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書論錯 兒子在杭州上大學,是學美術的。一天,他給家里寫了封信,談了些家長最想了解的情況,母親很高興,然而父親卻生出一絲不快:千字之書竟有錯別字六個,如關注寫成“觀注”、畢竟寫成“必竟”等;用詞重復或句子羅嗦的十二處;用點點代替逗號句號的九處,共計二十七處。 原來兒子語文基礎尚好,何以至此?父親很是費解。想到兒子對家里正統(tǒng)的家庭教育向來不以為然,如今當上個學生會的什么部長似乎有自滿情緒,于是,父親就寫了一封長信給兒子。 關于錯別字的問題,父親告訴兒子:記得在你上小學、初中、高中時,曾分別給我糾正過一個錯別字,至今我再也沒有用錯過。敲鍵盤不能代替書寫,等放假來家,還是把你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帶到學校去吧。 兒子回信很短,說:爸的來信我仔細看過多遍,對于爸將我批評得一塌糊涂,我虛心接受。希望以后多給提寶貴意見,我想這不僅是批評,也是一種鞭策,人往往在批評中更容易保持清醒。當然,我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免的。 免——又一個別字! 禮尚往來 這家人全家都愛貓,且先后養(yǎng)過多只,因不忍貓食死鼠而屢屢被毒殞命的悲慘結局,后發(fā)誓再也不養(yǎng)。 一天,母親在報上發(fā)現(xiàn)一從未見過的蘇格蘭折耳貓的照片,那貓兒憨態(tài)可掬,十分滑稽,令她愛不釋手。不大動筆的母親來了興致,她將圖片剪了下來,寫上:送你一只貓,喜歡嗎?然后,讓父親發(fā)封信寄給了兒子。 過了幾天兒子來電話,母親問:“怎么樣,是不是一個驚喜?” 兒子在電話那頭大聲說:“太經(jīng)典了!媽,你瞧,我都把它貼在床頭上啦!” 中秋節(jié)到了,兒子寫給家里的這封信很及時。信的末尾,畫了一只月餅,月餅上還繪有杭州西湖著名景點三潭印月的圖案。 兒子在信中說:中秋節(jié)不能回家,送上三潭印月餅一大只,表達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吧! 由于疏忽,兒子在“三潭印月”之后落了一個“月”字。 母親看罷信說:“我想,杭州三潭印的月餅一定最有名?!?/SPAN> 父親則說:“不對吧?好象不是月餅,而是……餅!是三潭印月的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