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傳恩 圖來自網絡 今天早上8點左右,我正在晨練,因看到天空烏云密布,偶爾有雷聲滾過,知道會有大雨將至,便匆匆回家。盡管如此,仍得到冰雹的光顧。 最大的冰雹如小孩玩得玻璃球,像一條條白色的箭從天而降,砸在水泥地上,立即粉碎濺向四方。我默默地站在陽臺上,心中難于平靜。 在這樣的季節(jié),下冰雹對農民意味著什么,可想而知。現在正是棉花、黃豆和玉米茁壯成長的關鍵時節(jié),農民最敏感的就是天氣的變化。這不期而至的莊稼,將毀掉他們下半年所有的希望和期待。我想象得出,在這樣的天氣里,農民們站在門口看著門外的冰雹,心中將會承受怎樣的煎熬。 果不其然,一個小時后,就陸續(xù)看到朋友圈發(fā)來的畫面一些棉花被冰雹摧殘的只剩下光丫丫的枝干,一片片的玉米地被砸的七零八落,慘不忍睹,更可憐的是那些瓜農,眼看即將收獲,卻被無情的冰雹,剝奪的只留下一片無望的回憶。其中,一位網友發(fā)來一張照片,那是她母親在地頭前痛哭的場景。 在豐縣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中,受害較為嚴重的是順河、趙莊、首羨和歡口等地。這些正處生長關鍵期的農作物,在這樣的“冰火兩重天”里,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從而,我也再次切實感受到農民生活的不易。 對冰雹的危害,我有切身的感受。有一年,我被鎮(zhèn)里抽去到一個村莊住隊。正在吃飯,突然狂風大作,卷起的塵土一陣陣掠過院落,被剪斷的樹枝在院里瑟瑟抖動。幾個人放下碗,剛出院不久,豆大的雨點砸在地上,濺起一股股塵煙。雨點越下越大,接著是伴隨的密集的冰雹。幾個人都聚在門口,看著門外,沒有說話。 一個多小時后,雨停了,我們急急走到村外,村南邊是棉花地,如不是親眼目睹,你根本無法想象眼前的情景會是真實的。棉花的枝葉已被砸凈,只剩下光禿禿的桿子,就像一排排火柴桿插在那里。 首先坐在地上大哭的是本村的張大娘。有人說,她兒子年底結婚,她還指望用地里的棉花,給兒子套幾條新被子。沒有人勸她,大家只是靜靜地站在她周圍。 我在農村生活許多年,每當看到老家出現災害性的天氣,都堆滿了身心的疲憊和難以忍受的煎熬。 天異常的熱,人就像活動在蒸籠里,偶爾一陣涼風吹過,人的臉上立刻會泛出一絲苦澀的笑。那時,還沒有現代化的機器,莊稼的收種都是依靠完全的人工,麥收過后,當把一份份希冀栽種在田里之后,那種等待總是感覺長長的,像是望不到邊。 他們,每天早起晚睡,連續(xù)超量的勞動,手抓什么都是疼得。最要命的是,當施肥、澆灌、剔苗、除草等辛勞結束之后,一場不期而遇的災難卻突然而至。 不知為什么,就是把小麥曬干入倉,就是把西瓜賣掉換成了現金,我也沒有農民常有的滿足和喜悅,因為,我知道他們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那一刻,外面的冰雹仍在下著,冰雹砸在地上,卻像砸在我的心上。 雖然我已離開農村多年,我的許多親戚朋友還生活在那片黃土地上,我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任何有關農村信息都會使我想起他們。我的心依然和他們連在一起。 民以食為天。農民最后的依托是土地,盡管那一點點土地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多的尊嚴。填飽肚子,這是他們生存的最低滿足,這種滿足經不起任何細微的沖擊和敲打。他們吃得苦最多,受得罪最大,而他們的社會地位卻最低,此境遇常令人耿耿于懷。 冰雹過后很快天晴,而我的心卻始終不能平靜。 |
|
|
來自: 柳家李紅 > 《形色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