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營造宮苑,歷經(jīng)營建,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紫禁城御花園、暢春園、圓明園、清漪園(今頤和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及承德避暑山莊等著名宮苑。這些宮苑或以人工挖湖堆山(如三海、圓明園),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莊、頤和園)。宮苑中以山水、地形、植物來組景,因勢因景點綴園林建筑。這些宮苑中仍可明顯地看到“一池三山”傳統(tǒng)的影響。清乾隆以后,宮苑中建筑的比重又大為增加。這些宮苑是歷代朝廷集中大量財力物力,并調集全國能工巧匠精心設計施工的,總結了幾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的造園經(jīng)驗,融會了南北各地主要的園林流派風格,在藝術上達到了完美的境地,是中國園林的寶貴遺產(chǎn)。大型宮苑多采用集錦的方式,集全國名園之大成。承德避暑山莊的“芝徑云堤”,仿自杭州西湖蘇堤,煙雨樓仿自嘉興南湖,金山仿自鎮(zhèn)江,萬樹園模擬蒙古草原風光。圓明園的一百多處景區(qū)中,有仿照杭州的“斷橋殘雪”、“柳浪聞鶯”、“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風荷”,有仿照寧波“天一閣”的“文源閣”,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假山等。這種集錦式園林,成為中國園林藝術的一種傳統(tǒng)。這時期的宮苑還吸收了蒙古、藏、維吾爾等少數(shù)民族的建筑風格,如北京頤和園后山建筑群、承德外八廟等。清代中國同國外的交往增多,西方建筑藝術傳入中國,首先在宮苑中被采用。如圓明園中俗稱“西洋樓”的一組西式建筑,就是當時西方盛行的建筑風格以及石雕、噴泉、整形樹木、綠叢植壇等園林形式。這些宮苑后來被帝國主義侵略者焚毀。明清北京宅園 元建大都后,城內外漸有私園構筑,明清時興建日盛(見北京宅園)。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古建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