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美食物語】有獎?wù)魑幕顒?/p>
![]() 蘇軾的身份很多,大文豪、千古第一才子、書法家、畫家、詩人、散文家但我們依舊忘了一點,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點——美食家。 有蘇軾的地方就有美食。 有人會說,我只聽說有蘇軾的地方就有好詩,有好詞,美食沒聽過。 是不是,不是我說的了算,我們可以往下看。 公元(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 老爹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qū),沿江東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yīng)試。 這一年,應(yīng)該說是大宋最輝煌的一年。 為此,筆者還特意查了一下。這一年的科舉堪稱歷史上最牛逼的一次考試。 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宋六家,歷史性的齊聚京城。 除此之外,大名鼎鼎的歐陽修為主考官。 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 曾鞏是考生一 蘇軾是考生二 蘇轍是考生三 就連陪同人員蘇洵也在人堆里湊熱鬧。 如果說,你光看這六個名字還不算什么,咱們可以將戰(zhàn)線再放長。 “程門立雪”的商標創(chuàng)始人程頤就在其中。 當然了還有他的親兄弟理學大師程頤也是考生之一。 留下至理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作者張載,也加入了這個豪華的陣營。 除此之外,還有王韶、呂惠卿、章惇、林希、張璪、鄭雍、梁燾、曾布未來的8位宰相人物,這樣的陣容,如果不算豪華,那沒天理了。 能高中,那絕對是戰(zhàn)斗機的中戰(zhàn)斗機。 這一年,二十一歲的蘇軾憑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轟動京城。 正要大展拳腳,母親就病故了。 好不容易守喪十月再次通過科舉重回京城。 老天爺去不幫忙,老爹蘇洵去世了。 等到孝完畢再回京城,京城似乎已經(jīng)容不下他了。 這個集美貌與智慧一身的蘇才子從此開啟了貶官外調(diào)模式,同時也開啟了美食的傳奇。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 2月1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剛到黃州,人家就開吃了。 《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行李還沒放下,就聞道了美味的魚,看到翠竹就想到了香筍,一碗竹筍燉魚就出鍋了。 比起長江里的魚,還是黃州的豬肉好吃。 因為黃州的豬肉價格實在很便宜,這讓愛吃豬肉的蘇東坡欣喜若狂,為此,他還寫下《豬肉賦》敘述此事。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飲得自家君莫管。 凈洗鐺,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 這就是后來鼎鼎大名的東皮肉,二寸許的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慢火,少水,多酒。 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吃起來肥而不膩,大早上,打兩碗,吃得一滴不剩,不胖才怪。 有豬肉吃,去哪兒都好。 這樣的好日子,朝廷當然不能讓你吃干飯。 所以,59歲時,朝廷讓他去了惠州。 這是一個尚未開化的地方。 交通不發(fā)達不說,還自帶仙氣。 根本就不能住人。 但蘇軾很快就發(fā)現(xiàn)惠州其實是個很美好的地方:“惠州風土食物不惡,吏民相待甚厚?!?/p> 當然,說句話的前提是這里有美食。 首先這里的荔枝就很不錯,這種水果營養(yǎng)價值高,剝之如水精,食之如絳雪。比京城的葡萄好吃多了。 《荔枝嘆》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顆,情愿長期做嶺南人了,不回去就不回去了沒啥。 ![]() 除了荔枝,最好吃的應(yīng)該算是羊蝎子。 因為是朝廷被貶斥的罪官,所以不敢與當?shù)貦?quán)貴爭搶好的羊肉。于是蘇軾私下囑咐殺羊的人,給他留下一般沒人要的羊脊骨,在這些骨頭之間也有一點羊肉。 取回家后,蘇軾先將羊脊骨徹底煮透,再用酒澆在骨頭上,點鹽少許,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再來吃。 味道吃起來比螃蟹的味道還要好。 這項得意的發(fā)明,讓他很高興,碰上了好友就請到家中吃上一頓。 吃了還不忘對弟弟吹噓一番,老弟啊,你生活不錯,多年公款吃喝,飽食好羊肉,把牙齒都陷進去了,也碰不到羊骨頭,怎么能明白這種美味呢?在信末,蘇東坡還幽默了一把說,這種吃法是不錯,只是每次自己把骨頭上的肉挑剔光了,圍繞在身邊的幾只狗都很不開心。 朝廷一看,好家伙,你這哪兒是受罪,分明是怡然自樂嘛。 1097年,又將他貶到更為偏遠的海南儋州,看你怎么吃。 但他們還是小看了蘇軾吃貨的本色。 65歲的蘇軾啃豬肉感覺不雅觀,就將豬腿肉煮熟后泡水至軟再加配料,文火慢燉,味香,口感綿軟而無油膩感,吃起來不費事不說,吃不感膩,這就是咱們吃的東坡綿蹄。 只要去過儋州東坡綿蹄就是你不能錯過的美食。 人說蘇軾很苦,那是世人的看法,蘇軾卻不這么看。 從北到南,從繁華的開封到偏遠落后的儋州,蘇軾似乎沒什么不滿,剛到惠州吃上了荔枝,蘇軾就忍不住高興的說。 “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莼鱸?!?/p> 意思大概就是我活著就是為了吃啊。 |
|
|
來自: 舊時斜陽 > 《當時只道是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