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strong> “述而不作”,朱熹的注釋是“述,傳舊而已,作,則創(chuàng)始也?!笔鼍褪莻魇龅囊馑?。作則是創(chuàng)作的意思。 “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誰,學術界說法不一。朱熹的注釋是“老彭,商賢大夫,見大戴禮,蓋信古而傳述者也。”,他采用《大戴禮記》的說法,認為老彭是殷商時代一位喜歡傳述古事的“賢大夫”。有人認為此處老彭是指彭祖,彭祖先秦道家先驅之一,名籛字鏗,又稱彭鏗,生于四川彭山,封于徐州彭城,子孫以國為氏到了西漢,相傳“長年八百,綿壽永世”,劉向《列仙傳》把彭祖列入仙界,后逐漸成為神話中的人物。也有人認為“老彭”指的是兩個人,分別是老子和彭祖兩個人。 “竊比”,朱熹注釋為“尊之之辭”,竊可以理解為私自、私下的意思,顯示降低自己的地位。 “我”朱熹注釋為“親之之辭”,表示與老彭處事之法相近,以示親近。 本章的譯文是,孔子說:“闡述先王之道而不是自己去重新創(chuàng)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典籍,我自以為可以與老彭相比了。” 對于“述而不作”是自古以來群多學者爭論比較多的。朱熹的注釋是“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皆傳先王之舊,而未嘗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蓋不惟不敢當作者之圣,而亦不敢顯然自附于古之賢人。蓋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辭之謙也。然當是時,作者略備,夫子蓋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雖述,而功則倍于作矣,此可不知也。”就是說一方面孔子一生致力于復周禮,推行傳承先王之道,“述而不作”可以說是事實;另一方面孔子雖然自謙不敢與圣人相提并論,但是其對于中華文化的貢獻比很多創(chuàng)作者要大的多。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之所以孔子會說自己“述而不作”,是由于“道”并不是由某個人創(chuàng)造出來了,而是始終存在于天地之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僅孔子,所有哲人都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在對“道”進行解釋或轉述,都只能做到“述而不作”。 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則,也是后世詬病儒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認為其過于保守的一面,對于思想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