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和老年人的皮膚比其他年齡組的更易吸收 影響皮膚屏障作用和吸收作用的因素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全身及皮膚的狀況、透入物質的理化性質、外界因素,下面分別作介紹。 全身及皮膚的狀況年齡、性別:有人認為嬰兒和老年人的皮膚比其他年齡組的更易吸收。但大多數研究顯示新生兒和嬰兒的皮膚其經皮吸收減少或正常。性別之間無差異。 部位:不同部位皮膚的吸收能力也有一些差別,陰囊皮膚的通透性最好,面部、前額及手背比軀干、前臂及小腿好,四肢的屈側比伸側好,手足掌跖部位最差。這種差異可能和角質層的厚薄有關系。 時期:在同一部位測量幾個星期,其結果也不一樣。因為:
皮膚的結構:角質層的通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角質細胞膜的脂蛋白結構,如果改變這種結構,則角質細胞的通透性將會改變。脂溶性物質(如酒精、酮等)可透人細胞膜,水溶性物質因細胞中含蛋白質可吸收水分,故也可透人。角質層細胞的內部切面也為鑲嵌性,有脂質20%~25%蛋白質75%~80%,所以水溶性物質可通過蛋白質,有機溶劑則通過脂質而透入。 皮表脂質膜對皮膚吸收功能的影響不大,實驗證明,使用脂溶劑除去皮表脂質膜后,并不改變皮膚對水分的吸收能力。 皮膚的水合程度:當角質被水合后,許多物質的滲透性均見增加。封包式濕敷或封包用藥可阻止汗液和不顯性汗的蒸發(fā),致使角質的水合作用增強,因此可使藥物吸收增加。若角質層水分含量低于10%,角質層即變脆易裂,肥皂和去污劑易于透入。 透入物質的理化性質分子量及分子結構:透人物質分子量的大小與通透率之間無明顯的關系。分子量小的氨氣極易透入皮膚,分子量大的物質,如汞軟膏、葡聚糖分子也都可透入皮膚。這種情況可能和分子的結構、形狀、溶解度有關系。 濃度:一般認為透人物質的濃度愈高,皮膚吸收愈多。但也有少數物質濃度高,對角蛋白有凝固作用,反而影響了皮膚的通透性,致吸收不良。如石炭酸,低濃度時,皮膚吸收良好;高濃度時,不但吸收不好,還會造成皮膚損傷。 電解度:一般能離解的物質比不能離解的物質易于透人皮膚,如皮膚吸收水楊酸鈉就比水楊酸好。后者很難溶于水中。 電離子透入:一般經皮膚附屬器官透人,但有人用放射性核素釷標記的氯化釷電離子透人后,其經皮透人量顯著增加。 外界因素溫度:外界溫度升高時,皮膚的吸收能力增強,這是由于皮膚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已透人組織內的物質彌散速度也加快,物質不斷地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中所致。 濕度:當外界濕度升高時,由于角質層內外水分的濃度差減少,影響了皮膚對水分的吸收,因此對其他物質的吸收能力也降低。如果外界濕度低,甚至使皮膚變得很干燥,即角質層內水分降到10%以下時,則角質層吸收水分的能力明顯增強。 外用藥劑型:一般認為劑型對物質的吸收有明顯的影響。同一種藥物,由于劑型的不同,皮膚吸收的情況不同。粉劑、水溶液等很難吸收。霜劑中的藥物可被少量吸收。軟膏及硬膏可促進藥物的吸收。有機溶媒(如二甲基亞砜、月桂氮卓酮)可增加脂溶性及水溶性物質的吸收。 病理情況:
|
|
|
來自: yanyiyanyi26 > 《銀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