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病之所以難治,主要是虛實寒熱夾雜證的問題。任何疾病,從其性質(zhì)看不外虛實寒熱。單純的虛證、實證、寒癥、熱證,均不難辨治,但臨床上往往是單純者少而夾雜著多,殊為難治。中醫(yī)認為痛風急性發(fā)作的的核心病機是濕濁內(nèi)蘊,血熱血瘀,治法強調(diào)清熱利濕, 涼血活血。但在臨床實踐中,痛風急性發(fā)作時也常伴有兼夾證,因此應給予相應的準確治療。 ![]() 比如心火亢盛證患者訴關節(jié)夜間疼痛劇烈,難以入睡,證見舌尖紅,苔黃膩, 脈滑數(shù),可在處方中加遠志合歡皮等有活血安神功效的藥物,合用共同發(fā)揮清瀉心火、寧心安神的作用。再如陽明腑實證患者訴大便不通,可加虎杖大黃等藥物,起瀉熱利濕通便作用。再如陽明熱盛證患者訴口渴多汗,證見舌紅,苔黃,脈洪大,可加知母玄參等相伍以清熱涼血、滋陰潤燥,還可防止苦寒傷陰。 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則反應如上治則的中醫(yī)痛風醫(yī)案。 患某,男,69 歲,因喝啤酒后出現(xiàn)右足第一跖趾關節(jié)紅腫熱痛2 d,于2016 年5 月初診。自訴關節(jié)疼痛,夜間加劇,不能入睡,大便正常,小便黃,自服秋水仙堿,疼痛無緩解。 查體:右足第一跖趾關節(jié)紅腫,局部膚溫增高,廣泛壓痛,舌暗紅,苔黃膩, 脈數(shù)。實驗室檢查血尿酸512 μmol/L 。中醫(yī)診斷為濕熱瘀阻型痛風。治法:清熱利濕,涼血活血。處方:土茯苓30 g,薏苡仁20 g ,黃柏10 g ,蒼術10 g ,牛膝15 g ,生地黃10 g ,地榆15 g ,益母草15 g ,丹參15 g ,茵陳20 g ,遠志10 g ,合歡皮15 g ,延胡索15 g ,炙甘草5 g,等等 。1 劑/d ,水煎服,3 劑。
3 d 后再診:右足背第一跖趾關節(jié)紅腫基本減退,自訴服藥后第2 天疼痛緩解,夜間睡眠改善,大便3 d 未解。上方去遠志、合歡皮,加虎杖15 g ,繼續(xù)服用7 劑。 7 d 后復診,關節(jié)無紅腫熱痛,二便正常,囑其戒酒,調(diào)整飲食結構,多飲水, 適當運動。隨訪3 個月痛風未再發(fā)作。 按:上方中重用土茯苓和薏苡仁相伍,合成清熱利濕,有通利關節(jié)排除尿酸之效,共為君藥。黃柏苦寒清熱燥濕,蒼術辛苦健脾燥濕,二藥配合加強君藥清熱祛濕之功。茵陳清利濕熱,牛膝利水通淋,二藥合用共引濕邪從小便而出。以上四味藥共為臣藥,加強君藥清熱利濕之功。
此外,薏苡仁、蒼術、牛膝合用有健脾補腎的功效。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清熱涼血,地榆、丹參、益母草苦寒,涼血活血解毒。以上4 味藥共為佐藥,共收涼血活血之功。上案處方中加用延胡索活血行氣以止痛, 遠志、合歡皮活血安神以改善睡眠。服用3 劑后疼痛癥狀明顯緩解,但大便不通, 故加用虎杖通便兼清熱利濕。 |
|
|
來自: 久病成醫(yī)lzx > 《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