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到底是啥模樣?怎樣做才是名符其實的君子?看看圣人怎么說的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不威嚴,博學多聞就不會見識淺薄。做人要以忠信為原則。不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錯不要怕改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薄墩撜Z》學而篇之八 這一章,是孔子勉勵大家如何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君子。 “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不莊重就不威嚴?!爸亍笔嵌饲f厚重的重,北京話就是“端著點”,這個端,不是端著個臭架子,而是端莊敦厚。人不端著點,就“不威”,就沒有正氣凜然的那股勁兒。君子這種“重”的氣度,從何而來?它來源于“學”。不虛心好學,就會固執(zhí)閉塞,頑固而不知變通,導致志趣卑下,內心變得輕浮猥瑣。 所以孔子接著說,“學則不固”,博學多聞就不會見識淺薄。這個“固”字,解讀為固陋,就是固塞鄙陋,見識淺薄。當然也有人說“固”是堅固的意思,這樣“學則不固”的另一種理解就是“即使讀書,所學的也不會鞏固?!辈徽J真學習,沒學到家,“學”自然“不固”。這樣解讀雖然也能說得通,但感覺上總是有點牽強附會,精神氣質上也沒有達到孔子心目中那個君子的理想高度??鬃右回灣珜б虿氖┙?,希望培養(yǎng)的青年才俊具有厚重的氣質和廣博的知識,踏上社會可以從容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 “主忠信”比較好理解,“主”即事物的根本?!爸髦倚拧本褪且灾倚艦橹?,做人要以忠信為根本,把它作為做人的原則。也有人把“主”解讀為注重,也通,但同樣感覺高度不夠。 接下來,“無友不如己者”怎么講,是歷來爭論不休的問題?!盁o”同“毋”,意為不要、禁止?!坝选保~作動詞用,指結交朋友?!盁o友不如己者”,意思就是君子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鬃舆@一觀點,引起很多人的不理解,認為這樣思想境界不高,在交友的實踐中也行不通。魯迅先生就批判過,說這是勢利眼。 所以有人出于為孔子形象正名,就把它解釋為:“沒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把“無”解讀為“沒有”。意思是別人總有優(yōu)于自己的地方,要看到朋友的長處。這樣解釋字面上也說得通,而且能夠顯示出孔子作為圣人的那種虛懷若谷的寬大胸懷,同時還打通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如果大家都不去交結不如自己的朋友,或要求所交朋友都超過自己,在現(xiàn)實世界怎么可能呢,這樣不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朋友了嗎?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歷史上像孔子這樣的圣人,事實上就是要求君子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其實這種看起來不近人情的交友原則,也不是孔子所首創(chuàng),孔子仰慕的大圣人周公就說過:“不如吾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吾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呂氏春秋·先識覽·觀世》)孔子很重視交友要區(qū)分君子與小人的不同。“如己”與“不如己”,拿什么做標準?君子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看德行。小人德行不如君子,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作為交友原則,首先要看對方的德行如何,所謂不如自己的人,其實就是指那種缺少君子風度的小人。君子之德不同于小人,君子有擔當,以厚德載物;君子求進取,以自強不息;君子講道義,重諾輕生;君子重禮數(shù),溫文爾雅?!墩撜Z》中的一些名言,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都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在待人處世上不同的行為模式。 試想身邊一個雷鋒,一個和珅,作為君子的你,選擇和誰交朋友呢?“無友不如己者”,就是要將小人排除在君子的朋友圈之外。君子不與小人一般見識,兩者不對等,自然不會與之為伍了,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也。 現(xiàn)在可以總結一下君子交友的三個層次了。交友之先,心里要設定一個理想的標準,主動選擇德行和能力勝過自己的人去親近,以求有益于上進。此可謂“尚友”。其二,當別人有意來交接時,應慎重加以考察,是泛泛之交還是真正的朋友?泛泛之交出于面子不好拒絕,但不可推心置腹,真正的朋友才能莫逆相交。此可謂“慎友”。其三,對待君子之交,則要善于尋找朋友身上勝過自己的長處,既然同為君子,找到對方的長處和優(yōu)點,彼此為鑒,切磋琢磨,從善改過,這恐怕就不難了吧。此可謂“鑒友”。 最后一句“過則勿憚改”,就不難理解了?!斑^”是過失、過錯。“憚”是害怕、畏懼。有了錯誤,不要怕改正。 再回過頭來說說魯迅。他雖然曾經(jīng)狠批孔夫子的勢利眼,但在臨終前卻留下了“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的遺囑,這其中是否也包括了對于君子交友的反思呢? 本章有一個五個字成語:過則勿憚改 作者簡介:樂道也,本名程勉中,文化學者,江南大學人文學院研究員。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今人讀《論語》可以改變人生。文化學者樂道也推出的長篇連載《回到春秋讀論語》,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解讀經(jīng)典。每天花幾分鐘時間閱讀,就能了解傳統(tǒng)文化精華,明白修身養(yǎng)性之道,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和人際交往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