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條法令,如果有魯國人成了其他國家的奴隸,能夠將奴隸贖回的人,可以從官府拿到贖金。 孔子有個學生,叫做子貢,超級有錢。他有一次就贖回一個魯國人,卻不肯接受官府的贖金,簡單說就是見義勇為卻不要報酬。
孔子知道后,就說:“子貢的做法,大錯特錯了!” 別人就疑惑不解了:“子貢這么做是講道德講品行的,怎么做錯了呢?”
孔子搖了搖頭:“你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魯國的富人少而窮人多,子貢很有錢,的確是不差這點贖金??墒且院竽??有子貢的例子在前面,別人也不好意思拿贖金了。而那些窮人就沒辦法效法這樣的見義勇為了。拿回贖金并不損害自己的道德,可是不拿回贖金就不能鼓勵更多的人來效法。”
“所謂圣人,是移風易俗,教化百姓,不只是自己行為高尚就夠了,還要考慮其他普通百姓的道德境界?!?/p> 后來,孔子另一個學生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人用一頭牛來答謝子路,子路愉快的接受下來??鬃雍芨吲d地說:“子路這么做是對的!以后一定會有很多魯國人勇于拯救溺水的人了?!?/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