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微課 這份書單,是特級教師倪江為小學高段至初中生推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在諾獎100多年的歷史中,作品燦若星河,但真正適孩子閱讀的恐怕需要專業(yè)人士精心挑選。 英國教育家懷特曾指出:孩子11至15歲,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浪漫階段,各種概念、事實、關系、故事、歷史、可能性和藝術……一起涌入孩子的生活。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刺激他們的鑒賞力。這份書單正是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推薦的。 最浪漫的閱讀年齡,讀一讀那些真正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經(jīng)典作品。 書單按照年代順序排列(2015——1907),因涉及版本很多,所以部分書目未注明出版社和譯者,請讀者自行篩選。 這個暑假,讓我們瘋狂閱讀,在文字里經(jīng)歷一場驚心動魄的閱讀之旅吧! 
 倪江: 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師,著有《理想語文——自由閱讀與教學》。 
1986年4月26日,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發(fā)生爆炸,鄰近的白俄羅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當場死亡,更多的人被撤離,被迫放棄一切家產(chǎn)。成千上萬畝土地被無污染,成千上萬的人因20噸高輻射核燃料泄露而感染各種疾病。著名記者阿列克謝耶維奇用三年時間采訪了這場災難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達災難現(xiàn)場的救援人員的妻子、有現(xiàn)場攝影師、有教師、有醫(yī)生、有農(nóng)夫、有當時的政府官員、有歷史學家、科學家、被迫撤離的人、重新安置的人、還有妻子們祖母們……阿列克謝耶維奇將向世人呈現(xiàn)這個“中毒”世界里的驚人事實。每個人不同的聲音里透出來的是憤怒、恐懼、堅忍、勇氣、同情和愛。為了收集到這些第一線證人們的珍貴筆錄,阿列克謝耶維奇將自身健康安危拋之腦后,將他們的聲音繪成一部紀實文學史上令人無法忘記的不可或缺的作品,并籍此期盼同樣的災難絕不再重演。 
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迪亞諾最短的暖心小說 法國國寶級漫畫大師桑貝清新繪圖 莫迪亞諾的童年寓言 桑貝繪本版《戴眼鏡的女孩》 艱難現(xiàn)實中閃耀的父女溫情 成人后的溫馨追憶 過去所有的,曾經(jīng)有過的,會一直伴隨著我們,持續(xù)一生。 
時間是十年動亂時期,地點是一個邊緣的鄉(xiāng)村。政治的熱浪似乎只是給這里的人們增添了些吵嘴時的時髦詞匯。人們好像還是和過去一樣,如植物般自然生長,忙著生,忙著死,成長,衰亡,這么多的體驗,卻沒有任何精神上的撫慰。他們是被荒廢的土地。 莫言的小說總像是一種囈語,是長久處在孤獨中的人,特有的那種自說自話的習慣。他用這種夢囈般的語言對周邊的世界進行著極端敏銳的體察,但當面對社會交流時,卻會不自覺的失語。
米格爾街生活著一群有脾氣、有盼頭的小人物:“哲學家”波普,要做一樣叫不出名字的東西;“藝術家”摩根,揚言美國國王會來買他的花炮;“詩人”布萊克·華茲華斯,在寫一首全世界最偉大的詩;“瘋子”曼曼,頻頻參加議員競選;“機械天才”巴庫,百折不撓地改造一輛輛進口汽車…… 他們興高采烈地,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 本書共收錄了六篇小說:飼育、死者的招待、他人之足、人羊、不意之啞、今日之戰(zhàn),為大江健三郎早期的成名作,發(fā)表於一九五七、一九五八年,受到先前的第二世界大戰(zhàn)影響,主題緊扣強烈的反戰(zhàn)思想,與人性的思索,其中〈飼育〉為第三十九屆芥川賞得獎作品。

《蠅王》描述在一場未來的核戰(zhàn)爭中,一架飛機帶著一群孩子從本土飛到南方疏散。飛機被擊落,孩子們乘坐的機艙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無人煙的珊瑚島上。起初孩子們齊心協(xié)力,后來由于害怕所謂的“野獸”分裂成兩派,以崇尚本能的專制派壓倒了講究理智的民主派而告終。馬爾克斯很具暗黑童話風格的一本短篇小說集。在那個世界里:死去的人會變回年輕時的模樣,乘著洋流漂過全世界,帶著所有經(jīng)過的地方的鮮花和水草。大雨下得太久,你一覺醒來可能會看見天使掉在你家院子的爛泥里。觸礁沉沒的巨輪會變成幽靈船,一遍遍重復不祥的命運。但若碰上執(zhí)拗聰明的小男孩,也能從陰間駛進陽世。魔法師會為死去的仇人造一座最堅固雄偉的陵墓,然后讓他在棺材里一次又一次復活。殘忍的祖母會押著孫女當妓女,陷入愛情的男孩能聽到千里之外情人絕望的呼喚,渴望自由的女孩什么都可以拋棄。

納夫塔利是一個特別愛聽故事的人。他說:“我不能沒有故事!”小的時候,納夫塔利聽爸爸媽媽講故事;識字以后,他把零用錢攢下來,買了很多故事書來看;長大后,他趕著馬車,拉著滿滿一車的故事書,去很多地方尋找、傳播著好故事;等到他老了,走不動了,就安頓下來,把積攢的無數(shù)好故事都記下來,講出來。他是名副其實的“故事大王”。 故事到底是什么?在這本書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mdot;巴&mdot;辛格用36 個故事告訴我們:人每過一天,都會留下一個故事,故事就是我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疑問集》是諾獎得主、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聶魯達的一部微型杰作。非常簡單、易讀,由74首詩,316個沒有給出回答的問題組成。聶魯達將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和成人睿智的經(jīng)歷融為一體,向自然、歷史、夢境、人生、人性進行最簡潔的質問,帶我們進入他用直覺和純粹的想象構筑的國度,同時也陷入哲理性的思索。此次為中文版首次出版,由著名譯者陳黎、張芬齡自西班牙語完整譯出。 《疑問集》是一部任何年齡的讀者都能欣賞的詩集。在這部詩集里,聶魯達單純地回歸到“人”的角色,用神秘、有趣、荒誕不經(jīng)的問題給人靈感,讓被人遺忘的事實重新浮現(xiàn)。讓我們直面自以為了解、卻一無所知的一切。

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說,在讀者中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作品情節(jié)簡單,描述一名青年學生獨自在伊豆旅游時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與少男少女間純凈的愛慕之情交織在一起,互相輝映,給了讀者一份清新,也凈化了讀者的心靈,把他們帶入一個空靈美好的唯美世界。
一個漁夫的故事。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在連續(xù)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于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他再遭到一條鯊魚的襲擊,最后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而在老圣地亞哥出海的日子里,他的忘年好友一直在海邊忠誠地等待,滿懷信心地迎接著他的歸來。

世界上最杰出的詩集之一,它包括325首清麗的無標題小詩。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陽光里, 空氣里, 時間的流轉里,到處充滿著人們沒有發(fā)現(xiàn)的幸福。 生命的本身就是幸福的, 幸福一直就在你的身邊。 約瑟夫·魯?shù)聛喌隆ぜ妨?,英國小說家、詩人。
一部迷人的小童話故事集,其內(nèi)容涉及印度、叢林、草原、世界之初,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大都是我們熟知的動物,作者通過其超凡的想象力和詼諧的表現(xiàn)力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童話世界。作者約瑟夫·羅德亞得·吉卜林以兒童故事和散文而聞名。1907年,他因“細致的觀察、新穎的想象、雄渾的思想和杰出的敘事才能”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本書包含12個獨立成章的小故事,比如“鯨魚的咽喉為什么那么小”、“大象的鼻子為什么那么長”、“貓為什么總是獨來獨往”等等。這一連串的疑問,你在吉卜林的故事里都將找到滿意卻又意想不到的答案。  以超凡的語言才能描繪了大自然的美妙畫面,動物之間溫暖的友誼和他們充滿生趣的冒險,使這些動物故事充滿了活力和生趣,不僅受到了青少年的喜愛,而且也給成年人以智慧的啟迪和對童年時期的美妙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