用證明是套不錯的浮標,所以就沒有再購買其他的浮標。 如果我推薦的話,首推長腳短身長尾標:此標軸向很細,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好。但因其翻身較慢容易引起中層魚的注意,在雜魚多的環(huán)境下容易受到干擾。但翻身后到位之前的下行的行程長,適宜釣小翹殼和鳊魚的接口,但在春末夏初針對尋找鯽魚的釣法不太適合,因為較慢下行速度,容易將中層魚引入底層,容易造成和鯽魚爭食的局面。 最下面這支浮標就是長腳短身長尾標:
其次推薦短腳長身長尾標:此標是最好掌握和所適魚情最廣的標,也是一種標準浮標。我常用的王冠孔雀羽毛碳腳浮標就屬于這種類型。標腳短一般有碳腳和竹腳標之分。由于其標身細長,各種材質(zhì)均有。標尾為實心細長硬尾,一般13目居多。此標最大特點是因為其使用的是短腳設(shè)計,所以翻身很快;加上標身細長,下行均勻流暢,抗擺動性強、穩(wěn)定性好;所以很適合釣底鯽魚。特別是遇到一群魚進窩的時候,其快速到位的特性,非常適合釣快魚打連發(fā)。而且對于新手來說此標的調(diào)整也是較容易掌握的。當然也適合一根標打天下的釣手。 短腳長身長尾標圖片:
總的來講,野釣環(huán)境里選用浮標主要注意要根據(jù)季節(jié)選用。冬天,小雜魚少,在風平浪勁的日子里,可以選的視標細些、靈些的浮標;而夏季,小雜魚多,在風浪大的水域,只能可以選的視標較粗、浮力較大的浮標,否則眼睛太遭罪。 3.線組: 0.6號~1.0號主線,0.3~0.8號子線;冬天魚的活力差些主線和子線都可以細些,夏天魚的活力好,就可以選擇粗些的線組; 我選擇的品牌:道森、巖太郎、將凌、還有喜曼多,都在用,但一定要正品; 總而言之:在長壽湖玩競技釣,主要的是要釣鯽魚。盡管長壽湖魚基本上都是生口魚,大部分從生下來就沒有被釣過,原則上它們的吃口都應(yīng)該很清晰,但因長壽湖魚對天氣的變化特別敏感,很可能吃食不積極的,出現(xiàn)吃口模糊的情況。加上可垂釣的水深變化較大,從淺灘到深潭應(yīng)有盡有,所以這些魚已經(jīng)習慣了根據(jù)氣壓、水溫和水流的變化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水層的地域,而不會因釣手餌料的投放點一下子就改變了這種遷移的習性。盡管這些魚會在你的窩子里逗留一段時間,但一遇水溫和氣壓變化,其魚層的位置和吃口特性也就隨之變化。所以為了保證線組的靈敏性,在整個線組的配件選擇上也是盡量使用小號的。 三.魚竿的長度、浮標的位置與拋桿的方便性的關(guān)系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認為選擇不同長度的魚竿,還要考慮釣手的最佳使用感受。因為不同長度的魚竿都有一個方便于拋竿的浮標位置。 一般來講,使用長竿如果坐的高拋桿會方便些,或者使用較大的浮標會因加大鉛墜也能改變拋桿的操作性,但最關(guān)鍵的還是浮標到竿尖的尺寸。因為浮標相對鉛墜來講,尺寸大、比量較輕,在拋出的時候空氣阻力就較大。如果浮標離鉛皮座較近,特別是使用5.4以上的魚竿的時候,線組的拋出初速度就因浮標風阻的影響而降低,特別是在頂風的情況下,就更容易拋準、拋遠。 還有就是釣手使用的餌料。如果在你垂釣鯽魚的同時想會會大鯉魚和大草魚,特別是在重慶地區(qū)的兩大湖還能碰到大鳊魚和大翹殼,那么你使用的釣餌就會加大加重,這樣也會改善拋桿的方便性。 記得一次我和西野有關(guān)釣手探討這個問題,從他口中得知日本的HERA黑拉釣手有過這方面的研究。我馬上上網(wǎng)查閱,并找到了這樣的信息:浮標盡量保持離竿尖1/3~1/4的地方,這樣拋桿手感最好,準確率最高,這和我的長壽湖垂釣手竿實踐結(jié)果基本吻合。 四.如何選擇子線的長度 另外一點就是選擇子線的長短也要考慮在內(nèi)。如果子線太短,拋桿時很容易將鉤餌與鉛皮座糾纏在一起,特別是當子線短于10cm的時候。如果釣餌較小、較輕的時候這種現(xiàn)象更容易出現(xiàn);如果子線太長而且餌團較大時,就會降低魚兒索食的靈敏度,特別是在釣鈍情況下,子線彎曲較大,太長的子線就會給魚兒留出更多的吐鉤時間。所以子線長度要與選擇的釣竿長度、浮標調(diào)的靈鈍程度、甚至要根據(jù)水底不平度進行適當?shù)倪x配。所以15~30cm的范圍的子線都要備點。一般來講,短竿使用子線可以短點,長桿選擇子線可以長點的。 還有就是根據(jù)垂釣對象不同選字子線的長度,釣小魚可以短些,釣大魚盡量長些。因為大魚警惕性較強,如果鉛皮座懸在釣餌的上方蕩來蕩去,而且離魚的眼睛較近的時候,魚會提高警惕性的。 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靈和鈍的選擇,也會影響你選擇子線的長度。 五.線組的調(diào)整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變化,調(diào)整起來還是有些復雜。假如給一套定式,很多情況沒辦法應(yīng)付;如果考慮太多的變數(shù),初學者很難一下理解其真諦,所以下面結(jié)合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進行講解,以便于讀者理解。 玩了兩年多的長壽湖競技釣,我感覺真正實用的浮標調(diào)釣法還是調(diào)4釣2,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小范圍的調(diào)整,是可以適用于的魚情變化。但這種調(diào)整要有一個基礎(chǔ)搭配,然后通過簡單的變化就能達到目的。這個基礎(chǔ)搭配我戲稱之為“靈鈍混搭法”,詳見圖1。 由于下面要講到如何使用太空豆記錄浮標調(diào)靈和調(diào)鈍的實際位置,所以在這里我對每顆太空豆進行編號,具體順序從魚竿的稍尖開始。 A號:起夾緊主線魚與竿稍小辮子作用; B號:最鈍點紀錄作用,也就是鉛皮座擦底的位置; C和D號:起到夾緊浮標座的作用,在B~E兩點間移動,還起到調(diào)整釣組的靈鈍的作用; E號:最靈點記錄作用,也就是釣平水的那個位置; F號:防止鉛皮座上移的作用,比其他的要長一倍,或者使用兩顆太空豆; G號:調(diào)整鉛皮座在水中位置的作用。
圖1 靈鈍“混搭法”圖解 從上面描述可見“CD”兩個太空豆是起到固定浮標的作用,而“BE” 兩個太空豆是起到記錄最靈點和最鈍點的作用。那么它們位置是根據(jù)什么確定的?又和線組什么參數(shù)有關(guān)呢?下面將通過調(diào)整浮標的位置詳細道來。 首先確定浮標的最靈點:也就是E號太空豆的位置。我是通過調(diào)平水來確定的。 過程是用CD兩顆太空豆加緊浮標,在雙鉤完全離底(約10CM距離)的位置上調(diào)4目,具體做法就是用一個完全將浮標拉入水下的鉛皮裹在鉛皮座上,然后在釣點反復拋竿,同時一點點剪掉鉛皮,直到露出4目為止。然后雙鉤加上兩顆橡皮粒(每顆橡皮可拉下2目)在拋桿入釣點,通過逐漸上移CD兩顆太空豆加緊的浮標座,直到浮標出現(xiàn)半目后為止。此時釣靈點已經(jīng)找到了,然后將E號太空豆上移緊貼D號太空豆,這樣E號太空豆的位置就是最靈點。 其物理概念就是:子線拉抻、底鉤臥底、上鉤擦底、浮標露平水(也就是露出水面一點點,接近1mm的樣子)。此時餌團稍大點,就會將浮標剩余的一點目數(shù)全部拉入水中,因為超過標準餌團的多余重量,會使擦底的上鉤進一步下沉、臥在水底,而這一點下沉的距離足以將剩余的那一點點目數(shù)完全拉入水中。 第二步就是確定最鈍點:也就是B號太空豆的位置。這個點確定起來較簡單,那就是將CD太空豆從最靈點上移約短子線的長度,然后用B號太空豆下移緊貼C號太空豆,這樣B號太空豆的位置就是最鈍點。 其物理概念就是:子線彎曲、雙鉤鉤全部臥底、而且拴子線的8字轉(zhuǎn)環(huán)剛好擦底、浮標露出水面目數(shù)大于4目(大于4目的數(shù)剛好是半水調(diào)標時兩顆魚鉤拉下浮標的目數(shù))。此時餌團不管多大,只要釣點水深周圍的變化不超過子線的長度,就會不會影響浮標露出的目數(shù)。 而靈鈍平衡點(也就是不靈不鈍點)則是將浮標座從最靈的E點上移4目,然后用CD號太空豆加緊,則這個點就是靈鈍平衡點,在浮標的表現(xiàn)上就是調(diào)4釣4。 其物理概念就是:短的那根子線拉直、長的那根子線略彎曲,雙鉤臥底、浮標露出水面4目(也就是露出水面的目數(shù)=調(diào)目的目數(shù))。原則上講,此時餌團不管多大,也會不會影響浮標的目數(shù)。但如果水下地面不平整,也會出現(xiàn)露目或多或少的現(xiàn)象。 說了這么多,釣手到水邊應(yīng)該怎么調(diào)整呢? 根據(jù)稱寧老師的說法:“從靈鈍平衡點釣起”,也就是說“從調(diào)幾釣幾”開始。因為野釣環(huán)境中小雜魚很多,如果釣靈了,可能會出現(xiàn)空桿;釣鈍了,會喪失機會。所以從“靈鈍平衡點”開始,方便往兩邊調(diào)。如果出現(xiàn)很好的頓口,但是空桿較多,可以將浮標像B點移動一兩目,釣鈍點,直到抓住頓口上魚為止;如果只見浮標微微晃動,而沒有出現(xiàn)類似下頓的吃口,可以將浮標像F點移動一兩目,釣靈點,直到出現(xiàn)頓口上魚為止。 上述操作的物理概念就是:前者是小雜魚搶食現(xiàn)象多,會出現(xiàn)嘴小吃不進去餌的現(xiàn)象,就算浮標有鈍口出現(xiàn),也可能是小雜魚搶食拖著餌團走位出的信號,如果此時頻頻提桿,就會漏掉真正鯽魚的吃口,所以將浮標調(diào)鈍點,過濾掉小雜魚吃餌的信息,等鯽魚吃到餌,然后含餌游動時拉動浮標再提竿就不會空;后者可能是“氣壓低、鯽魚不活躍,吃口很小很斯文,導致餌料進嘴速度很慢,加上雙子線可能出現(xiàn)彎曲現(xiàn)象,很可能因入口的力量小,不足以傳導到浮標上,所以通過上述的調(diào)整可以使子線拉直,讓鯽魚很小吃口的力量也能拉動浮標。所以“從靈鈍平衡點釣起”,較方便。在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時,經(jīng)過調(diào)整,釣手就能抓住真正得吃口,將其釣起來。 而調(diào)4釣2點,我認為是(用比重較重餌料)最佳垂釣?zāi)繑?shù)。它就在B和E之間、浮標座離E點2目的位置上。 加上在長壽湖手桿釣鯽魚經(jīng)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不打窩子的情況下,剛開釣小雜魚并沒被誘在你的窩子里,很可能第一桿下去就碰到大家伙。如果此時不留神讓它跑了,就驚了窩子,至少半小時沒有像樣的魚光顧。所以我到湖邊就是從調(diào)4釣2點開始釣起,也是出于這個考慮。 為什么稱“調(diào)4釣2”點為“最佳”垂釣?zāi)繑?shù),主要是因為露出水面的2目最適合釣手觀標,加上正常情況下野生鯽魚吃食的吸力表現(xiàn)在浮標尾向下的拉動距離最容易被觀測到的距離也是1~2目,通常稱之為頓口。 也因為使用這種調(diào)4釣2點,在掛餌后浮標下沉2目“靈度”的浮力存在,當餌料從魚鉤上溶化脫落的時候,浮標也就會上浮致調(diào)目,就是4目的位置。釣手就能夠很容易觀察到這2目上升的變化,以便能夠及時提竿更換餌。當然如果是調(diào)4釣4或者釣更高的目數(shù),子線彎曲、雙鉤落底,因餌團的重量通過子線拉下浮標目數(shù)不存在了,釣手就沒辦法觀察到餌團融化后出現(xiàn)的脫鉤現(xiàn)象,只能測出餌團融化時間,以便及時地更換釣餌,避免鉤餌分離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下面我們就調(diào)整線組靈鈍的具體使用方法,用圖2 加以講解,以便初學者更詳細的了解。
圖2線組示意圖 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圖中的靈鈍分水嶺就是常說的“不靈不鈍點”,也稱調(diào)幾釣幾點,它的物理概念就是:離底調(diào)標露4目(注意:這里講的都是帶鉤調(diào)標),掛餌擦底釣4目。這種釣法的特點就是浮標不靈不鈍,餌團脫落反映不到露目上面來。 下面將“含有太空豆BCDE段的主線、在水下子線的狀態(tài)和浮標露出水面的目數(shù)”組合起來用圖3進行進一步的解釋。
圖3 主線上太空豆標出的調(diào)4釣4位置圖 從圖3中我們看出B號和C號太空豆之間的距離就是“子線中短的那根“子線長度,如果浮標座固定在BC之間,那整個線組就被調(diào)成“鈍”狀態(tài),使用時要在標準鉛皮里面裹上小配鉛(小配鉛的制作下篇詳細講述);如果浮標座固定在DE之間,那整個線組就被調(diào)成“靈”狀態(tài),使用時僅需使用標準鉛皮就行了。 根據(jù)上圖的原理我們看看調(diào)4釣2的位置是怎樣通過“不靈不鈍點”也就是調(diào)4釣4點找到的。 首先將浮標座用C和D號太空豆將浮標座固定在離E號太空豆4目遠的地方。其物理概念就是調(diào)4釣4的位置,也就是“不靈不鈍點”。 然后逐漸向E號太空豆移動浮標座,并用C和D號太空豆將浮標座固定好,直到在釣點掛餌拋桿出現(xiàn)釣2目為止。見圖4。 此時線組的物理概念是:離底調(diào)標露4目(注意:這里講的都是帶鉤調(diào)標),掛餌擦底釣2目,一般情況下此點離“不靈不鈍點”的距離為2目。這種釣法的特點就是浮標靈鈍適宜,魚在餌團附近游動都會讓浮標輕微擺動,吃口清晰、而且餌團脫落也會反映露目上面來,見圖4。
圖4 主線上用太空豆標出的調(diào)4釣2示意圖 可是這種調(diào)4釣2的方法在野釣中不適合小雜魚較多的環(huán)境,特別是寸鲹較多的時候。從季節(jié)上看,也就是6月以后到11月以前。因為這些小雜魚蜂擁而至的時候,正好是重慶地區(qū)大湖鯽魚甩籽期以后和育肥期以前。不是說此時的鯽魚不吃食,而是手桿能夠到達的位置小雜魚太多,餌料基本上到不了底就被小雜魚吃光,再加上此季節(jié)的水下餌料豐富鯽魚不用沿湖邊尋找食物就能吃飽,那種春季鯽魚成群回游的現(xiàn)象不再存在,而是零星的少數(shù)幾條了。所以再用調(diào)4釣2的方法釣鯽魚就顯得收獲很可憐,所以一般這個季節(jié)玩手桿就要考慮避開小雜魚,主攻大型魚種了。 由此就產(chǎn)生了調(diào)鈍釣鈍的線組組合,也就是調(diào)2釣4、甚至釣更高目數(shù)的方法,用很多玩競技釣友的話說:就是“用競技釣組玩?zhèn)鹘y(tǒng)”。 其實我認為這不是一種退步,而是一種升華。因為這是競技釣手將有中華特色的“傳統(tǒng)七星浮豆的釣法”中的精華吸取進去的結(jié)果,是將“競技釣法用于野釣”并擺脫“臺釣中調(diào)4釣2的束縛”,從而脫穎而出的關(guān)鍵之一。 在野生的大湖環(huán)境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用傳統(tǒng)七星浮豆的釣手在釣鯽魚的時候經(jīng)常是收獲頗豐,而玩臺釣的朋友卻被小雜魚攪的教頭爛額。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拋開餌料問題不談,很大一部分就是調(diào)4釣2的線組用的過靈。以至于浮標在水面亂舞,而釣手根本無法抓住真正的吃口。而傳統(tǒng)釣法的鉛墜是沉底的,子線也是平躺于水底,這樣就體現(xiàn)出了七星浮豆釣法的線組的另一個優(yōu)勢:魚餌牽動浮標的靈敏度較低,只有當鯽魚含起包裹魚鉤的餌料慢慢上浮或者轉(zhuǎn)身游走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浮豆上頂或者是下沉的現(xiàn)象。用競技釣法的術(shù)語講:“只有體動標才能反映出來”,口動標象是反映不出來的。 在競技賽場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很多鯽魚池里面的魚都是釣了放、放了再釣的滑魚,吃食也十分小心,浮標語言十分的不清晰,加上很多池塘不正規(guī),也混入一些小雜魚和自身繁殖的小鯽魚,如果線組條的過靈,在混養(yǎng)塘打混重的比賽中成績就不會太好。所以,釣鈍的技術(shù)探討和發(fā)展由此而生。 經(jīng)過多年的眾多競技釣手的實踐和摸索,釣鈍的技巧也豐富了中國大陸競技釣法中的理論根基,所以“釣鈍”技巧也成為野釣手應(yīng)該掌握的技巧之一。 所以要了解“釣鈍”的物理概念,首先就要知道為什么釣鈍線組能夠“避開”小雜魚的干擾,而從中釣上大魚。其實這里有一個錯誤的概念,那就是避開小雜魚的干擾。其實小雜魚在水里,是避不開的。常用的只有4種辦法:一是驅(qū)趕,二是引走。但這兩種辦法都很難奏效,特別是在秋天,當年出生的小雜魚較多的時候,這些小魚食欲特別強,而且還天不怕地不怕的,魚鉤還沒到底,餌料就被一搶而空。所以必須使用其它的辦法,也就是常用的第三種和第四方法:第三種是使用小魚吃不下餌料,第四種是投下小魚吃不完的餌料。很多傳統(tǒng)釣手使用老苞谷就是采用的前一種辦法,而釣包食就是使用了后一種辦法。 而今天我們手桿釣鈍就是第五種方法,其適應(yīng)面往往沒有第三種和第四種寬,但是其原理清晰,有利于初學者理解競技釣法中避開小魚干擾主攻大魚的戰(zhàn)術(shù)思想,而適用于初春秋末在大湖垂釣大魚使用,而且特別是在大湖使用蟲餌(蚯蚓、蠅蛆、線蟲)釣鯽魚。其效果出奇的好、而且容易掌握,深受很多野釣手喜愛。具體搭配請看圖5。
圖5 主線上太空豆標出的調(diào)2釣4的示意圖 第一步:從圖中我們清楚地看到因為在標準鉛皮中加了一個小配鉛,使其空鉤離底浮標露2目,見上圖1; 第二步:再次通過雙鉤到底后浮標露4目,此時浮標座的位置為釣鈍范圍內(nèi)的最靈點,然后將E點太空豆拉在離此點2目的位置,也就是調(diào)2釣平水的位置,再將B點太空豆移至離浮標座“子線長度+2目”的位置上,見上圖2; 第三步:再將B號太空豆移到離浮標座B點位置,此時八字環(huán)剛好擦低; 此時掛餌,只要浮標座在圖5中2~3的范圍內(nèi),餌團落底后子線彎曲,但浮標尾上浮僅僅4目,這說明兩個釣鉤的重量為兩目的吃水。此時如果魚兒吃餌,僅僅靠魚嘴吸餌的力不會反應(yīng)到浮標上面來。也就是說:“此時浮標如果動作一定是體動標”。其物理概念就是:魚將餌團含在嘴中后游動并將子線拉直方可帶動浮標。 所以一兩條小雜魚的啄食是不可能一下就讓浮標出現(xiàn)如此大的移動的,除非它剛好被魚鉤鉤住然后游動拉直子線的時候才會帶動浮標。這也是為什么“釣鈍”的方法能夠清晰地將大魚吞食后“身體移動”的動作抓住,而過濾掉小雜魚掇食信息的原因。 當然,用此種辦法同樣也抓不住大魚的口動標像,少了些用手桿抓“頓口”釣大魚的樂趣。但在小雜魚多的時候,也不失為一種有效釣大魚的辦法。 六.三種調(diào)標方式的優(yōu)劣分析與對比 下面我分成“調(diào)4釣2的真諦”、“調(diào)2釣4的原因”“調(diào)8釣2的使用”三部分加以詳細講解。 1.調(diào)4釣2的真諦: 在上個世紀末的80年代,臺灣釣法被引進的時候,我看過很多介紹片,都講述了一個調(diào)漂的核心技巧,那就是“調(diào)4釣2”。記得當時理解這個技巧的核心就是以下幾個步驟: 半水調(diào)漂4目:半水實際上指的就是鉤墜離底10CM的時候,逐漸將鉛皮減輕到浮標露出水面4目的操作方法; 尋找標準餌團大?。簩⒑秃玫酿D料搓成小球,掛上一顆后拋桿入水,找到剛剛將浮標拉下一目的餌團大小為釣餌的實際尺寸,確保使用兩個餌團能夠?qū)⒏讼吕?目,我稱之為最靈的餌團;然后再將加3個最靈餌團和在一起,再分成兩個1.5倍最靈餌團的重量,掛在鉤上再次半水拋竿觀察浮標,如果此時浮標被拉下3目,此時的釣餌大小和重量就可以作為標準餌團。這個增加的1個最靈餌團數(shù)量我稱之為餌差數(shù)*; 初步找底:再將浮標在逐漸上移(遠離鉛墜的方向),并掛上能夠?qū)⒏送耆滤酿D團,(我通常使用4~5個標準餌團,并將其合并后再分成兩個餌團)瞄準釣點拋桿,直到浮標剛剛露出水面2目為止。在這里我不推薦使用橡皮泥,因為找底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反復拋桿找底的過程就像在釣點做窩,能節(jié)約時間。除非魚太多,根本就找不到底,因為在找底的時候魚兒就可能吃餌上鉤了,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釣手都說過:“釣了半天底都沒找到的原因之一”。 精調(diào)釣2目:初步找底完成后,掛上能夠?qū)⒏藙偤美?目的標準餌團,再次精確找底,這時可能會出現(xiàn)浮標漏出水面的目數(shù)大于2目的情況。其原因就是初步找底使用的餌團較重,其結(jié)果不僅僅是兩顆餌團全部臥躺在水底,而且餌團、鉛墜和浮標不是垂直在一條線上,而是餌團在最前面,鉛墜在中間,浮標離釣手最近。所以此時釣手還要再次將浮標向下一目一目移動(靠近鉛墜的方向移動),直到浮標剛好露出2目時為止,此時真正才會出現(xiàn)水下的餌一顆臥在水底,另一顆餌料剛好擦底的情況,調(diào)4調(diào)2才最后完成。此時我們找的底我稱之為“釣靈底”,然后用BCDE 4顆太空豆將浮標座加緊,而此時浮標座位置稱之為“釣靈位”。 完成調(diào)4釣2后,我們掛餌拋竿浮標露出2目后,就會看見這樣的過程:餌團逐漸融化,或者因吸水膨脹發(fā)生比重變輕,浮標就會慢慢上浮,直到全部溶化,兩顆鉤子脫離餌料懸空,此時的浮標會重新浮到4目。這時釣手要學會測量這個餌團從拋桿到完全熔化后的時間間隔,我們稱之為“餌團化掉時間” ,記住在釣鈍(調(diào)2釣4)時計算換餌時間使用。 此種調(diào)標法,也有稱之釣靈的調(diào)標方法,釣手抓的是口動標像。也就是說,只要魚兒在釣餌附近游動,就會讓水中的那顆剛剛擦底的餌團搖擺,如果你的視力較好,就能看見浮標微微的擺動。這時只要是魚兒用嘴輕微的吃餌,浮標就會有變化,釣手主要抓的就是魚兒吸食入口那一瞬間反映在浮標上的“加速”動作。 調(diào)4釣2的基本條件是兩個:1水下很平整、水穩(wěn)定不流動;2釣手挫餌水平較高,大小均勻。第1點在長壽湖垂釣要用心找底,第二點一般初學一般不注意,所以經(jīng)常忽略。 2.調(diào)2釣4的特點: 如此看來調(diào)4釣2真的很麻煩,而且在長壽湖使用有點累,不經(jīng)過長期實踐就要求初學者掌握有點不現(xiàn)實。因為大部分手桿釣位水下多是斜坡,都不平整,所以每次拋桿,水深相差2~3目極為平常,如果非要一味追求調(diào)4釣2其實是很累人的。加上長壽湖水域的魚多生口,吃是很猛,故很多玩過競技池釣的釣手在長壽湖更多的是采用釣鈍的辦法來彌補釣靈釣法在實戰(zhàn)中的不足。 那么調(diào)2釣4方法的特點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能夠彌補調(diào)4釣2的不足呢?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調(diào)2釣4釣法餌和子線在水下的狀態(tài)。見圖 從餌料狀態(tài)在水中的變化上看:此時的餌團重量完全由地面承受,如果融化脫鉤了,在浮標上觀察是反映不出來的,只能靠釣手通過測試完成的,測試時間就是在調(diào)4釣2時測量的餌團完全融化時間。當餌團完全融化時間過后還沒有魚的吃口,釣手就可以提竿換餌,盡管此時很可能魚鉤還被埋在散落的餌料粉末中,并且會被吸食餌料粉末的魚兒吸入而帶動浮標下沉,但畢竟也有魚鉤脫離散餌的種情況。 就像前面所講,使用調(diào)2釣4釣法好處是可以避開一部分小雜魚的干擾,其原因就在于子線是彎曲的,只有出現(xiàn)魚兒將魚鉤完全拖走并將子線拉直的情況,才會拖動浮標的移動,而其它的小動靜不足以拉直彎曲的子線帶動浮標下沉。 但在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是使用調(diào)2釣4釣法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調(diào)2釣4釣法能夠適應(yīng)在釣點水下地面不是很平的情況下使用。只要這種變化范圍在:深不會超過將子線拉直,淺不會碰到8字轉(zhuǎn)環(huán),那么露出水面的部分就一直會是4目,這一點“好處”在自然水域釣魚時的優(yōu)勢很明顯。
當然還有就是調(diào)2釣4釣法很難觀察到口動標,也就是魚兒吃食那一瞬間的下頓;只能是魚兒將餌團叼起然后游走帶動浮標移動的體動標。這樣會少減少很多機會,因為很多魚兒在將餌團吸入口后再將其吐出,這樣的吃口在調(diào)2釣4釣法中是觀察不到。而這也正是酷愛玩手竿的釣手最盼望看到的魚汛語言。使用調(diào)2釣4釣法盡管看上去比較逍遙自在,但同時也降低了手竿釣魚的樂趣。所以一些喜歡挑戰(zhàn)的釣手,不會選擇此種釣法,除非迫不得已。 綜上所述,調(diào)4釣2釣法和調(diào)2釣4釣法各有千秋。 喜歡與魚博弈、追求觀標快感、并且愿意研究各種魚類吃口所對應(yīng)浮標表象的釣手們,可以堅持類似調(diào)4釣2的調(diào)靈釣法;而以休閑為主的釣手可以簡單些,與調(diào)2釣4異曲同工的調(diào)鈍釣法對他們來講比較容易掌握,而且很適合用蟲餌。經(jīng)重慶地區(qū)很多野釣釣手的改良和提高,在網(wǎng)上多為“半水調(diào)標調(diào)平水,掛餌(蚯蚓或者紅蟲)釣2目”就是這個道理。 3.調(diào)8釣2方法的出現(xiàn): 但有沒有一種更加簡單而又能兼顧上述兩種釣法優(yōu)點的調(diào)標方法嗎?實際上是有的,那就是通過長標尾浮標來彌補調(diào)4釣2釣法和調(diào)2釣4釣法的不足。 長標尾浮標的特點就是標尾很長,觀察目數(shù)可達15~20目。加上標尾校長,可適應(yīng)較大較重的餌團,這樣設(shè)計的特點就是為了在水底不平環(huán)境下的使用。下面我就對這種長標尾浮標的特點,做做原理性的分析。
調(diào)8釣2釣法的出現(xiàn)促生長尾浮標問世,而釣手的觀標也從復雜并苛求的調(diào)4釣2的范圍擴大到調(diào)8釣2、釣3、釣4~釣7,拋桿的準確性的要求降低,長尾浮標露出水面的目數(shù)從2~8目甚至更大的范圍都能做到子線一直是直的,不僅僅增加了觀察魚兒吃食的口動標象的時間,減少了部分丟口現(xiàn)象;而且因可使用的餌團加大了不少,通過拋桿做窩的時間也減短了,加上大團餌料對小魚的啄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對大魚的吸引力也更大,所以在長壽湖玩競技釣法優(yōu)勢明顯。 調(diào)8釣2的缺點:為了適應(yīng)長壽湖水域水下不平的實際問題,引出了調(diào)8釣2釣法,盡管其適用較寬,但也有其不足。那就是因餌團的增大,出現(xiàn)入口性變差的現(xiàn)象,假口增多;加上浮標露出水面的部分不再僅僅再是2目,而是2~7目或更多。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只拉下半目的小頓口,在2目的時候肯定會的7目的時候醒目。所以浮標的設(shè)計者,就在5目、9目的位置用更醒目的顏色加以區(qū)分,我稱之為參考目(見照片),以提高浮標在不同目數(shù)的可識別性,減少釣手的觀標難度。但這畢竟是一點點補償?shù)拇胧溆^標的方便性遠不如釣2目的時候。 七.總體搭配的技巧 上面五大部分分別講解了魚竿與線組特點,但很多初學者因為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很難一下子就全部吸收,所以下面就一次實戰(zhàn),講講我自己的釣組選擇與變化,為初學者做一次示范,以減少其走彎路。 下面先講講使用“粉餌”的靈鈍交換釣法,我稱之“靈鈍交換”釣法 1.調(diào)標的過程:首先進行調(diào)4釣2,具體做法與上面雷同,略去原理性的東西只寫出做法,有基礎(chǔ)的釣手可以跳過不看。 調(diào)標方向:雙鉤不帶餌調(diào)4目,帶餌釣2目。 1.1調(diào)標準鉛的制作過程和使用方法: 第一步:使用一個大于浮標浮力的鉛皮,在釣點拋竿找底露兩目,其目的是讓鉛墜真正沉底; 第二步:然后將浮標向下移動“子線長度+10CM”的距離,其目的是讓雙鉤真正離底; 第三步:逐漸減少鉛皮,直到露出6目為止(因為一般情況下,半小時后因浮標吸水浮力減少后剛好是露4目,所以多留的2目為浮標的“吸水目”,每個浮標吸水目不一樣,但質(zhì)量好的浮標其吸水目不會大于2目),此時該浮標的標準鉛就做好。 1.2調(diào)小配鉛的過程和使用方法: 第一步:用剪刀剪一個小鉛皮加在標準鉛中,大小以剛剛能夠拉下2目浮標的重量為準,此時的調(diào)目的工作初步做好了。 第二步:垂釣半小時后再校對一次,很可能因為浮標吸水浮力下降,調(diào)6目已經(jīng)變成4目了。此時再拿掉小配鉛放好(釣鈍時還要用),這樣調(diào)4目的位置基本就找準了。 注意:這時浮標座的位置就是調(diào)4釣2的位置,其中BCDE 4顆太空豆是這樣的位置:B和C緊貼,CD緊緊夾住鉛皮座,D和E緊貼。 這樣,適應(yīng)釣靈和釣鈍的做標準鉛皮核銷配鉛過程就完成了。
1.2 找釣鈍點方法:大家知道釣鈍時的子線是彎曲的,也就是說釣鈍時浮標在主線上的位置比釣靈時要高些。根據(jù)我們的習慣,浮標座兩端是有兩顆太空豆C和D將其固定的,在調(diào)4釣2的基礎(chǔ)上如何兼顧調(diào)2釣4,也就是如何在釣靈的同時兼顧釣鈍,所以在“同一付主線上巧用4顆太空豆,達到同時記錄釣靈和釣鈍的兩個浮標位置”以對應(yīng)“空桿率高”和“???/a>”現(xiàn)象也是本文的一個重點之一。 下面介紹如何通過找釣鈍底去確定調(diào)2釣4的浮標位置。具體做法如下:(假定此時是調(diào)4釣2的狀態(tài),而且每顆鉤的重量剛好壓下浮標的1目) 第一步:E點太空豆先固定不動(記住這顆太空豆所記錄的是釣靈時浮標的位置),將BCD點的太空豆連浮標座一起,逐漸上調(diào)將近個子線的長度。其目的就是找到讓兩顆鉤完全臥底的浮標位置段,但鉛墜沒有到底,此時浮標應(yīng)該是露4目。如果浮標出現(xiàn)大于4目的情況,比如5~6目的位置,就說明不僅僅雙鉤橫臥在水底,而且8字環(huán)也可能接觸到水底了。此時B點太空豆的位置就是找釣鈍底的最鈍點。 第二步:然后用C、D兩顆太空豆再次將浮標坐夾在B和E太空豆的中間,再加入能拉下2目的第二顆小配鉛(以確保雙鉤離底露2目*),在釣點附近一平方尺的地方多拋幾桿,以確保每次拋竿基本上都是4目左右的位置上,此時子線彎曲,雙鉤是躺在水底的,則找釣鈍底就初步完成了。 然后掛餌在釣點拋竿,兩顆鉤帶餌就會完全躺在水底,因為雙子線是彎曲的,浮標應(yīng)該露出4目。 第三步:在釣鈍時,浮標座是用太空豆C、D太空豆夾緊的(見圖),但可以定在B和E點之間任意位置上,只是越接近B點釣的越鈍;越接近E點則不那么鈍。也就是說:浮標座越接近B點,子線就越彎曲,魚兒吃食后通過身體游動帶動子線拉動浮標出口的距離越大。當然浮標反應(yīng)就越遲鈍;浮標座越接近E點,子線越接近直線,魚兒吃食后通過身體游動帶動子線拉動浮標的距離就越小,浮標反應(yīng)也就相對靈敏些;
這樣在一付主線上用BCDE 4顆太空豆就可以記錄“兼顧釣靈和釣鈍”的浮標位置,下面將詳細講解如何通過將浮標在B和E兩點太空豆的位置的切換,可以方便的適應(yīng)“空桿”多到出現(xiàn)“斷口”的魚情變化。 1.3 調(diào)標準餌的過程和使用方法:注意是在整個線組為調(diào)4釣2的釣靈點時進行的,也就是浮標固定在E點,取掉標準鉛里面的小配鉛。 第一步:用和好的餌團掛在鉤上,最好是單鉤,以拉下一目到一目半的餌團大小作為標準餌團;注意:很可能餌團很小,只有一顆黃豆大小。 第二步:再用標準餌團兩顆,掛在鉤上,仔細在釣點附近拋竿找底,直到調(diào)出釣?zāi)?目時為止,此時標準餌團的大小就確定了; 2.釣法與調(diào)整:完成調(diào)4釣2和調(diào)2釣4的線組準備后,下面就要開始試釣,以證明自己的浮標調(diào)整是否合適。 在長壽湖里垂釣很可能遇到的魚大部分是結(jié)群洄游到你這里的,所以不管你用什么辦法也不能將其完全留住而不用去洄游。任何一種釣法都不能應(yīng)對所有情況,所以釣手要學會應(yīng)變,這也是程寧老師所說釣無定式。 但也不是說沒有辦法應(yīng)對,經(jīng)我兩年的實踐,基本上有兩種情況要注意,一種是連發(fā):魚群來了,吃口不斷,但假口很多;一種是停口:魚群走了,半天沒魚吃食,就像在游泳池里試漂一樣。 這兩種情況是不能用一種釣法覆蓋的,下面我淡淡如何用這套“靈鈍兼顧的線組”應(yīng)對這兩種情況。 一般垂釣都是從釣靈開始,因為一開始釣點內(nèi)是沒有成群的魚的。所以一開始我們將浮標固定在E點,使用標準鉛皮,而不加小配鉛,也就是在釣靈點調(diào)4釣2。 隨著拋竿釣魚的時間加長,窩內(nèi)逐漸會引來較多的魚。此時只要有吃口,而且出現(xiàn)頓口或者浮標的其它魚汛語言都能上魚,那么你就不必調(diào)整,直接享用快樂時光就是了。 可是如果窩內(nèi)有了小雜魚,那么就可能出現(xiàn)假口。特別是當你在出現(xiàn)“標準頓口”時連續(xù)拉空,或者是空桿率很高的時候,就要進行調(diào)整了。比如:在標準鉛里面加上小配鉛,并將浮標座拉離E點逐漸向B點靠近,直到假口消失能釣上魚來為止。此時你就完成了一個由釣靈向釣鈍的轉(zhuǎn)換,又可以享用快樂時光了。 在長壽湖等天然水域釣魚,連續(xù)的上魚時間一般都不會太長,也就是幾十分鐘,然后就可能出現(xiàn)長達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凇4藭r你不用再等下一個吃口的高峰期,只要是達10分鐘沒有口,就可以將釣鈍改回釣靈。 因為此時有兩種情況,一是小雜魚自己走了,也可能是被成群的鯽魚或者大魚嚇走的。特別是大魚進窩要注意,因為大魚吃口很穩(wěn),但也狡猾。如果釣的太鈍,很可能會失去很多抓口動標的上大魚機會。 再次強調(diào):釣鈍時浮標不會因餌團融化了自然上浮,因為餌團重量已經(jīng)不再起下拉浮標的作用了,所以只要超過標準的餌團化掉時間就要提竿換餌。 所以有了這套“靈鈍兼顧”的線組,在長壽湖我的收獲比以前的單一釣法多些,盡管有時候感到釣的也累些,但越釣心里越明白。因為你能夠用自己的分析對應(yīng)魚情的變化,所以每次的收獲不再是單純的“搞皮”而是釣技的逐漸提高和對長壽湖野釣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八.一種適合釣蚯蚓的調(diào)標方法——調(diào)2釣4+酒米(待) 其實在長壽湖最實用的釣法莫過于以前我寫的一篇文章《修士釣鯽術(shù)》。在此基礎(chǔ)上根據(jù)西野釣手們近兩年的摸索,得出了一種在“調(diào)2釣4”的基礎(chǔ)上的釣蚯蚓的方法,此種方法是將“傳統(tǒng)釣”和“競技釣”有機的結(jié)合,取其之長避其之短,可以說是一個垂釣土鯽魚并有地方特色的垂釣方法,現(xiàn)在有關(guān)介紹正在加緊制作中,敬請等待。 注解: 目差:調(diào)目和釣?zāi)恐g的差值。比如調(diào)4釣2,目差=4-2=2;調(diào)2釣4,目差=2-4=-2;所以,目差值為正,稱之為釣靈;而且,目差正數(shù)越大,越靈;目差值為負,稱之為釣鈍;而且,目差負數(shù)越大,越鈍; 餌差:標準餌團和最靈餌團之間的差值。比如調(diào)4釣2,目差=4-2=2,但是使用的餌團,是標準餌團重量的2倍。也就是說,在半水調(diào)標時可以將浮標拉下4目,那么此時的餌差就是2;餌差值的大小,決定魚吃食的時候?qū)Ω擞绊懙撵`敏度,我也稱之為釣靈度,所以餌差值越小,魚吃食對浮標沉浮的影響越大;餌差值越大,魚吃食對浮標沉浮的影響越小。另外注意,餌差對釣靈釣鈍的影響主要在觀察口動漂上,對于體動漂的觀察上沒有影響。 主線的選擇:一般冬天0.6~0.8號,春天1.0號,夏秋兩季選擇1.2號;我很少使用1.5或以上的主線,因為桿子比浮標貴的多,寧可斷主線,也不要出現(xiàn)拔節(jié)現(xiàn)象; 子線的選擇:一般冬天0.3~0.4號,春天0.6號,夏秋兩季選擇0.6~0.8號;我很少選用1.0或者以上的子線,因為浮標比鉤子也貴的多,寧可斷子線,也不要出現(xiàn)斷主線丟浮標的現(xiàn)象; 魚鉤:2~6號鯽魚鉤,冬天長壽湖水比較清澈、水溫低,魚張口小,吃食斯文,所以盡量使用小鉤垂釣,加上中鉤后掙扎力度也不大,可以選擇小細條,因為其隱蔽性強些;夏天水體較混濁,魚張口也大些,加上是魚兒全年中生長最快的時期,所以對餌的索取欲望很強,而且警惕性較低,中鉤后也會全力掙扎,就可以選擇號數(shù)大一點強度好一點的鉤子。 鉛皮座:這個要求不高,只要是塑料的就可以了,我不喜歡使用金屬的,因為很多國產(chǎn)金屬的鉛皮座內(nèi)孔光潔度不高,容易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磨損主線,所以盡量使用塑料制品。號數(shù):中號~大號。 浮標座:可以選擇的范圍也較寬,但最好把自己要用的浮標帶去選,選那種能插緊拔不下來的。然后看看浮標座的材料,要彈性較好,體積盡量小的,以減少魚兒索餌向下拉動浮標的阻力。號數(shù):小、中、大號都要準備。 太空豆:超小號細長型和橄欖形,都需要。主要是根據(jù)釣手選用的主線粗細進行搭配,如果號數(shù)選擇大了,太空豆中間的孔較大,如果主線選的太細,就起不到固定浮標和鉛皮座的作用。 8字轉(zhuǎn)環(huán):使用小號和中號就行,如果選擇大了,你使用較細的子線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將較細的子線綁在較大的8字環(huán)上的時候會出現(xiàn)滑落現(xiàn)象。 我們知道調(diào)2就是在帶鉤半水調(diào)漂的時候,浮標露出2目,然后掛上餌并逐漸向上移動浮標(也就是遠離鉛墜的方向)直到雙餌完全躺在水底,并且就連魚鉤的重量全部都由地面支撐。從現(xiàn)象上看,此時的浮標不僅僅不必承擔餌團的重量,而且就連兩顆魚鉤的重量也不用承擔,所以浮標就會上浮。一般情況下每顆魚鉤的重量(3號細條無倒刺的鯽魚魚鉤)可以拉下一目的距離(類似標尾直徑1mm的浮標),那么兩顆魚鉤的重量完全由水底地面承擔后,浮標就會露出4目,換句話說兩顆3號鯽魚鉤子的重量可以將標尾直徑1mm的浮標拉下兩目。此時的子線實際上就開始彎曲,而且從兩顆鉤和餌團全部躺在水底開始計算到鉛皮座下面的8字轉(zhuǎn)環(huán)碰到水底的這個距離(大概就是短子線的長度)作為水下釣點的話,浮標在水面上的部分應(yīng)該全是4目。 調(diào)2釣4釣法不足的就是釣手每每拋竿后要默默地數(shù)數(shù),計算“餌團完全熔化時間”是否已過,而不能通過浮標的狀態(tài)變化上發(fā)現(xiàn)餌團完全融化。所以盡管釣手可以不必像使用調(diào)2釣4釣法時全神貫注的頂著浮標分析每一個小動作,但釣手還是要通過計算“餌團完全熔化時間”,以便及時進行換餌。 調(diào)標與找底:和調(diào)4釣2一樣,半水帶鉤調(diào)標露8目或更多到10目以上,然后找到標準餌團:每個餌團可以拉下4~6目,接著可以掛上雙餌拋桿在釣點內(nèi)找底,直到浮標露出2目為止。 觀標范圍擴大和觀標法:類似調(diào)4釣2一樣的釣法,不同的是長尾浮標不僅僅擴大了觀標范圍(叢0目到4目擴大到0目~8目),而且增加了動態(tài)觀標的范圍。也就是程寧老師講的在“動中找動”,我稱之為“在規(guī)律的變化中,找不規(guī)律的變化”的范圍。我們知道只要是水下的兩顆釣餌一顆臥在水底,而另一顆剛好擦底,是浮標調(diào)的最靈的那一點,但是隨著餌團的吸水膨脹、餌料的散落變輕,這種平衡會快就會被打破,也就是說會出現(xiàn)兩顆餌團在水下的情況不再是“一顆臥在水底,而另一顆剛好擦底”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會出現(xiàn)一顆懸空,一顆擦底的情況,也就是兩顆餌團從逐漸融化到完全融化的過程。那么從表面上講,調(diào)4釣2釣法的靜態(tài)觀標時間就是兩顆餌團融化的時間,而且浮標的水面上的表現(xiàn)來看,在這段時間里有相當?shù)谋壤皇莿偤寐冻?目,所以盲目的追求浮標在水面露兩目時的吃口也是一種僵化。其實每一個玩調(diào)4釣2釣法的釣手,都在抓浮標的任何異動,包括在任何范圍內(nèi)的下沉頓和上浮。但如果使用了長尾浮標進行調(diào)8釣2釣法后,這個可觀察的范圍就大大加寬,而且餌團也可以加大,其融化的時間也大大加長。 注意:此時取下那個能拉下2目小配鉛,再將浮標座拉向E點太空豆,整個線組又恢復到調(diào)4釣2的釣靈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