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段話出自論語學而篇第六章,意思是: 孔子說:“一個年輕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門要遵重兄長,與人交往要謹慎而有信用,在社會上能夠廣泛愛護眾人而且親近仁的理念和行為。能做到這些還有有余力的話,那就可以去學習文章典籍了?!?/p> 孔子在這段話中闡明了三個重要的道理,也都是困擾當今社會的難題。 一、何為素質教育? 在孔子看來,“素質”指的既不是書本知識,也不是“吹拉彈唱”技能,而是指人的道德修養(yǎng)。具體體現(xiàn)在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師長、朋友和其他社會民眾方面。 二、素質教育和書本教育的關系 素質教育和書本教育是兩個概念,書本教育并不能自然的帶來素質,也就是俗稱的“學歷不等于素質”。“素質”不會從書本中來,只會來自于身體力行的去做和體會。兩者也不是并重的,優(yōu)先程度也是不同的。 三、素質教育和書本教育孰更優(yōu)先? 孔子認為,素質教育顯然是優(yōu)先于書本教育的。道德修養(yǎng)是華人的基本屬性。首先應該做到在家敬父母、在外遵兄長、謹慎信用、仁愛待民。在此基礎上還有余力,再去學習書本知識吧。若是連以上基本屬性都還沒做到,那也沒必要去學習書本知識了。 | 
|  | 
來自: 昵稱329376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