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年50歲,被查出糖尿病大概有半年時間了,這半年來,我都有在吃藥控血糖,飲食上也很小心,高油高鹽食物都不敢多碰。但不知道為什么,每次空腹血糖測量都正常,但餐后血糖竄得老高。不是說空腹血糖穩(wěn)就行嗎?餐后血糖高要不要緊??? 相信這一問題也困擾著大多糖友吧?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監(jiān)測是判定血糖是否達標的“金標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往往只重視空腹血糖,卻忽視了餐后血糖。 一項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餐后血糖是引起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而在我國,超過八成的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癥狀,近50%的患者餐后血糖不達標。 定期測量餐后血糖,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 可反映患者胰島b細胞的儲備功能(即患者進食后,食物刺激胰島b細胞追加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 可反映進食和患者用藥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無法反映的。 · 幫助早期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減少漏診。餐后2小時血糖≥11.1 mmol/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若僅憑“空腹血糖”診斷糖尿病,將導致一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漏診。 · 餐后血糖升高,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特別是心血管疾?。┑娘L險會增加,可以說,餐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要高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 一般來說,測量餐后血糖一般選擇餐后2小時為標準,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而餐后2小時的血糖參考值是7.8-11.1mmol/l,超出這一范圍就是糖尿病。 想要穩(wěn)定餐后血糖,糖友不妨從“餐”字入手——在飲食方面,建議糖尿病患者做出三個改變: ? 改飲食:總量種類巧搭配 糖友需要控制每天的飲食熱量,在每天吃飯前,糖友可以這樣控制自己的食量: 每餐主食不超過一個拳頭大?。蝗忸惒怀^手掌心大??;蔬菜吃夠兩個拳頭大??;水果不要超過一個拳頭大小。這樣是不是比較方便記憶呢? 其次,建議糖友做到葷素搭配、粗細搭配,保證每一餐食物種類的多樣化。 食物種類攝入越多越雜,在腸道中消化吸收轉化為血糖的時間就越長,這樣餐后血糖升高速度也會變慢。 最后,從食物種類上說,可以多選擇中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的食物,建議選擇膳食纖維含量高的,血糖生成指數(shù)較低。 ? 改吃飯順序:先吃蔬菜后主食 糖友吃飯要注意進餐順序,順序對了,餐后血糖升高得才會比較慢。 建議糖友先吃蔬菜,蔬菜膳食纖維含量較多,有助增加飽腹感,可以不自覺地減少之后主食的攝入,若需要控制主食的攝入量,可以在吃飯時有意識吃多點蔬菜,最好是深綠色蔬菜。 然后再吃主食,糖友吃的主食要多干少稀。避免過多食用粥品、面片等煮得爛熟的食物,多吃糙米、玉米碎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也可以在米飯中加紅豆、綠豆、黑米等雜糧。 第三吃肉類,當糖友吃了蔬菜和主食后,大腦會接收到“飽”的信號,攝入的肉類自然會減少。 ? 改吃飯速度:不少于20分鐘 要知道,吃飯的速度也跟健康掛鉤,若吃飯?zhí)?,食物無法被有效咀嚼,導致唾液等消化液不能和食物充分混合,從而會影響初步的消化效果;再者,若進食太快,食物消化不充分,營養(yǎng)物質也很難被人體所吸收。 因此,建議糖友吃飯要慢下來,多多咀嚼,如果是腸胃功能比較差的糖友,經(jīng)過細嚼慢咽的食物也能更好地被吸收,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好餐后血糖。 最后小九提醒大家,控制糖尿病要“雙管齊下”,兼顧空腹及餐后血糖。同時要根據(jù)自身具體情況,有側重地選擇監(jiān)測時點,從而讓血糖盡早、持續(xù)、穩(wěn)定達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