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空話大話,做事情言而無信,是人性中的兩個通病。曾國藩在日記中感悟道:一是要言之有物,二是要行之有恒。如若想做到這兩點,應(yīng)當減少欲望,做到“主一”。 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加快,浮躁之風(fēng)越演越烈,“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傳統(tǒng)被棄之腦后,說話不立足于事實,言而無信者大有人在。究其原因,在于欲望過盛。如何減少欲望,達到言物行恒?曾國藩認為,做到表里、言行一致且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情,比如讀詩的時候就心無旁騖地讀詩,做某件事情就專心致志,保持心思單純與心神集中,能讓人心靜氣恬,富有生機活力。長此以往,當有所成。 ?曾國藩手跡原稿影印(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二日) ◆ 言物行恒,誠身之道 ◆ 曾氏在這篇日記里談到兩點體悟:一是要言之有物,二是要行之有恒。這兩點說到人性中的兩個通病,即人常常容易說空話廢話說無用話,人也常常容易不堅持不長久不信守。曾氏將“言物行恒”提到“萬化基于此”的高度,也就是說一切成就都建立在這個基礎(chǔ)上。 ?曾國藩為生日所作的詩 曾氏還在日記中說到“主一”。晚年,曾氏提出“天道三忌”的觀念,其中之一為“天道忌貳”。一與貳相對應(yīng),可知“一”含有一心一意、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等內(nèi)容,貳則意謂三心二意、虛情假意、言行不一等等。由此可知,“一”即“誠”的一種體現(xiàn)。“誠”在心中,則可“主一”。曾氏認為,一個人能做到“主一”,則可以養(yǎng)得“心靜氣恬”、“天機活潑”。 人們都想心氣恬靜,都想天機活潑,但為什么卻很難做到呢?細細琢磨,不恬靜是因為情緒浮躁,不活潑是因為胸臆堵塞,但為什么浮躁、堵塞呢?最大的原因來自于欲望太多?!肚f子·天地》上說:“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span> ?曾國藩懷念九弟國荃所作的詩 如何減少欲望,最好的辦法就是“主一”。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不去想別的,心思自然單純。單純則集中,集中則有成就。比如曾氏日記中所說的作詩一事。作詩就作詩,不去想追趕前賢、壓倒時彥的事,也不要想去博取富貴人的歡心,以此來謀取高位獲得重利等等。莊子說“用志不紛,乃凝于神”,其道理就在這里。
|
|
|
來自: 佳仁 > 《人文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