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嘔吐推拿手法圖解為大家介紹用最簡單的方法治療小兒嘔吐,嘔吐是小孩子常有的癥狀,小兒嘔吐有寒吐,熱吐,傷食吐三種原因?qū)е?,不同原因?qū)е碌膰I吐有不同的護(hù)理方法,下面是這篇小兒嘔吐推拿手法圖解,家長快來學(xué)習(xí)一下。 1 推前臂(推三關(guān)):適用寒吐 位置:前臂橈側(cè),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橈側(cè)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guān)。 次數(shù):100~300次。 功用:溫陽散寒,發(fā)汗解表,補(bǔ)益氣血。 主治:一切寒證。風(fēng)寒感冒,腹瀉,腹痛,斑疹白,疹出不暢,病后體弱,陽虛肢冷,痿證等。  2 揉足三里:適用寒吐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cè)約一橫指處。 手法:以拇指端作按、揉法。 主治:腹脹腹痛,嘔吐泄瀉,下肢萎軟乏力等。  3 摩中脘:適用寒吐 位置: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diǎn)(臍上約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稱推胃脘。 主治:腹脹,嘔吐,泄瀉,食欲不振,噯氣,腹痛等。  4 掐右端正:適用寒吐 位置:中指甲根兩側(cè)赤白肉際處,橈側(cè)稱左端正,尺側(cè)稱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兒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驚風(fēng),嘔吐,泄瀉,痢疾等。  寒吐所表現(xiàn)的癥狀:喜熱惡寒,神疲肢冷,面色蒼白,食入不化,吐次多而吐出物少,無酸臭氣,朝食暮吐。 下面是治療因熱導(dǎo)致的嘔吐的推拿手法: 熱吐所表現(xiàn)的癥狀:面赤唇紅,發(fā)熱煩躁,口渴飲冷,吐次少而吐出物多,并有酸餿氣味,小便色赤,大便干。 聽聲音 5 推六腑:適用于熱吐 位置:前臂尺側(cè),自肘關(guān)節(jié)至腕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向腕,見圖。 約推100~500次。 主治:一切熱證。高熱,煩躁,咽喉腫痛,大便干燥,鵝口瘡,腮腺炎等。  6 清板門:適用于熱吐 其中從板門推向腕橫紋能止瀉;從橫紋推向板門能止嘔。 部位: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門”。揉法為補(bǔ),自掌根推向指根(即離心方向——編者注)為“清”,作用同清推大腸。  7 推天柱骨:適用于熱吐 位置:頸后發(fā)際正中至大椎穴(第七頸椎下方的空隙處)成一直線。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20次。 主治:嘔吐,項(xiàng)強(qiáng)(脖子發(fā)硬),發(fā)熱、驚風(fēng)等。  8 揉涌泉:適用于熱吐 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 手法:以左手托住患兒足跟,再以右手拇指向足趾方向推,或用食、中指端揉。 主治:發(fā)熱,嘔吐,腹瀉,五心(指兩手心,兩足心與心胸處)煩熱。  9 分推腹陰陽:適用于熱吐 位置:腹部。 手法: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  10 傷食推拿法:分手陰陽 傷食吐:噯(打嗝)氣吞酸,厭食,脘腹脹滿,煩躁不安,嘔吐之物有酸餿之氣味,吐后得安。 分手陰陽 位置:腕背橫紋近小指端為陽池,靠拇指端稱陰池。 手法:以兩手食指固定患兒掌根之兩側(cè),中指托住患兒手,用兩拇指自腕背橫紋中間,向兩旁分推到陽池、陰池穴,為分手陰陽;自兩旁(陽池、陰池)向中間合推到掌橫紋處,稱合推陰陽。 主治:寒熱往來,嘔吐食積,腹瀉腹脹,痢疾等。 注明:也可以同時(shí)使用以上的分推腹陰陽治法,按揉足三里治法,這里不列舉  11 小貼士 嘔吐只是一種癥狀,也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嘔吐發(fā)生的原因,百分之八十來自于胃腸問題,但寶寶若發(fā)生持續(xù)性的嘔吐,除了適時(shí)補(bǔ)充電解質(zhì)、水分及注意寶寶有無出現(xiàn)脫水癥狀外(呼吸心跳加快、欲哭無淚,前囪門或眼眶凹陷、乏尿、活力變差),應(yīng)盡快送醫(yī)診治,找出原因。而就醫(yī)后,不論在任何時(shí)期,若嘔吐物成黃綠色或咖啡色,肚子越痛越厲害或合并嚴(yán)重腹瀉,吃藥沒改善時(shí),就應(yīng)提早回診做檢查或住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