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產(chǎn)地
救必應(yīng)
來源產(chǎn)地
《中藥大辭典》
為冬青科植物鐵冬青的樹皮或根皮。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別名白木香、羊不吃、土千年健、矮四陀、觀音柴、消癀藥、白銀香、白銀樹、山熊膽、紅子兒、冬青柴、白皮冬青、白山葉、白沉香、白蘭香、狗屎木、冬青仔、小風(fēng)藤、白凡木、九層皮、紅熊膽、山冬青、白銀木、過山風(fēng)。
生于山下疏林中或溪邊。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廣東、福建、臺(tái)灣、云南等地。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苦,寒。清熱解毒,利濕,止痛。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腸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湯火傷。
歸經(jīng)
歸肺、胃、大腸、肝經(jīng)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熬膏涂。
《中國(guó)藥典》2015版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rùn)透,切片,干燥。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肺、胃、大腸、肝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用于暑濕發(fā)熱,咽喉腫痛,濕熱瀉痢,脘腹脹痛,風(fēng)濕痹痛,濕疹,瘡癤,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9?30g。外用適量,煎濃湯涂敷患處。
【貯藏】置干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