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曾國藩是如何踐行“內圣外王”之道的?

 涵敬齋 2019-06-29

談古論今話管理之七十一

曾國藩一直是一位被熱議的歷史人物,從做官的角度看,曾國藩的表現(xiàn)確實是十分了不得的,在晚清的亂局中,一位讀書出身的知識分子,能在京城的官場中得到快速升職,并利用回家丁憂之際,在滿清權貴對漢人掌兵十分忌憚的時局中,白手起家創(chuàng)立了湘軍。曾國藩由“文”入“武”,成了湘軍統(tǒng)帥,實現(xiàn)了由文人到軍事統(tǒng)帥的華麗轉身,并把湘軍做大做強,使湘軍成了超過了清王朝八旗子弟,勝過了滿清綠營兵,并最終打敗了太平天國強大的起義軍。曾國藩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湘軍,這是一種既依托于統(tǒng)治體制又獨立于統(tǒng)治體制的奇妙軍隊發(fā)展模式,曾國藩依托清王朝的授權、策令,但又獨立于清王朝,他依托湖南宗親力量,在他的門生、師友、親屬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各種政治軍事力量的狹縫中,成功地組建和壯大了湘軍,并利用湘軍的崛起,爭得了強大的政治權力。在滿族勢力時刻提防漢人掌握兵權的特殊歷史時期,曾國藩能指揮湘軍,馳騁疆場,威震朝野,這在大清一朝,極為罕見。

在清王朝的漢族官員中,曾國藩的成功是空前的,曾國藩的權勢之盛,為清開國以來漢人所能達之最高峰。當太平天國軍隊掌控的“天京”被湘軍攻陷后,江南半壁江山基本上是由曾國藩所掌控,長江以南區(qū)域能的總督、巡撫等政治要員,絕大多數(shù)是曾國藩的門生或宗親,晚清朝廷靠曾國藩的軍事力量支撐著,曾國藩成了名聞遐邇的“中興名臣”,清王朝末期,曾國藩手握重兵,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其地位十分顯赫,那么,曾國藩為何能有如此大的成功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曾國藩是中國封建社會,踐行“內圣外王”之道最成功的文人出身的軍事統(tǒng)帥之一。

前幾年,談論曾國藩的書書籍成了暢銷書,比如湖南文史研究專家、著名作家唐浩明在當時成了研究曾國藩方面最著名的學者,它編輯出版了《曾國藩全集》,創(chuàng)作了聞名世界華人圈的歷史小說《曾國藩》,還寫編撰了《唐浩明點評曾國藩家書》《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等,掀起了好一陣子的“曾國藩熱”,影響深遠。近代史上,出現(xiàn)了所謂的“曾國藩現(xiàn)象”其中,一個熱門的話題便是關于“為官當如曾國藩”的問題。為什么說“為官當如曾國藩”呢?主要是因為曾國藩在清朝官場的表現(xiàn)太出色了,他有高超的政治謀略,是政壇的大智者,是經(jīng)過屢敗屢戰(zhàn)而后獲得巨大成功的政治家。

曾國藩是如何踐行“內圣外王”之道的?

曾國藩畫像

其實,如果仔細閱讀曾國藩的家書、奏折、日記以及他所著的《挺經(jīng)》等,就不難發(fā)現(xiàn),曾國藩在政治、軍事上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非常出色地踐行了古代儒家的“內圣外王”之道。

比如,曾國藩精心編著的《挺經(jīng)》,就是一部深刻地表現(xiàn)了曾國藩踐行“內圣外王”之道的著作,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李鴻章稱贊《挺經(jīng)》提供了“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訣,這是有道理的,李鴻章道出了曾國藩在官場之所以能縱橫捭闔的訣竅。曾國藩是清朝大官中最善于“挺”的文人武將,作為文人,他有謙虛、內斂、儒雅、理智的一面,但是作為軍事統(tǒng)帥,他又有堅定剛毅、殺伐果斷、氣度宏大的一面,以文人豐富的內在涵養(yǎng),“挺”著一股子統(tǒng)帥的氣度。所以,曾國藩謙虛、低調,善于以退為進,能寬容忍讓;同時,他又積極進取,敢于出擊,不懼強壓,有一股子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韌勁。他于在困苦中求挺直,在厄難中求出路,以出世的心態(tài)處入世之事,盛世善做衰時想,以負缺為完美,剛柔相濟,以柔克剛,看似無為而又執(zhí)著于無不為,其一生成功,全憑一“挺”字之訣。

那么,曾國藩為何如此能“挺”呢?其實,秘密就在于能奇妙地踐行儒家的“內圣外王”之道。

曾國藩不僅僅是文人高官,也不僅僅是軍事統(tǒng)帥,他還是清朝著名的理學家,他一生奉行程朱理學,但又不刻板尊奉理學。他對于王陽明的心學,也能避其異,揚其長,兼容并收,他還努力于將張載“氣學”生成論方面的理論吸取來彌補理學之不足,所以,曾國藩對張載的《正蒙》尤其贊賞,稱其為“醇厚正大,邈焉寡儔”。

曾國藩是有自己的哲學思想的,他認為,天地萬物均因稟氣而生,氣乃構成天地萬物之最終基元。但人與物、圣人與常人所稟有之氣起初同,但終究是不相同的,他說:“自其初而言之,太和絪緼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圣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均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圣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氣質又最清且厚……?!保▍⒖丛鴩洞饎⒚先荨罚┊斎?,曾國藩論“氣學”,但其根本思想還是屬于程朱理學的,他說:“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體乃同出一源。”他還說:“吾之身與萬物之生,其理本同一源,乃若其分,則紛然而殊矣。親親與民殊,仁民與物殊,鄉(xiāng)鄰與同室殊,親有殺,賢有等,或相倍蓰,或相什佰,或相千萬,如此其不齊也?!保ㄍ希╋@然,在曾國藩看來,“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理是決定本性的,而氣是決定成形的,因為稟氣不同,所以,親人與他人、人與物、鄉(xiāng)鄰與同室之間是存在差別的。

作為理學家,曾國藩是有理學的系統(tǒng)理論的,正是在這一關于“人之生”與“理”“氣”根本理論上,曾國藩論述了他的心性修養(yǎng)之道。曾國藩接受了朱熹的觀點,主張通過“格物致知”來逐漸成“圣”。他說:“一息而不格,則任有所不熟,而義有所不精,彼數(shù)圣人,唯息息格物……乃其所以成圣?!敝挥懈裎?,才能成圣,當然,格物能成什么樣的“圣”還是有區(qū)別的,他說:“固凡仆之所至,其大者蓋欲行仁義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則欲寡過于身,行道與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鄉(xiāng)黨?!保ㄍ希┰鴩t虛地認為他不是那種最聰明的人,所以,要靠后天的勤奮努力,所以,他堅持“息息格物”,這便是他日常修養(yǎng)之道。

曾國藩是如何踐行“內圣外王”之道的?

曾國藩箴言

為了提高心性修養(yǎng),為了在“內圣”方面提高境界,曾國藩自覺督促自己,采取了很多方法來勤奮“格物”,因為他深信:“一息而不格,則任有所不熟”。

比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國藩給自己訂下了每天讀書和修養(yǎng)的十二條規(guī)矩(這是一位龍馬生涯的湘軍統(tǒng)帥令人贊嘆的的修學之道):

一、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zhèn);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五、讀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六、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養(yǎng)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

九、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十、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shù)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yǎng)氣之盛否;

十一、作字:飯后寫字半時;

十二、夜不出門。

(參看《曾國藩心述手記》《曾國藩家書》)

注意這十二條自我規(guī)定,前三條既是為讀書作準備,亦是心性修養(yǎng)之道,靜心修養(yǎng),體悟知之境界。第四、五、九、十、十一條是讀書的方法和閱讀數(shù)量規(guī)定。第六、七、八、十二條既是身心的功夫修煉,也是為讀書做時間和心理上的準備,總之,為的是提高讀書和修養(yǎng)的效果。

顯然,曾國藩把讀書視為是“格物”的基本功夫,他對于讀書是非常講究的,有一套系統(tǒng)的方法。

首先,曾國藩讀書規(guī)定了在一定時間內需要完成的讀書之量,他要求自己:熟讀書十頁;看書十頁。并與堅持練書法寫日記結合起來,每日習字一百;“記過隙影(日記)”“記茶余偶談一則”。

其次,不僅有日定量,還有月定量:“每月課程: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古文一藝。(熟讀書是:易經(jīng)、詩經(jīng)、史記、 明史、屈子,莊子,杜詩,韓文)”

再次,讀書很講究有效方法:一是手到口到,“每日所看之書,皆過筆圈點;讀文以聲調為本, 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二是堅持“三有”即“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講究“三法”,即“約、專、耐”。“約”是化繁雜為要約,因為讀書如同萬壑爭流,必有主脈,如能把握神理之所在,其他次要問題皆能附會旁通;“?!笔乔髮I(yè)之精,“凡人為一事。以專為精,以紛而散?!弊x書如譬若掘井,掘數(shù)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白x書總以背熟經(jīng)書,常講史鑒為要,每日有常,自有進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末完,勿換彼書耳。”“耐”是堅持都通。“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p>

還有,讀書要做到“看、溫、習、思”并行??磿磺罂?,要以溫習來達到精熟,以常習背誦來牢記,同時,要常思考,思透了更能記牢。

最后,讀書要做到看、讀、寫、作并舉?!拔嵋鈱W者于看、讀、寫、作四者,缺一不可??凑呱娅C宜多、宜速;讀者諷詠宜熟、宜專??凑摺叭罩渌觥?,讀者“月無忘其所能”??凑摺叭缟藤Z趨利,聞風即往,但求其多”;讀者“如富人積錢,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讀者“如守上防隘”。至于寫字“不多則不熟,不熟則不速”。至于作文,則“所以浦此心之靈機也”?!靶某S脛t活,不用則窒,如泉在地,不鑿汲則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則不成令器?!保▍⒖础对鴩獣拧废特S九年六月二十四日復鄧注瓊)。

曾國藩是如何踐行“內圣外王”之道的?

曾國藩書法

值得注意的是,曾國藩讀書不僅是為了心性修養(yǎng),不僅是身體力行而已,他還將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和在知識智慧方面的收獲及時地傳播給他人,對他的家人和門生等進行言傳身教,他諄諄教導他的子孫后代要注重讀書。他一生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戎馬生涯中度過的,但他卻在緊張的軍事生活之余,留下的一千余封家書,而多數(shù)的家書是在教導他的弟弟和子女讀書的。如咸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諭其次子紀澤家之書中曰:“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凑?,如爾去年看《史記》《漢書》、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是也。讀者,如《四書》《詩》《易經(jīng)》《左傳》請經(jīng)、《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家俱守,不輕花費者也;譬之兵家戰(zhàn)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上字者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磿c子夏之‘田知所亡'相近,讀書與‘無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廢?!保ㄍ希┰鴩獙υo澤的囑咐非常仔細,從讀書具體方法到讀書內容,再到讀書經(jīng)驗等。顯然,從這一方面看,寫家書的曾國藩不像是一位殺伐果斷的湘軍統(tǒng)帥,而更像是一位書院中諄諄教誨的老夫子。

曾國藩有一個幾十年長期保持的習慣,即堅持自我修養(yǎng),他每日深省其身,而且,他還將其自我修養(yǎng)推及他人,推及于經(jīng)世致用之中。

無論是讀書時代,還是當京官時,或是在戎馬生涯中,曾國藩始終堅持自我修養(yǎng),他每日一定要做自我反省,通過反省和總結經(jīng)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內圣”境界。從29歲起,他每天堅持寫日記,反思自己的行為,總結得失,規(guī)劃自己未來的行動;從32歲起,他每天堅持自省,注重早起、立敬、靜坐、養(yǎng)氣、保身、夜不出門,注意謹言、讀書不二、讀史、寫日記、練書法等。據(jù)曾國藩自己說明,他有自己的一套修身秘訣,被后人稱為是經(jīng)典五字箴言:“誠、敬、靜、謹、恒”。何為誠?曰:“內不欺已,外不欺人,是為誠”;何為敬?“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為敬”;何為靜?“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為靜”;何為謹?“君子篤于義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是為謹”;何為恒?“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是為恒”。(參看《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是如何踐行“內圣外王”之道的?

曾國藩書法

其實,曾國藩所強調道理不難理解:其一,做人要講誠信,人無信而不立。欲成大事者,需靠朋友支持,而誠信是交往的根本,如果欺騙了人,人們就不會信任你,事業(yè)就不可能成功。其二,善于尊敬人非常重要,孔子說過:“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做人要謙虛,當然,不能自卑;做事有認真,但不張揚,這才會讓人尊重。其三,心靜才能心里感到安寧,才能專注于做事,曾國藩每天有早起靜坐的習慣,養(yǎng)就了沉穩(wěn)冷靜、臨危不亂、做事專一的氣度和習慣。其四,謹言慎行是一種人生必備的生存智慧,態(tài)度謹慎,做人不浮夸,這常常是成功的關鍵。其五,恒心是成就事業(yè)的關鍵因素,半途而廢,做事難成,只有持之以恒才有機會成功,所以,每做一件事,都應有始有終,才能獲得成功。

曾國藩堅持修養(yǎng),并養(yǎng)成了自己的修養(yǎng)習慣,而他在讀書方面,并不死板,他活讀古書,善于借鑒歷史,善于用他豐富的學識來分析復雜的局勢。在處事很面,他謹慎務實,不張揚,不自以為是,不想當然,不把希望寄托在虛妄之中。他親躬慎為,一步一個腳印,是非常務實的。

所以,曾國藩雖然是理學名家,但卻能實事求是去做事,并不停留的純粹的理學學理的空談上面。作為理學家,曾國藩與其他人大不一樣,他主張好文章必須具備“義理、辭章、考據(jù)、經(jīng)濟”四大因素,其中,“經(jīng)濟”(經(jīng)國濟世)是曾國藩自己獨創(chuàng)的對文章的要求。由此可見,曾國藩雖然強調內省、修養(yǎng),但他并非是傳統(tǒng)書生的精神自愉,而是非常注重經(jīng)世致用的。

曾國藩接受傳統(tǒng)儒學的教育,特別是受到了理學家的重要影響,在他思想意識里,有著強烈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理想追求,所以,他的積極入世意識是非常強烈的。而且,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他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以及他進京以后與京官們的交往,對他經(jīng)世致用思想的形成影響很大,曾國藩十分注重把學理上的收獲付諸行動,積極將理論踐行于實踐之中。

曾國藩是如何踐行“內圣外王”之道的?

曾國藩箴言

當曾國藩供職于京師時,正是中國內亂外患交迫之時。曾國藩面對著外患中“英夷”欺壓中國,“內亂”中有太平天國反朝廷,而且還有黃河決口災難等,他作為有責任有擔當?shù)奈娜斯賳T,讀書更注重于經(jīng)世致用。為官閑暇之時,曾國藩專注于博覽書籍,尋找對于軍政大計和各種庶務有關的問題解決之道,他善于把現(xiàn)實問題與學理之道結合在一起進行考究,將學問與經(jīng)世結合起來。十多年京城官場生活,他一方面堅持讀經(jīng)世致用的書籍,另一方面,他積極與京師名流特別是與在經(jīng)世方面能力很強的高官交往,他關切時務,做好應對事變的心理準備。此外,曾國藩積極提高官場處事能力,在當時清朝行政機構的六部中,除了戶部之外,曾國藩擔任過禮、吏、兵、刑、工五部的侍郎,積累了豐富的為官經(jīng)驗,提高了官場的處事和應變能力,而且,他比別的官員更厲害的在于,他專心潛研讀《通典》和《資治通鑒》等,以所學的歷史經(jīng)驗,幫助認識清代的政情利弊、官場風習、時事危急等。比如,曾國藩由內閣學士升為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時,他遍閱清代道光以上歷朝文獻,結合時局認清當時政治狀況,因而,當皇帝之下詔求言時,他能結合史實呈報條陳時務的奏疏,闡明經(jīng)世方面的見識,得到了升遷的機會。

曾國藩把他讀書的心得、學識等用于治軍上,他本是個文人,但后來創(chuàng)辦湘軍之后,成了一個帶兵的軍事統(tǒng)帥,他把從書本中學來的知識廣泛用于指揮打仗上。曾國藩打仗以求穩(wěn)為主,在奇正結合方面,以正為主,他說:“我軍以寡敵眾,并不用虛聲奇計,專以扎硬寨、打死仗為能?!边@種“扎硬寨、打死仗”的戰(zhàn)法,與他讀書專一的精神是統(tǒng)一的,認準一個目標,持之以恒地堅持進攻。在用兵原則上,曾國藩強調用兵要專,即集中優(yōu)勢兵力來打擊敵人,這與他在讀書上的所謂的“專字訣”是相通的,專心讀一書,非弄懂不可,不可一知半解便換讀其他書。曾國藩對王船山著作有特別的愛好,他認真研讀,并把讀該著作的心得體會運用于官場或治軍上。而且,他還勸導湘軍的其他將領認真閱讀王船山的著作。以之作為提高湘軍將領素質的措施。

曾國藩善于將其心性方面的修養(yǎng)推及到處世上,推及于治政、治軍上,由“內圣”而推及“外王”,這在多方面有精彩表現(xiàn):

比如,曾國藩以宗親血緣關系為基本紐帶,以師生情緣為關系,建立了具有私家軍性質的湘軍。曾國藩熟讀孔孟著作,深知程朱理學,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禮樂文化所反映的血緣宗親關系非常熟悉,他將儒家的忠孝觀念,將程朱理學的綱常倫理這些原來是“內圣”修學的內容,運用于經(jīng)世致用、治政治軍上,同時,還將共同學習儒家之道的師生情緣也納入了湘軍的結緣關系中,創(chuàng)造了一套以宗親關系和師生情緣為紐帶的湘軍管理方式。

湘軍具有很強的血緣聯(lián)盟關系,有大量他的弟子、宗親、師友的弟子、同鄉(xiāng)進入湘軍將領之列。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葆、曾國華、曾國荃都成了湘軍的主要骨干。在建構上,帶兵官員與士兵之間有很強的血緣宗親關系,這使得兵將之間形成生死和利益牢固共同體。因此,湘軍建隊方式上和管理體制上也有它自己的特點:首先,湘軍由帶兵的人自己招募兵員。湘軍各營,哨長招士兵,營官招哨長,各營的哨長,都是各營長官自己招募的,所招募的都是自己人,從士兵到軍官,只聽命于自己的長官。而且,如果長官陣亡了,則該營便解散。其次,湘軍有“取具保結”的規(guī)定,湘軍每招一個士兵,都要登記其府縣、鄰里、父母、兄弟、妻子,如果該士兵有臨陣脫逃,投敵叛變的行為,他的親屬將遭到懲罰。這是一種建立在血緣關系之上的責任“連坐”制度,對于管理軍隊非常有效,非常厲害。再次,曾國藩治軍把選將作為第一要務,他說,“行軍之道,擇將為先?!倍谶x將標準上,他注重德才兼?zhèn)?、智勇雙全,但將“德”是第一位的,他把“德”概括為“忠義血性”。他說:“帶勇之人,該求我黨血性男子,有忠義之氣而兼嫻韜鈐之秘者,與之共謀?!庇终f:“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計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彼€說:“大抵有忠義血性,則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參看《曾胡治兵語錄》)在曾國藩看來,“忠義血性”是將領必須具備的第一要素,因為將領受儒家忠義思想的影響,一般來說,也會忠于湘軍的首領?;蛟S正是因為這一選將因素的影響,在湘軍中,儒將的比例是歷代軍隊里最高的,因為他們更懂仁義之道。

此外,在師生情緣方面,曾國藩將大量由曾氏培養(yǎng)提拔的人才安派在湘軍的重要位置上,安插在中央和地方的重要政治崗位上高職,而這些人原本是曾氏的門生,自然都認曾氏作恩師,他們?yōu)閳蠖鞯?,同時也因為靠在恩師的這張強大的“網(wǎng)上”,將更有政治、軍事前途,所以,極力遵從于曾氏,于是,曾氏便編織了一張巨大的人緣關系網(wǎng),擁有強大的人脈力量,這使得曾氏在官場,長時間屹立而不倒。

曾國藩是如何踐行“內圣外王”之道的?

曾國藩書法

再如,曾國藩以程朱理學為治理湘軍的指導思想,他打著捍衛(wèi)孔孟之道的仁義旗號來對抗太平天國軍隊的“外來宗教”,以宗法政治來對付太平天國的神權政治。曾國藩明用“程朱理學”,暗用“申韓之道”,并糅合道家的“無為之術”,以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哲理思想來對付太平天國軍隊的所謂的“邪教”。

其實,這也是一種以“內圣”的修為之學轉為“外王”的政治軍事之道的“推及”方式。曾國藩在帶領和管理湘軍方面,對于儒家的仁義之道的堅持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他認為帶兵過程中,要“獨仗‘忠信'二字為行軍之本”;他對湘軍進行教育時強調:“第一教之忠君,忠君必先敬畏官長?!痹谒磥恚勘蛔鹬亻L官,下級不服從上級,這便是不忠的表現(xiàn)。而“信”是處理協(xié)調同級關系的準則。曾國藩說,“信以施于同列”,即要求將帥之間、兵勇之間要相互信賴,彼此團結,同舟共濟。而且,他還把“誠”與“信”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他說“誠便是忠信”“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他還說:“帶勇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禮?!彼选扒谒×鳌弊鳛閷浀男袨闇蕜t,他強調:“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眾,明以應務”。曾國藩要求將帥對兵勇要以“仁禮”相待,湘軍對百姓也要以“仁禮”相待。他說:“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須日日三令五申,視為性命根本之事”“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曾國藩治軍不以權術而以誠信,不以貪財而以仁禮,這種以“仁義禮智信”來治軍的方法,是他“內圣”推及“外王”在領兵打仗方面的精彩表現(xiàn)。

又如,曾國藩在攻陷天京之后,很快地整修孔廟,恢復科舉考試,并刻印《船山全書》,這也是他將“內圣”之道推及至“外王”之道的非常巧妙的事例。

湘軍與太平天國軍隊的連年戰(zhàn)事使江南大地倍受蹂躪,廣大民眾蒙受其難,民不聊生,而三湘大地,更是因為戰(zhàn)事而戰(zhàn)死了很多湘籍弟子。此外,湘軍進入天京后,見人就殺,見屋就燒,見財物與女子就搶,直殺得天京城內血流成河,尸體涌進長江,使江水不流。這種慘烈的屠城,前所未有。作為湘軍統(tǒng)帥和理學名家,曾國藩深知自己在戰(zhàn)事中欠下很大的“債”,曾國藩為了平民怨,在攻下金陵的幾個月后,就疏通因戰(zhàn)爭毀壞的秦淮河,盡力恢復秦淮河往日的繁華景象,他還下令重新舉辦燈會,盡量讓秦淮河再度熱鬧起來。更重要的,他采取積極措施,重建部分夫子廟建筑,重建江南貢院,同時,恢復江南會試,讓江南一帶因戰(zhàn)事而停滯多年的科舉考試得以恢復起來,這對于收買江南士人的人心是非常重要的舉措。還有,曾國藩重新刻印明末大學者王夫子的著作《船山遺書》,這是曾國藩的非常之舉,王夫之可不是一般人物,在明朝滅亡后,王夫之在家鄉(xiāng)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后隱居石船山,堅持著述,他認為自己是明朝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更不接受禮物,他書寫了“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的對聯(lián)以表達自己的情操。曾國藩刻印這樣一位明朝遺臣的著作,這一方面是要有勇氣的,他要頂住清王朝的壓力,不怕朝中滿族權臣的議論;另一方面,這一舉動確實能獲得了江南文人的認同和支持,曾國藩正是以這樣一種特殊方式來收買人心的。曾國藩很厲害,戰(zhàn)事之后,開始收買人心,避免一直把罵名背下去,他積極向天京及江南民眾示好,博取好名聲,后來他獲得了“中興名臣”的稱號應該說是以這些舉動有關系的。曾國藩將他的“內圣”之道巧妙地推及于“外王”之道上,駕輕就熟地玩起他的“內圣王外”的化“問學”為“治政”的管理之道,這是很值得關注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