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學習小結 本次行程在顏師兄老家逗留了幾天,期間有一些感想和收獲,整理出來請老師和各位師兄指正。 1. 握針和進針手法 顏師兄特別強調了要多觀摩吳老先生的手法。雖然之前也看過吳老先生的握針手法,但有些細節(jié)我沒有注意到,比如在握針的時候,大拇指和針柄夾角比較大,這樣握針感覺不緊針,而顏師兄和吳老先生基本上都是大拇指和針柄方向一致。糾正了動作之后,確實進針時的力度更集中了。 總結起來,視頻有兩個要點:首先握針的時候,大拇指與針身盡量垂直,虎口要飽滿,有“手如握虎”的感覺。其次進針的時候,吳老先生和師兄都是先貼近,再微轉手腕進針,手法非常輕柔。我的理解是如何握針、進針、捻轉,就像武術里面的基本功,決定了你是哪個“門派”的。自己是個小白,沒有太多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后多觀摩吳老先生視頻,一定會有收獲。 2. 找穴位 在扎了一段時間紙板之后,我也按師門所傳的找穴大原則去找穴位,但很多時候碰上不能取決的情況,比如肩髃附近有好幾個凹陷,曲泉附近也有好幾條大筋。給人扎針有幾次沒有找到分肉間就匆匆進針,感覺扎到經筋上,還有的扎到骨頭上,捻轉更是容易攪針,病人也徒受皮肉之苦。 按:找穴位應先按照書籍描述確定大概位置,再用手指觸感確定。 顏師兄在確定穴位的時候也參考了內經和針灸大成里面的描述,比如勞宮穴,內經上說在“中指本節(jié)內間”,基本上也就定了位置。曲泉則最好按照內經說得屈膝去取,在大筋上小筋下陷中,不同姿勢穴位會有位置的偏移。有了這些經驗,以后對照視頻看不清楚或有疑問的地方,要以內經的描述為取決。 3. 得氣感 在取穴準確的基礎上,進針方向和深度是接下來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是最困難也細微的一關,因為之前給媳婦扎針心里還是發(fā)怵的,即使穴位確定了,進針時手還在抖。這次在給媳婦扎針有猶豫的時候,顏師兄一直說,就這地方扎進去,我才果斷進針。扎針要意到手到,如果找著穴位,猶豫不決也是大忌。 驗證得氣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培養(yǎng)自己的手感,對照內經描述,入針后應該是“針游于巷”的松弛感而得氣后應該是“如風吹云”的飽滿感。實際操作中,如果位置或方向不對經常會扎到經筋、肌肉、骨頭,違背了內經“勿中肉節(jié)”的告誡,于是很難得氣;另一方面,參照病人的感覺,如顏師兄扎針時,我媳婦感覺扎針是微微的麻漲感,我的感覺是有氣在那里團聚,出針后仍有那感覺。 同一穴位給我媳婦扎后,擰轉沒有感覺,而顏師兄稍微擰轉下,麻漲感就出來了,說明針師的手感非常重要,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4. 艾灸的補瀉方法 顏師兄在很多地方都使用了艾灸的補瀉方法,而且大都先補后瀉。受吳老師和徐振海師兄啟發(fā),我之前也試過用嘴吹和拿吹風筒吹,發(fā)燙的地方是一大片的,過于頻繁地換氣也會使施灸人很累。 在觀摩了顏師兄的實踐后,艾灸瀉法的“疾吹其火”方面有了幾點體會:首先急促地吹氣并不能讓熱量很好的集中,而像吹笛子那樣綿長而集中地吹氣,操作人不覺得累,病處也會覺得如熱力如刀一般直入患處。其次,在吹的過程,操作人既要能吹旺火,也要把熱量吹向患處。我在幫顏師兄做瀉法的時候,實際操作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我吹出的氣熱感會有點散,而顏師兄吹出的氣是發(fā)燙的,向刀割一樣。要做到這種效果,還需要多在自己身上找感覺。一分鐘的瀉法大概4-5次吹氣就可以了。 5. 醫(yī)案: 顏師兄回老家后,本地的村民很多都來找他看病,老人不方便的,顏師兄還會去患者家里施治。由于語言不通,有些病人的描述沒有聽懂,沒能完整的記錄,下面是顏師兄的部分病例: 病例1:青年女性閉經,偏胖,面紅,服用過很多補氣血、行氣血的藥,多囊卵巢,睡覺愛出汗 脈象:左人迎大右寸口一倍,左寸口大右人迎一倍 【針方】中極 子宮 中脘天樞 曲泉 三陰交 交信:留針30分鐘,子宮、中脘加灸 俠溪臨泣 太沖:左側兩瀉一補 右側兩補一瀉 大敦 隱白 行間 合谷 針的時候月經來了幾天,針后第二天經血較黑。 病例2:中年女性,肩周炎,手不能舉 脈象:人迎大一倍寸口 【針方】阿是穴留針,痛處肩髃臥針,大椎 大杼肩井 肩髃 曲池 合谷 陽陵泉 昆侖 俠溪 臨泣 太沖 針后留針處進行艾灸補瀉各1分鐘 病例3:中年男性,類風濕,右側膝蓋刺痛,患處微腫,溫度高 脈象:人迎大一倍寸口 【針方】刺痛處正刺一針、兩側斜刺兩針,左膝蓋拔水罐,右膝蓋拔火罐 俠溪臨泣 太沖:得氣為度 大椎 大杼 肩髃 曲池 合谷 陽陵泉 委中 昆侖 風市 髀關(同一緯度?。?/span> 病例4:中年男性,病人左手麻,受過大傷,手腕有截痕 【針方】十宣放血 病例5:中年男性,立秋日淋到雨,咳嗽鼻塞,聲音喑啞。睡眠尚可,無夢。冬天手足冷。愛出汗。(顏師兄言病在上焦,前日已叫其喝竹葉水) 脈象:弦浮緊,寸口一盛人迎 【針方】風府 啞門 曲池合谷 復溜 液門 中渚 勞宮 魚際:勞宮補法,與勿補勞宮的說法不一樣,但符合滎輸補瀉 【藥方】防風6 白術6 茯苓3 白芍6 黨參9 甘草3 橘紅6 針后嘴唇上微汗 病例6 7 8:顏師兄之后還診治了兩例膝關節(jié)痛的病人,針刺后拔罐,出了點血。還有一例關節(jié)扭傷久不愈的,阿是穴針刺后加艾灸處理。 病例9:中年女性,迎風流淚,腰痛,右側腎俞有痛點,容易困整天想睡覺 (顏師兄:風邪在上) 陽白 攢竹 承泣迎香 命門 腎俞(先針后拔罐) 病例10:老年女性79歲,胃癌晚期,四肢及腹部水腫,四肢冰涼僵硬,腹部尚溫。 脈象:人迎大寸口近四倍 針方:先灸水分(補1瀉1)勞宮(補) 三里 涌泉 百會:先針(留針)后灸(補1瀉1)。最后灸關元,補1分鐘。 針灸后人迎略平,右足側足三里出現(xiàn)水珠,老人頓覺四肢輕松很多。 顏師兄囑咐只喝紅參水,停用一切藥物。判斷為陽氣厥逆外格,四肢溫度冷,百會艾灸2-3分鐘無熱灼感。 6. 幾點感想 經過這幾天觀摩顏師兄的治病,深深地感到師門和內經的大能量,很多重大的疾病之所以難治,是因為我們沒有抓住根結。而求法過程,我們需要依托內經,信解經典,拋棄成習,這樣才能有所收獲。顏師兄是我們的榜樣,他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一直踐行著師門的針術和內經的法度。在信解內經上面有吳老師為指引,在針灸方面有吳老先生為師范,今后我們循著這兩個方向努力,一定會有所成就,與諸位師兄互勉。 |
|
|
來自: 鄒沁洋 > 《中醫(yī)針灸理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