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說起司馬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當(dāng)初在課本上曾出現(xiàn)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對小司馬光的聰慧印象深刻。但是除此之外對于司馬光其實很多人并不熟悉。 司馬光并沒有像某些“曇花一現(xiàn)”的神童那樣長大后就泯滅于眾人,長大后的司馬光也是成就卓越,他主持編撰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而且在儒家學(xué)說上司馬光也對儒家經(jīng)義做了很多開創(chuàng)性的闡釋,被朱熹先生將他和寫下《愛蓮說》的周敦頤等人合稱為北宋的“道學(xué)六先生”。 說到這里,可能有些讀者就會覺得既然司馬光被稱為“道學(xué)先生”,那他是不是很刻板迂腐呢?剛開始筆者對他的第一印象其實也是如此,畢竟又是修史又是注釋儒家經(jīng)典,想想這樣的司馬先生也應(yīng)該是一位“書呆子”。不過自從讀到司馬光的一首情詞以后,筆者才知道原來他還有這樣不為人知的一面,能夠?qū)⒗钌屉[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模仿得如此唯美,更能夠?qū)懗龈鼮槠娼^的后一句,簡直是顛覆了筆者的認知。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道學(xué)六先生”之一的司馬光筆下的情詞。 《西江月》 宋·司馬光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這首詞描繪的是詞人對于一位姑娘從初見的驚艷到鐘情,再到離別后的追念。上闋描繪的便是酒宴上遇到的跳舞的女子,起首兩句描寫女子的發(fā)型和妝容,緊接著兩句則是描寫女子輕盈的儀態(tài)和動人的舞姿。雖然沒有直接描繪女子的樣貌,但是在詞人這樣的描寫卻側(cè)面烘托勾勒出女子的與眾不同,令人對這樣美好的女子心生向往。 下闋起首兩句則是表達出詞人對于女子的感情,見到了還不如不見,有情不如無情,在這里詞人使用了反語。因為見了會惹起無盡的相思,不如無情,這樣也就不會陷入這無盡的情思。但是這其實正是說明了詞人的無限深情和女子的別樣美好,而這兩句也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其中“相見爭如不見”正是化用了李商隱筆下的“相見時難別亦難”。 末兩句寫的是分別后的對于女子的想念,宴會散場酒也醒的差不多了,詩人無心睡眠在院中散心,此時月已斜斜掛在天邊,夜深人靜。在這里“月斜”正是說明了夜之深,想來已然是后半夜,在這樣幽深安靜的夜里,思念卻充塞了這片天地。細細品讀,“深院月斜人靜”可謂將詞人那種復(fù)雜難以名狀的感受描繪得余味悠長,在筆者看來,這一句才是這首詞中最精髓的一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