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引湯方: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大黃、干姜、龍骨各四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瘈疭,日數(shù)十發(fā),醫(yī)所不療,除熱方。巢源云:“腳氣宜風引湯”。 〖方解〗本方為桂枝甘草龍骨牡蠣變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原治津液傷表虛飲逆致躁煩驚悸,加入寒水石、滑石、石膏、大黃清里熱,又加赤白石脂、紫石英、干姜溫下固澀,因治津液更虛呈太陽陽明合病的驚癇瘈疭。 【解讀仲景原文】《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附方:風引湯,除熱癱癇。 〖解讀〗參見《中國湯液經(jīng)方》第8頁:此亦林億等所附。方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下熱清里之品,除熱以治驚癇可信,但與中風病無關(guān)。又本方非常類似長沙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的第一方(見《中國湯液經(jīng)方》第8頁),用于破傷風引起驚癇瘈疭可能有效。因此名為風引湯。 【討論歸經(jīng)】本方證當屬太陽陽明合病證。 【臨證思辨】本方證的辨證要點:凡熱性腦病驚風、抽搐、驚癇,現(xiàn)太陽陽明合病證者宜用之。 解讀張仲景醫(yī)學 經(jīng)方六經(jīng)類方證 第2版 主編:馮世綸,張長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