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8日 16:14:37寒露節(jié)氣交變時間 寒露是24節(jié)氣中的第17個節(jié)氣,是干支歷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處于室女座)時。正午太陽高度已降低至44°09',寒露節(jié)氣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結束。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繼續(xù)南移,北半球陽光照射的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過后,太陽高度繼續(xù)降低,氣溫逐漸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jié)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自此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而逐漸衰弱,陽漸入陰。“寒露”節(jié)氣是天氣轉涼的象征,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季節(jié)的變化,大自然邁開了走向冬天的腳步。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焙堕_始,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向南遷徙;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的蛤蜊,便以為是雀鳥進入水中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各地的菊花開始開放,大展笑顏。 寒露氣血運行由原來的頸椎第六節(jié)運行至頸椎第五節(jié),調理肝、膽、脾、胃、呼吸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緩解感冒癥狀、心動過緩,對于頸項強直、肩周炎、手腫、鼻竇炎、鼻(血丑)、暈車等癥有也調理作用。利用這樣的天時進行適時調整,可事半功倍。 祖國醫(yī)學認為:寒露節(jié)氣最大的氣候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人們的汗液蒸發(fā)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干燥,皺紋增多,鼻腔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會毛發(fā)脫落,大便秘結等,所以養(yǎng)生的重點是養(yǎng)陰防燥,潤肺益胃。寒露養(yǎng)生原則:一則斂陽養(yǎng)陰;二則防寒氣傷陽;三則避免陽收過度引起悲觀情緒。進了寒露,天氣逐漸轉冷,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要因時制宜,安排好日常的飲食、起居、運動、情志,增強機體抵御外邪的能力,為迎接冬的到來。 寒露時節(jié),大部分人應多食用柔潤食物,滋陰養(yǎng)精的同時,還可以增強體質。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蓮子、山藥、板栗等。對于辣椒、生姜、蔥、蒜類辛辣之品要少食或不食,保護人體陰精不受傷害。寒露養(yǎng)生陰虛干燥的人,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山藥和馬蹄非常適合,還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小白菜、花椰菜等,補脾胃,養(yǎng)肺潤腸,解咽干口燥。 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jié)。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這時飲食要以滋陰潤燥為主,潤燥多汁的水果是養(yǎng)生首選。寒露時節(jié)的水果還是蠻豐富的,當季的葡萄、梨、香蕉、柚子、冬棗、石榴這些水果都已經下來了,這些水果也同樣的滋陰潤燥、美容養(yǎng)顏。 葡萄含糖量達8%-10%。此外它含有多種無機鹽、維生素以及多種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質。葡萄含鉀量也相當豐富,營養(yǎng)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 梨在寒露時會大量上市,是寒露節(jié)氣中最好的水果。梨具有養(yǎng)陰補液、潤肺止咳、養(yǎng)血生肌、清熱降火之功效。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香蕉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豐富的蛋白質、糖、鉀、維生素A 和維生素C,以及多種纖維素。秋天氣溫忽高忽低,是感冒的多發(fā)期。每天吃1-2根香蕉,通過提升身體的抗病能力來預防感染,特別是預防感冒和流感等病毒的侵襲。 祖國醫(yī)學也認為,柚子味甘酸、性涼,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癥,能幫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氣散結。柚子不但營養(yǎng)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愈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由于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而鮮柚肉由于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俗語說“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jié)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jié),等農歷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吃蟹的時候要配姜以祛蟹寒、解蟹毒;或配以紫蘇去蟹寒、解蟹毒、調蟹鮮味兒;還可以配些醋,驅寒、解毒、調鮮、有利于膽固醇吸收;若調以溫黃酒,則祛寒、促消化、酒香與蟹鮮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但過敏體質、脾胃虛寒及孕婦、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黃,另外要注意螃蟹忌與柿子、梨、花生、冷飲、茶同吃,孕婦禁忌。
古城南京有喝“寒露茶”的習慣。寒露前后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謂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為最佳。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雖然知道其味滋陰養(yǎng)精者不多,但也深受人們喜愛,尤受老茶客更喜愛。
深秋體內精氣開始封藏,注重養(yǎng)生的人、年老體弱之人可對癥選擇滋補用品和進補方式,但切忌無病亂補、凡補必肉、以藥代食、恒補不變、越補越貴。“朝朝飲水,晚晚蜜湯?!笔钦f寒露養(yǎng)生,平時多喝開水,彌補水液流失過快,沒有禁忌的人晚上喝些蜂蜜水,對于神經衰弱、高血壓病、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秋季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于疾病康復,還可以防止秋燥對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yǎng)肺的作用。 推薦食譜 1.栗子粥: 操作:栗子50克,扒皮,打碎;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 功效:栗子具有良好的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于老年人腰腿酸痛、關節(jié)痛等。 2.沙參粥: 操作:沙參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適量。煎煮沙參,去渣,取汁;加入洗凈的粳米,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再稍煮即可。 功效:潤肺養(yǎng)胃,適用于肺胃陰虛之人。
3.魚片湯 操作:草魚(鯉魚、胖頭魚、海魚等)中段一段,洗凈,剔骨,切片;皮蛋1個,去皮,切瓣;香菜2棵,洗凈,切段;姜切絲,鹽、胡椒粉、香油適量。鍋中水燒開后改小火,放入姜絲、皮蛋,煮出味道后下魚片,出鍋前放鹽、胡椒粉、香油攪勻,出鍋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平肝息風,溫中和胃,益腸明目,補虛勞。
4.桔梗清咽茶 操作:桔梗5克、百合5克、菊花1-2朵、炙甘草3克、胖大海1粒、冰糖少許。開水反復沖泡飲用。 功效:滋陰潤肺、清咽潤燥。 寒露,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qū)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著名的北京香山觀紅葉也到了鼎盛時期,重九登高節(jié),更會吸引眾多的游人。北京周邊鳳凰嶺的紅葉,潭柘寺的紅葉也都很棒,還有懷柔、平谷······三五好友,家庭小聚,都十分有趣。戶外活動是這個節(jié)氣很好的鍛煉方式。
明代著名醫(yī)學家張景岳云:“上氣海在膻中,下氣海在丹田,而肺腎兩臟所以為陰陽生息之根本。”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元氣之根。因而秋季練習太極拳,能達到“秋養(yǎng)收氣”、“秋養(yǎng)陰”、“養(yǎng)肺氣”等養(yǎng)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見病防治、康復的一種有效方法。練習太極拳要求呼吸細、勻、長緩的腹式呼吸,通過肺、腎的協同作用,能增強或改善肺功能補腎益元氣,進而使氣血周流全身,營養(yǎng)臟腑、組織、皮毛、肌肉。 祖國醫(yī)學在四時養(yǎng)生中強調“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因此,養(yǎng)生順勢而為,秋季時節(jié)必須注意保養(yǎng)體內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內之時,故應以保養(yǎng)陰精為主,也就是說,秋季養(yǎng)生不能離開“養(yǎng)收”這一原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分時調養(yǎng),確保健康。
寒露,居家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秋季冷空氣入侵南方后,引起顯著降溫,自然界會出現干冷或者濕冷的現象,被稱作“寒露風”。寒露風是農業(yè)生產上需要預防的自然災害,同樣對于人體,也是需要當心的自然變化。諺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边@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jié)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jié)氣一過,添衣保護陽氣,注重足部保暖的同時,頸部、咽喉保護也很重要。秋冬季交替時節(jié),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順勢而為,對于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秋季是性欲旺盛的季節(jié),注意勞逸結合,防止房勞傷腎損精。
寒露時節(jié)的精神調養(yǎng)也不容忽視。由于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wěn),易于傷感的憂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因勢利導,宣泄積郁之情,培養(yǎng)樂觀豁達之心是養(yǎng)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練習太極拳要求神意內守,以靜御動,形神兼?zhèn)?,氣沉丹田,內外合一,陰陽相貫。它可以讓人放松、安寧、減緩壓力,不強己所難,這也是有助于情志調養(yǎng)的一種方式。 古代的醫(yī)生,還有一些會彈古琴的高人,一曲音樂終了,患者病退身安,這就是音樂治療的早期形式。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發(fā)生身體變化。在聆聽中讓曲調、情志、臟腑共鳴振動,達到動蕩血脈、通暢精神和經脈的作用。生理學上,當音樂振動頻率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共振,這是五行音療的身心基礎。寒露時節(jié)在勞作的同時,室內播放音樂,《假日的海灘》、《錦上添花》、維伐爾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十五的月亮》、京劇《八月十五月光明》、《塞上曲》、《步步高》、《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等,可以舒緩壓力,幫助人們調節(jié)情志,更平淡地度過寒露時節(jié)。 在大自然收斂力量加大,寒氣增加之時,每天申時喝茶,每晚泡腳,凡下虛之人,趁勢養(yǎng)之,增加下肢溫度,斂收陽氣。 每日泡腳1-2次。由于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腳部受涼,極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輕則引起外感咳嗽,重則可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發(fā)作。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yǎng),減少下肢酸痛的發(fā)生,使人精力充沛。泡腳后揉捏涌泉穴,提升腎氣,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壓,是很好的寒露養(yǎng)生方法。
艾灸臍周及以下穴位,即:神闕穴、關元穴、氣海穴、天樞穴。直接灸、間接灸均可。 1.神闕穴 神闕穴位于任脈,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是人體最隱秘、最關鍵、最要害的穴位,是生命長壽的大穴。 位置:臍的中間 功能:溫陽救逆,利水固脫。常用于腹痛,腹瀉,脫肛,水腫,虛脫等治療。 操作:艾灸條或隔鹽灸,隔姜灸。 2.關元穴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足三陰、任脈交匯處。小腸之氣結聚此穴并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yǎng)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 位置:臍下三寸。 功能: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臨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患,,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 操作:艾條溫灸,每天溫灸3-5分鐘,有強腎壯陽,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若長期堅持使用,效果顯著。 3.氣海穴 任脈穴位,道家的下丹田處,聚集充盛的天部之氣,如同氣之海洋,故名氣海。氣海若被擊中,人會破氣血瘀,身體失靈。 位置:臍下1.5寸,神闕穴與關元穴中間。 功能:生發(fā)陽氣。臨床常用于虛脫、形體贏瘦、臟氣衰憊、乏力等氣虛病證;水谷不化、繞臍疼痛、腹瀉、痢疾、便秘等腸腑病證;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陰挺、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等婦科病證。 操作:艾條溫和灸、隔姜灸、隔附子灸。 4.天樞穴 屬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之募穴。腹部要穴。 位置:臍旁2寸。 功能: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臨床常用于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泄瀉,痢疾,腸道蛔蟲癥,腸梗阻,闌尾炎,月經不調,小兒單純性消化不等。 操作:艾條直接灸,隔附子灸。 上述灸法孕婦禁用!
得益于祖國醫(yī)學思想 通過飲食 運動 起居 情志四法合用 做一個有愛有方法的人 為提高生命質量而努力 聲 明 本文由【百姓良方】微信平臺原創(chuàng) 轉載請注明出處
|
|
|
來自: 369藍田書院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