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宋朝的名妓,最負(fù)盛名者非李師師莫屬。據(jù)傳,李師師色藝雙絕,通身雪艷,擅畫梅、唱小詞,深受宋徽宗愛慕,并與宋朝著名詞人周邦彥、晁沖之、秦觀等文人墨客相交甚厚。 自古紅顏多薄命,李師師作為歷史上著名的風(fēng)流人物,所交所游上至皇權(quán)貴胄,下至落魄文人,更經(jīng)歷了北宋末年的戰(zhàn)亂,正史野史中留下許多香艷旖旎的傳說,難辨真假。 (分別由何晴&馬蘇飾演的李師師) 一、出身之謎 生查子 遠(yuǎn)山眉黛長,細(xì)柳腰支裊。 妝罷立春風(fēng),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 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相傳歷史上曾有過兩個李師師,第一個李師師約出生于公元1062年左右,是開封人,李師師本姓王,父母雙亡,被一李姓歌伎收養(yǎng),改姓李。第一個李師師年老色衰之后,第二個李師師來接班了, 第二個李師師約出生于公元1090年左右,是汴京城內(nèi)經(jīng)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因父親去世被李姓婦人收養(yǎng),改李姓。據(jù)各類史料記載,可信度較高的當(dāng)屬第二個。 據(jù)載,李師師原本是汴京城內(nèi)經(jīng)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因母親早逝,愛女心切的王寅為保女兒平安,在她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在一家佛寺。師師自小不會哭,然而老僧為她摩頂時,她突然大哭起來。老僧人因此覺得她頗有佛緣,她的樣子也很像佛門弟子,而當(dāng)時人們都把佛門弟子叫做“師”,所以管她叫師師。 一年之后,其父因犯罪死在獄中,經(jīng)營妓院為業(yè)的李媼將她收養(yǎng),教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師師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上耐心調(diào)教,悉心指點(diǎn),不滿15歲,已經(jīng)“人風(fēng)流、歌婉轉(zhuǎn)”,在首都各教坊中獨(dú)領(lǐng)風(fēng)騷,高樹艷幟。 二、住所之謎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其一) 少年使酒走京華,縱步曾游小小家。 看舞霓裳羽衣曲,聽歌玉樹后庭花。 門侵楊柳垂珠箔,窗對櫻桃卷碧紗。 坐客半驚隨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關(guān)于師師在汴京開封的住所,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在礬樓,二說在小御巷。 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大修后的礬樓“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當(dāng)時的“礬樓燈火”是東京一大盛景。正如劉子翚詩中所說的那樣:“梁園歌舞足風(fēng)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礬樓。”,李師師就是在汴京72正店之首的礬樓上,與仰慕她的人交游會飲。 另據(jù)<如夢錄>記載:“大梁驛,原是宋時小御巷,徽宗幸?guī)煄熖?,下有地道,直通宮院”。言外之意,礬樓可能就在大梁驛——小御巷之內(nèi)。其實(shí)這又是一個誤會,礬樓是營業(yè)場所,大梁驛——小御巷,則是李師師的家。所以可以理解為,礬樓是李師師“上班”的地方,小御巷則是其私宅。 三、愛情之謎 一叢花 年來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裊涼口。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佳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相應(yīng)妙舞清歌夜,又還對、秋色嗟咨。惟有畫樓,當(dāng)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提到美人,就不可能不提到她的愛情。對于李師師來說,與她一生愛情相關(guān)的,一是當(dāng)朝皇帝宋徽宗,二是著名詞人周邦彥。 宋徽宗雖有后宮粉黛三千,卻獨(dú)戀師師一人,經(jīng)常出宮與其相會,不管白天黑夜,哪怕自己生病也要與李師師相會;更不顧群臣反對,冊李師師為瀛國夫人。據(jù)史料記載,宋徽宗曾賜給李師師黃金、白銀多達(dá)十萬余兩,兩人相交長達(dá)17年之久。 宋徽宗在政治上雖無大作為,然而在藝術(shù)上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書與畫均彪炳史冊,其書首創(chuàng)“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并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被稱為我國傳統(tǒng)繪畫第一畫的《清明上河圖》,也和這位書畫皇帝不無干系。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后,首先將它呈獻(xiàn)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并鈐上了雙龍小印。
周邦彥可謂是李師師的藍(lán)顏知己,據(jù)《貴耳集》記載,某次周邦彥私會李師師,不料宋徽宗御駕忽至,周邦彥只好藏在閨床之下。夜深時宋徽宗起駕回宮,李師師挽留:“城上已傳三更,馬滑霜濃,陛下圣軀不豫,豈可再冒風(fēng)寒?!彼位兆诖鸬溃骸半拚蛏眢w違和,不得不加調(diào)攝,所以要回宮去?!?/p> 這些話從頭到尾被周邦彥聽得清清楚楚,心有所感,便將剛才的情形,譜成一闕《少年游》:“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p> 四、歸宿之謎 汴京紀(jì)事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dāng)年動帝王。 金兵大舉入侵,宋軍節(jié)節(jié)敗退,徽宗與欽宗在靖康之變中成為俘虜。金軍本想連李師師一起俘虜,但沒有成功。宋朝南渡后,李師師的下落不明,有人說她捐出家產(chǎn)抗金,自己遁入空門。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吞金自殺。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后來在錢塘江淹死了。 據(jù)《李師師外傳》所言,當(dāng)時河北告急,她向開封府表示,愿將徽宗前后所賜金錢“入官助河北餉”。并輾轉(zhuǎn)托人向太上皇請求“棄家為女冠”,徽宗給她安排了開封城北的慈云觀。但不久金軍就攻破了東京,金軍主帥撻懶聲稱金國皇帝也知師師之名,“必欲生得之”。大索數(shù)日不得,最后還是傀儡張邦昌派人找到了她,獻(xiàn)給了金營。李師師大罵:“吾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fù)于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今又北面事丑虜,冀得一當(dāng)為呈身之地,吾豈作若輩羔雁贄耶?”說著拔下了頭上的金簪,猛刺咽喉,不死;折斷了金簪,最后吞金自殺。 史書上記載,李師師慷慨有快名,號為“飛將軍”。紅顏雖然薄命,但巾幗不讓須眉。作為后世之人,我們寧愿相信李師師真的在金人入侵,汴梁城即將覆滅的時候,捐出宋徽宗贈與的萬貫家財,以資軍需;更在被金軍掠走時寧死不從,從容赴死。 李師師的傳奇一生,仍流傳在各種軼聞傳說之中。今天的汴京開封,復(fù)原宋朝時期繁華場景的清明上河園內(nèi),仍上演著宋徽宗和李師師的愛情故事。歷史傳聞已不可考,但這樣一個傳奇女子的風(fēng)采,卻值得我們?nèi)ゾ拺押驼把觥?/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