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有許多不同的名稱,比如《沁園春》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賀新郎》又名《金縷歌》、《金縷曲》《金縷詞》、《乳燕飛》《賀新涼》《風敲竹》;《金明池》又名《昆明池》《夏云峰》。文獻中關(guān)于詞的記載經(jīng)常會用到詞的異名,所以了解詞的異名對于填詞以及對詞進行深人地研究都有一定幫助,詞的異名主要有曲子詞、詩余、樂府、長短句等幾個,下面一一說明。
詞的最初名稱叫曲子詞。因為詞在早期是專門為配合音樂演唱的,所以實際上是先有曲,然后才有詞的。曲子表示的是樂曲部分,詞是用于歌唱的文字即唱詞,這一點跟我們今天歌曲里的作詞、作曲是一致的。后來,詞脫離了音樂,詞人填詞不在是為了配合樂曲進行演唱,詞才成為一種純粹的文學體裁,詞也就成了一種與賦、詩曲傳奇等文學形式并列的專用名詞了。
關(guān)于“詩余”名稱的由來,清人吳照衡在《蓮子居詞話》中有所記述,書中指出:“詩余名義起源始見宋人王灼之《碧雞漫志》,至明楊慎之《丹鉛錄》都穆之《南滌詩話》毛先舒之《填詞名解》因而附益之?!笨梢?“詩余”這個名稱早在宋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此外,宋人廖行之的詞集名為《省齋詩余》,吳潛的詞集名《履齋詩余》南宋時期編寫的詞集名《草堂詩余》,這些都證明“詩余”的名稱起源于宋代的說法是正確的。關(guān)于“詩余”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詩降為詞,以詞為詩之余。這種說法有輕視詞的意思,當然也是不客觀的,因而也曾經(jīng)遭到了不少前人的反對。第二種說法認為詞是由近體詩演變而來的,有些詞如《菩薩蠻》、《憶秦娥》都是絕句的變格,是小令的開始,后來又演變成了長短句所以詞是詩之余。第三種說法認為詩余的余是盈余,因為詞的情文節(jié)奏都有余于詩,所以叫詩余。這種說法又把詞的地位凌駕于詩之上了。 (三)樂府 “樂府”本來是漢武帝時期設(shè)置的專門用來搜集民間流傳的詩歌的機構(gòu)。許多民歌被收集起來以后,便有專門的樂工給它配上樂曲以供宴會或者典禮時演唱。后來人們又把這些流傳下來的配樂的詩歌稱為樂府詩,簡稱樂府。唐宋以后,“樂府的含義有所擴大,凡是能夠入樂的詩歌,即便并非從民間采集而來、而完全由詩人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稱為樂府。還有一些只沿用古樂府詩的題目重新創(chuàng)作而不入樂的詩歌,也稱為樂府。詞之所以稱為樂府,是因為詞在最初時期也是配合樂曲演唱的,其本質(zhì)與采集到樂府配以樂曲演唱的民間詩歌沒什么不同。但我們并不能據(jù)此認為詞來源于樂府,因為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詞之稱為樂府,我們從宋人的部分詞集命名還可以找到證據(jù)。例如蘇軾的詞集名《東坡樂府》,賀鑄的詞集名《東山寓聲樂府》,趙長卿的詞集名《惜香樂府》楊萬里的詞集名《誠齋樂府》,徐伸的詞集名《青山樂府》等。
“長短句”也是詞的一種別名。之所以稱詞為長短句,大概是認為詞的特點是句子長短不齊。但這種認識是不客觀的,是對詞的片面認識得出的結(jié)論雖然大多數(shù)詞具有句子長短不齊的特點,但長短句并不是所有詞牌的特點。實際上有些詞并不是出長短句組成的這些詞的所有句子字數(shù)都是一樣的,例如《三字令》是句句均為三字的詞;《生查子》、《踏歌詞》、《拋毬樂》等都是句句五言的詞;《塞姑》、《回波樂》、《三臺》等都是句句六言的詞;《乃曲》《楊柳枝》《竹枝詞》《玉樓春》、《八拍蠻》《小秦王》《陽關(guān)曲》《瑞鷓鴣》等都是句句七言的詞。所以我們說,并非所有的詞都是長短句的形式,有不少詞的句式是非常整齊的齊言形式。關(guān)于詞的異名還有一點需要補充,那就是,有些異名并沒有廣泛稱說,而只是用于詞集的命名。例如柳永的詞集名《樂章集》,晁補之的詞集名《琴趣外篇》,劉克莊的詞集名《后村別調(diào)》姜夔的詞集名《白石道人歌曲》,楊炎的詞集名《西樵語業(yè)》。
宋人編詞集,一般只把詞分為“慢”和“令”?!奥笔潜容^長的詞,“令》則是相對較短的詞。南宋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署名武陵逸史詞集《草堂詩余》,明人顧從敬重刊此集時對其中的詞進行了重新分類,把詞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其中最長的小令(《踏莎行》有58字,最長的中調(diào)(《夏云峰》有91字,而最長的長調(diào)只有百多字,像吳文英《鶯啼序》這樣長達240字長詞并未入選。據(jù)此我們習慣上對詞類的劃分依據(jù)的就是《草堂詩余》所選錄詞的字數(shù):58字以內(nèi)的詞統(tǒng)稱為小令,59-91字的詞稱為中調(diào),92字以上的詞總稱為長調(diào)。 詞在從唐代出現(xiàn)一直到五代時期,一般都只是小令,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巛《菩薩蠻》、《憶秦娥》兩調(diào)都沒有超過58字。五代時期的李煜、馮延巳、歐陽炯等詞人才有少數(shù)超過58字的詞出現(xiàn)。近代發(fā)現(xiàn)的敦煌曲子詞中,有些超過百字的詞,如《內(nèi)家嬌》、《傾杯樂》等。據(jù)《尊前集》載,五代時期李存勖的曲子詞《歌頭》長達136字,被稱為“長調(diào)之祖”,這在朱代以前是極其罕見的。北宋以后,詞的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開始大量出現(xiàn)。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小令這種短小的形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詞人想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于是出現(xiàn)了詞人自譜曲自填詞的現(xiàn)象。特別是北宋初年的柳永,他本人擅長音樂,自己根據(jù)表達需要創(chuàng)制的曲譜有很多,所以他創(chuàng)作了不少長調(diào)也就不足為奇了。柳永以后,白制長調(diào)的詞人還有不少,如北宋的蘇軾、黃庭堅、秦觀、賀鑄、周邦彥南宋的姜夔吳文英等。由于長短形式不同,所以詞在分段形式上也不相同。就小令而言,既有不分段的,也有分成兩段的。中調(diào)一般有兩段組成。而長調(diào)由于字數(shù)的差別,分段也最復雜,既有兩段的,也有三段、四段的。全詞不分段的稱為單調(diào),有兩段組成的稱為雙調(diào)。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千里楓林煙雨深,無朝無暮有猿吟。停橈靜聽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元結(jié)《效乃曲》) 邊城春未到,雪滿交河道,暮沙明殘照,塞烽云間小。斷鴻悲,隴月低。淚濕征衣悄,歲華老。(曹勛《飲馬歌》) 單調(diào)的詞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這兩首詞都是一韻到底第一首押平聲韻第二首上去互押。
關(guān)于雙調(diào),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認為兩段同調(diào)詞重疊就組成了雙調(diào),又叫重頭,如《長相思》、《醉公子》《相見歡》等。另一種理解是凡詞分兩段,上下段不必是兩個相同的詞調(diào)也就是上下段字數(shù)、句數(shù)及用韻可以有差別,都可以稱為雙調(diào),如《酒泉子》、《春光好》《歸國謠》等。例如: 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貢r隴月低。煙霏霏,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歐陽修《長相思》)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閡總是銷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晏殊《踏莎行》 這兩詞非但前后兩段字、句數(shù)相同,就連用韻都相同。實際上后段是前段的重復。
“疊”是重疊的意思,指一首詞段落上的重疊?!叭B”就是重復三次,也就是分三段。重疊的詞段并不要求字數(shù)和句數(shù)都相同。一首詞重復兩次,習慣上并不稱為兩疊或二疊,只稱為上下闋或叫上下片。三疊的詞多是長調(diào),例如: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凄然,望江關(guān),飛云黯淡夕陽間。當時宋五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凄楚,倦聽隗水溽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yīng)喧喧。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jīng)歲遷延帝里風光妤,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游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shù)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柳永《戚氏》) 這首詞共212字,前段十五句73字押九平聲韻,中間一段十二句55字押六平聲韻,末段十六句84字押六平聲韻兩葉韻。
所謂四疊,就是一首詞的段落重復四次,也就是分四段。這種長調(diào)《詞譜》共載兩種,一是《勝州令》,一是《鶯啼序》。下面各舉一例: 杏花正噴火。朦朦微雨曉來初過。夢回聽乳鶯調(diào)舌。紫燕竟穿簾幕。垂楊陰里,粉墻影岀秋千索。對媚景,贏得雙眉鎖。翠環(huán)信任蟬,誰更忺疏掠?追思向日,共個人、同攜手,略無暫時拋躲。到今似、海角天涯,無由得見則個。番思往事上心,向他誰行訴?卻會舊歡,淚滴真珠顆。意中人未睹,覺鳳幃冷落。都是俺嗒錯被他閑言伏語啜做。到此近、四五千里,為水遠山遙闊。當初曾言,盡老更不重婚。卻甚鎮(zhèn)日,共人冏歡樂?傅粉在那里?肯念人寂寞終待把、云箋細寫,把衷腸盡總說破,問伊怎下得、憐新棄舊,頓乖盟約??蓱z命掩黃泉,細尋思,都為他一個,你忒煞虧我!(鄭意娘《勝州令》) 這首詞共四段215字,第一段十一句55字七仄聲韻,第二段十一句59字六仄聲韻第三段十句55字五仄聲韻第四段九句46字四仄聲韻。 殘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游蕩,隨風化為輕絮。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雰。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xiāng)尚寄旅。別后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邊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仿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澹塵土,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苧。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撣鳳迷歸,破鸞慵舞。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沈過雁。漫相感、彈入哀箏柱。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吳文英《鶯啼序》) 這首詞共四段240字第一段八句49字四仄聲韻,第二段十句51字四仄聲韻,第三段十四句71字四仄聲韻,第四段十四句69字四仄聲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