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羅河水寬又長, 巨船破浪行其上, 直掛云帆濟滄海, 須臾直到吾身旁。 ——浮士德 相傳,古埃及人非常崇拜掌管水流的奧西里斯神,可惜這位造福人類的天神不幸被害,其妻伊西斯女神悲痛欲絕,終日哭泣,淚流成河,成就了埃及人的生命之源——尼羅河。 (阿布辛貝神廟里的浮雕,最右面是伊西斯女神) 尼羅河及其河谷地帶、連同下游的尼羅河三角洲,不到埃及國土的4%,卻出人意料地養(yǎng)育著將近99%的埃及國民?,F(xiàn)代人、包括欲一睹尼羅河真面目的我們旅游者,可以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飛臨尼羅河的上空,一覽亙古以來的古埃及文明遺跡,追尋古埃及人的歷史蹤影,找到曾經(jīng)因尼羅河而富甲四海、傲視群雄、以至法老們馳騁天下的歷史原因。 你可以在雄偉壯觀的神廟塔樓下、在直刺青天的方尖碑基座旁、在粗壯渾圓的石柱群里,對比人類那一個個渺小靈動的身形以及緊跟著人類的駱駝牛馬,找到并不那么蜿蜒曲折的,那條窄窄細細的銀色綢帶,綢帶的左右邊飾是一叢叢綿延不絕的棕櫚或椰棗樹,綢帶的兩邊,則田野縱橫,阡陌成行,一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景象,那是綠意盎然的河谷綠洲,窄到離綢帶的邊飾不到一公里,寬也就是一二十公里。再往外就是黃塵滾滾的沙漠了。 (尼羅河岸及捕魚者) 綢帶以比較正的南北向漂浮在狹長的綠色畫面中間,它的兩端在埃及境內(nèi)相當清朗明晰,北面因水系發(fā)達而撕裂,融入蔚藍的地中海,南面則被阿斯旺的高聳石壩攔腰剪斷,上游剛剛在近代才形成的納賽爾湖,以她那博大雄渾的氣象宣示著自己無盡的吞吐水量。 撐起三角風帆,載舟靚麗光滑如綢帶般的尼羅河面上,是從古至今富有詩意而浪漫化的埃及圖畫。而我們的游船正是以阿斯旺為起點,悠悠然轉動尼羅河文明的金鑰匙,游覽河岸邊那一個個歷經(jīng)千年風雨飄搖的斷垣殘壁似的神廟遺跡,用身心用思維去丈量埃及古文明的歷史長短。 (阿斯旺高壩下的壩體和被馴服的下游尼羅河面) 我們稍稍數(shù)落幾句,明確一下埃及的母親河是如何造就生命和文明之源的。 早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古埃及人為了安排農(nóng)事,就開始研究尼羅河漲落與天象之間的關系,并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古埃及人將每年分為三季,每季四個月。 第一季叫“阿赫特”,意渭泛濫,據(jù)最早記載,那時每年的6月15日,尼羅河第一波洪峰到達古埃及首都孟菲斯、那個金字塔至今存留的地方。 第二季叫“佩雷特”,意渭出,此時洪水退去,尼羅河谷地及三角洲,充滿了厚厚黑黑的淤泥,那是非洲中部的尼羅河上游長途跋涉帶來的動植物遺體發(fā)酵而成的肥沃之水沉淀下來的。 第三季叫“夏矛”,意渭無水,此時埃及干燥無雨,正好收獲并儲藏谷物。尼羅河流域一直是古埃及的大糧倉,同一塊土地,每年可以收獲幾茬農(nóng)作物。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來到埃及后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里的居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易于不費氣力而且輕松地取得大地的果實,他曾經(jīng)夸張地說過:那里的農(nóng)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濫出來,留到田地里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讓豬羊去踩踏,以后就可以等待收獲了。 由于他們實際耕作周期短,才能夠有足夠的空余時間去從事宗教、科學、宮廷建筑及其藝術活動,古天文學、數(shù)學、醫(yī)學、建筑工程在尼羅河流域得到長足發(fā)展,以至很多科學技術達到了當時人類的最高水平,連空前進化的現(xiàn)代人至今對古埃及的神奇和獨特難以解讀。 尼羅河??!你周而復始漲落的自然規(guī)律,為古埃及文明單純而穩(wěn)定成長設定了無可比擬的自然條件,讓得天獨厚的古埃及人富庶強盛、志得意滿,讓地球上的古文明開放著永不凋謝的燦爛之花。 被國民稱為“詩圣”的埃及詩人艾哈邁德·邵基在《尼羅河》的頌詩里熱情地贊美這條埃及的母親河: 像甜蜜的希望, 她的玉液瓊漿對我們無比珍貴。 像龍涎香一樣, 她兩岸碧波波蕩漾、四際芬芳。 盡管她泥沙渾濁, 卻使世界上最美麗的江河黯然失色。 神圣、浩瀚的尼羅河啊, 是我們永恒的母親! (攝于游輪上的尼羅河落日) (科孟坡雙神廟石柱襯托的尼羅河落日) (希爾頓早餐時觀賞晨曦下尼羅河畔的開羅塔) (尼羅河入??谥坏膩啔v山大市一隅) (曾經(jīng)是地中海燈塔舊址的埃及古城堡) |
|
|
來自: amlcaroline > 《大家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