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種子,你種下什么就會收獲什么. 種下善良收獲感動,種下美好收獲幸福,種下邪惡得到懲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自然規(guī)律,也是人之常情。別人需要幫助時,你伸出援助之手,當你遇到困難,就會有一雙手幫你。 佛學里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就拿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乘電梯時,如果你經(jīng)常按著電梯等別人,過不了多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也會有人為你按電梯。有人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你的一句沒關(guān)系,不僅會讓對方感到抱歉,同時你還會獲得一份尊重。乘地鐵時,我只是舉手之勞幫別人兌換零錢,他就把身邊唯一的空位讓給了我,諸如太多這樣的事,雖然都是一些芝麻細小,但結(jié)果卻令人深思。 其實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今天你幫助了別人,不一定哪一天,你的善行就會得到善報,回報你的,不一定是你幫助過的人,但因為你曾經(jīng)遍地種下善因,所以在你有難時,就會出其不意地得到貴人相助,這便是種善因得善果。反之,如果你做出負面行為,通常會得到懲罰,做壞事終究逃脫不了付出代價。人就好比一塊磁鐵,你釋放出什么就吸引來什么。 孩子看電視時,常會問我這樣一句話,“媽媽,他是好人還是壞人?!?/p> 所謂的“好人”和“壞人”,我們要站不同角度去看,結(jié)論肯定不同。我認為人區(qū)別在修養(yǎng),而不是好與壞的區(qū)別。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過:天下只有討人喜歡的人和不討人喜歡的人之分。我們不要隨意就給不喜歡的人貼標簽。 《論語》里說: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生命中最原始的狀態(tài),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有別,只是因為每個人成長環(huán)境不同,為人處世肯定大相徑庭,價值觀不同,遇到問題,解決的方式和選擇也截然不同。比如說阿拉伯數(shù)字6,站在你的角度看是6,另一個人站在他的角度看卻是9。 所以,站的角度不同,每個人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也不盡相同。但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做一個善良的人。 善良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為心向善,眼里盡是真善美。心中藏惡眼中無良人,如果一個人的內(nèi)心是灰暗的,那么,在他眼里世界也是黑暗,自然也就看不到身邊的美好,甚至會嘲笑容易被感動的人無知。 其實,這種人才是世上最可悲的人。 一個人,精神上的貧窮才是最大的貧窮,生活中的困難,只要信念還在希望就在,而精神貧乏,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猶如行尸走肉。精神荒蕪需要先學會善良,善良不是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只要心存善念,善待他人,隨時就能收獲意想不到的快樂,精神也隨之變得富足,視野會更加開闊,路自然越走越寬。 善良是一種修行,更是一種靈魂的救贖,人性本能的欲望和貪婪,難免使人走著走著就忘了初心,而善良是修心最好的一種修行。善良就像一盞心燈,為我們照亮前行的路,又像甘霖一樣,滋潤著我們生命中的最美。 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不會迷失方向。 善良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作為平凡普通人,我們可能沒有實力做公益,但我們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碰到有人問路,幫同事加班,扶老人過馬路……等等,不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不但得到了尊重,同時還收獲了快樂,助人悅己便表現(xiàn)在此。善良是人性中最高貴的品質(zhì)。 善良更是一種修養(yǎng),一顆善良的心,就像一縷陽光,明媚自己,溫暖他人。最好的為人處世就是心懷善良,以善良之心對待身邊的一切,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不驕不躁,寬容待人,懂得感恩,人生才會充滿陽光和雨露。 相信只要心中有愛,總有春暖花開,心存善念,隨時播種隨時開花,你的善良,終會得到溫暖的回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