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率,其實一直是中國人骨子里的東西。這一點從《詩經(jīng)》中最霸氣、直接的罵人詩《相鼠》中就可見一斑。“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老鼠都有皮,人卻無儀,這樣的人不死留在世上干嘛。這辛辣程度不輸任何市井潑皮。只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罵人不帶臟字”成為流行,于是一種可氣、可惱卻又可愛的“虛偽體”誕生。 罵人不帶臟字,這是文人才有的能力。從小詩人林升題在客棧墻壁上的“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到詩圣杜甫的“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無一不是如此。但罵人不帶臟字,還能給世人以啟迪,這是有文化的高僧才有的能力。 當年蘇軾有意為難自己的好友道潛和尚,故意讓美女以求詩之名,明送秋波。道潛不慌不忙,寫下了首《口占絕句》。全詩短短28個字,他既講跟美女講了道理,又表明了自己的氣節(jié),最后一句“不逐春風(fēng)上下狂”更是寫盡了對女子輕狂的諷刺。可謂有理有節(jié),又有智慧。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元代高僧之作,就更加高明了,詩名為《閑詠》。高僧受不了世人種種無病呻吟,便寫下了這首不留情面之作,短短28個字寫盡世人的虛偽,讀完覺得這說的不過就是你我他。 《閑詠》 元.清珙 相逢盡說世途難,自向庵中討不安。 除卻淵明賦歸去,更無一個肯休官。 作者清珙是一代佛門隱士,被譽為“佛中之仙”,在當時有很高的地位。面對經(jīng)常來庵中找自己聊禪的權(quán)貴,他有時候不勝其煩,原因就在詩中,讓我們來品一品。 第一句“相逢盡說世途難“是眾人經(jīng)常找他抱怨的內(nèi)容,一個”盡“字,說明了權(quán)貴們的牢騷之多,抱怨之深。第二句”自向庵中討不安“,過得不順的他們希望在庵中能找到心安,一個”討“字將他們的窘態(tài)道盡。這兩句無一抒情之句,只寫從人的所作所為,單從字面上看,權(quán)貴們好像一心求解脫,這是欲抑先揚的寫法。 三、四兩句道出了他們的虛偽之處,“除卻淵明賦歸去,更無一個肯休官“,這些達官貴人們一邊抱怨著官難做,俗事纏身,自己身不由已,卻沒有一人舍得下一身榮華富貴,和昔日陶淵明一樣歸隱山林。詩人用”除卻“和”更無“的語氣助詞,用陶淵明與這些凡人之間的對比,將世人的虛偽坡寫得淋漓盡致。 全詩無一生僻字,明如白話,朗朗上口,罵人不帶臟字卻又蘊含哲理,是難得的佳作。其實放不下的何嘗是古人,只是既然看不穿,放不下,就少些牢騷,多些自勉,方是上上策,與諸君共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