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一流頭腦的考驗,是同時擁有兩種不截然不同的想法,但仍然能夠執(zhí)行的能力。 -菲茨杰拉 人與人是大不同,而決定一個人是否是高層次還是低層次,往往取決于他的思維,一個人只有具備正確思維,才能成為高層次的人,你是高層次還是低層次,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1、不了解自我VS了解自我 低層次的人往往是喜歡人云亦云,不了解自我的天賦在哪里,而高層次的人往往比他人更能了解自我,但凡來說,做自己的人不容易,心理學有一個羊群效應,意味著大多數(shù)人面對權(quán)威,往往會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高層次人士往往會形成更為獨立的意見。 了解自我還包含另一層意思,人人都想在他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完美,但是高層次人士反而會展現(xiàn)出自己的弱點,因為他們深知自己的優(yōu)點在哪里,所以弱點對于他們來說,反而是他們?nèi)菀桌鼊e人的距離。 2、頭腦封閉VS頭腦開放 低層次人士喜歡面子勝過對真相的追求,往往有人反對他們的時候,他們第一反應是跳出來反對,不管別人說的是對的還是不對。而高層次人士都喜歡保持頭腦開放,因為他們深知人類的缺陷在于自我防衛(wèi),他們頭腦能夠運行兩者完全不同的看法與意見。 高層次人士能放下自尊與面子,他們深知真相才是最有價值與有意義的。他們之所以奉行頭腦的開放來源于高層次自我進化的需求,而低層次的自我往往是人類本能的驅(qū)動。大多數(shù)高層次人士他們是謙遜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對真相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會吸納更多人的意見。 他們并不固執(zhí),也承認自己不完全是對的,他們更加深知人人都有盲點與缺陷,與其假裝不見,不如真實的面對,而只有匯聚更多的意見,他們才能更為準確的進行判斷與決策,通常來說,頭腦的開放是他們從更多維事物來看待事情,而不會受自我情緒的影響。 3、人人差不多VS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低層次人士對人性缺乏深刻的洞察,他們往往認為人與人是差不多的。但是高層次人士之所以能成為頂尖高手,是因為他們深諳人性。對人性的了解這意味他們認識到每個人的不同,這種不同不僅體現(xiàn)在性格上的差異,這種不同更更重要思維上的差異與行為上的差異。 他們試圖去了解每個人的才能,將之安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發(fā)揮最大的價值。劉邦曾經(jīng)問韓信,你覺得我適合帶多少人,韓信說,你適合帶一千個人左右,隨后劉邦問韓信,那你覺得你自己了,韓信則說,多多益善。隨后韓信補充了一句,大王您雖然不適合帶兵,但是你適合將將。 這說明了人到了一個階段,不僅是拼自己技能,更多是學會利用他人的智慧一起成就一件事,可以說,高層次的人士往往具有更宏偉的目標,能夠凝心聚力帶領更多人攻克目標。 這就是高層次人士與低層次人士三大本質(zhì),高層次人士是一種理性最高級的智慧,而我們要想從低層次人士變成高層次人士,更重要是要從這三方面努力精進自己,相信假以時日,你也會成為高層次人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