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請你繼續(xù)欣賞三件清乾隆時期的剔紅精品。它們都是乾隆剔紅的代表作,工藝上精細、繁復(fù),達到巔峰!整體感覺富麗堂皇,具皇家氣象。 清乾隆 剔紅嵌碧玉交螭寶盒 口徑15.7厘米 底徑17厘米 通高20.8厘米 盒圓形,三層,有座,蓋面微微隆起,每層口沿均嵌銅鍍金回紋扣。 通體雕紅漆卷云紋。壁每層等距嵌碧玉螭龍六條,首尾相銜。 這件作品是雕漆與鑲嵌兩種工藝相結(jié)合精制而成,顯得流光溢彩,富麗堂皇。 清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檔案 清代宮廷有專門的檔案,記載藝術(shù)品的設(shè)計、制作過程?,F(xiàn)存故宮博物院內(nèi)的很多藝術(shù)品都能查到記錄。比如上面這件剔紅寶盒,從檔案中可知它原是一對,由蘇州織造進貢入宮,之后由太監(jiān)交給某位翰林創(chuàng)意名色并設(shè)計年款的樣子,獲得皇帝親自批準后,再安排刻制,時間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清乾隆 剔紅海獸圖圓盒 高6cm,口徑15cm 盒由完全相同的兩部分合成。盒外朱漆雕落花流水,幾只海獸戲于滾滾波濤之中。
這種風格的形成有兩種原因,一是受明晚期嘉靖、萬歷雕漆犀利深峻、刀不藏鋒風格的影響。二是此時的雕漆使用了“牙作”匠人。據(jù)檔案記載,乾隆初年,造辦處“漆作”尚無雕刻匠人,故皇帝命在造辦處“牙作”當差的南方刻竹名匠從事雕漆制作。如乾隆“三年十月十四日,傳旨:'雕漆盒若漆得時,交牙匠雕刻?!薄?/span> 這種以刻竹技法雕刻的漆器,自然把南方刻竹那種奇峭清新、精致細密的風格帶到雕漆中來,使乾隆時期的雕漆呈現(xiàn)出刀鋒犀利深峻,棱線精密有力的鋒棱之美。 清乾隆 剔紅交螭龍繩紋寶盒 帶座 盒做圓形,子母口,通體紅漆,器表雕螭龍紋,兩兩相對,盒身以繩紋分隔成一個個區(qū)塊,整體感覺中規(guī)中矩,富麗大氣。 這件剔紅作品運用了很多仿古元素,比如螭龍紋,有明顯的漢代玉雕遺風,而繩紋,也是漢代陶器上的常見裝飾。剔紅的熱鬧喜氣,被高古紋飾的古樸綜合,再結(jié)合宮廷煌煌大氣的審美需求,創(chuàng)生出這類獨特的藝術(shù)品,帶給我們這些欣賞者很多驚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