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走訪了北京著名的相親角:中山公園。 說到相親,可能許多人覺得那都是“剩下來”的人,似乎他們的條件就低人一等,以至于找不到對象。其實不然,在這個城市中,聚集了無數(shù)頂尖精英,有可能你在公車上、地鐵上,隨便就能碰到一個名校畢業(yè)的高材生。 而相親角簡直就是一場大型職業(yè)PK秀,你會詫異地發(fā)現(xiàn),對比下來,你很有可能配不起這些剩男剩女們。 剩女們一直被人大干物議,她們在眾多長輩、男性的眼里被視為“貶值的”,還有人說:剩女剩下來,是因為認不清自身形勢,反而高要求擇偶。 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來近距離看看剩女們的擇偶現(xiàn)象。 70年代女專區(qū): 她們的要求,總結大致如此:本地戶口,學歷相當,本科以上,要有車有房、年紀最好比自己小。 80年代女專區(qū): 對比70年的女性,她們的征婚要求顯然更高:無婚史、年薪50萬以上、本地戶口、學歷本科以上、五官端正、身高180cm以上、成熟穩(wěn)重、有房有車。 另外,相親角甚至還設了一項“海外專區(qū)”,多為在海外工作的女性們,有些已經(jīng)擁有了綠卡,希望最好能找到定居美國、法國、澳洲的對象,如果能找到情投意合的人士,回國也不是大問題。 一遍看下來,是不是覺得征婚要求都高得可怕?但是,她們并非癡心妄想——因為她們本身就很優(yōu)秀。這些單身女性們,哪個不是自己有房有車,經(jīng)濟穩(wěn)定? 在公園逛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大爺,他看見了一旁低頭巡望相親啟示的小伙子。大爺上前直接問他:“小伙子,是你要相親不?什么學歷,什么工作???”男方說自己高中畢業(yè),收入幾千。大爺直接臉色一沉:“你是討飯嗎?” 話沒落地,大爺就轉身走人了。原來,大爺是幫他35歲的閨女相親,他的閨女985畢業(yè),海歸留學以后回國和朋友開了一家公司,他認為以他女兒的條件,收入幾千的男孩斷然是配不上的。 說實話,我挺認同大爺?shù)?。婚姻將就門當戶對,誰不希望自己努力了半輩子,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現(xiàn)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優(yōu)質女性,只因為年紀大了,就被父母催著去相親一些歪瓜裂棗的對象,原因僅僅是“老了嫁不出去了”。 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事實:隨著教育提高,未婚率最低的反而是未上過學和初中兩種學歷——女性教育提高,未婚率不降反升,雖然原本就很低。 大齡高知女青年未婚,社會容忍度往往比較低。 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女性來說,社會認為她的生育價值高于學歷價值。學歷高,外貌不錯,工作不錯,沒有嫁給一個合適的男人,前面的價值就被大大否定了。總歸還是傳統(tǒng)思想作祟,認為女性一輩子的事業(yè)就是適當?shù)臅r間嫁個好男人。 可是,在年齡面前,真的就該低頭妥協(xié)草草結婚了嗎?真的就活該找一個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嗎? 婚姻和戀愛不一樣,婚姻更需要實打實的互相扶持,你病了有人陪你去看醫(yī)生,你工作受了委屈有個人對你說實在不行我們就換吧,反正我也有剛剛好的收入,咱們家也不指望你一個發(fā)財。 最好的婚姻,是你處在低谷時有人幫你撐著,你也可以幫對方撐著低谷。 而結婚,不應該將就。 |
|
|
來自: 柳家李紅 > 《形色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