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情況:在與家人相處的時候,我們身邊那些我們最親近的人會自動進入到和平時不一樣的模式中,變得敏感,苛責,情緒化。 即使發(fā)生的只是一些小事情,比如一句措辭稍有不妥的對話,就會被激起強烈的情緒; 你犯了個小錯,就立刻遭遇詞嚴色厲的斥責。 而且更難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述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關系一般不太熟悉的朋友身上,我們反而會表現(xiàn)得理性客觀、豁達大度。 因為愛,因為安全 筆者之前就常常是這樣,以至于事后常常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傻???同樣的事,對親人愛人就容易情緒激動出口傷人,對普通的路人倒溫文爾雅以禮相待。 而且根據(jù)我的觀察,周圍那些比我聰明很多的人在面對家人時也常常做如此反應,這就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去研究一下為什么會這樣? 在做了一些追溯和研究后,最后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情況是:1、因為愛;2、因為你是安全的。 對,你沒看錯,不是像我們遭遇此類事件時感覺的“對方不愛我不在意我”,恰恰相反,對方最原始的驅(qū)動恰恰是“因為愛你”和“你是安全的”。 來自于原生家庭 還記得我之前講過的神經(jīng)反應模式嗎? 我們出生時,大腦給我們每個人都標配了大約一千億個隨時等待我們使用的腦神經(jīng)細胞。 我們出生后在原生家庭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中,我們所接觸到的一切事件都被作為經(jīng)驗記憶存儲起來,這些特有的經(jīng)驗和記憶會影響認知。 它激活了一千億個神經(jīng)細胞中的一部分并使它們互相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神經(jīng)反應回路,以后再遇到此類事件就會自動激活這個神經(jīng)反應回路形成我們與之對應的心理和行為反應。 能否回憶一下: 當你小時候生活在原生家庭中的時候,如果你打碎或弄壞了家里的一個器物,你的父母對你的反應是怎樣的? 他們會對你說什么樣的話?和你說話時,態(tài)度是怎樣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呈現(xiàn)了哪些信息? 請再回憶一下: 當你父母其中一人犯了一個小錯后,另一人是怎樣對待對方的?這個人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這個人當時說了些什么?這個人當時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是怎樣的? 然后你再回憶一下,如果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在你與愛人和孩子身上,你會怎樣對待你的愛人和孩子? 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規(guī)律了嗎? 是的,我們應對家庭婚姻以及育兒的經(jīng)驗,絕大多數(shù)來自于原生家庭。 愛越深,責越切 兒時在原生家庭里的經(jīng)歷和學習到的經(jīng)驗,被大腦如實記錄下來,時時影響著我們今天在婚姻關系、親子關系中的反應模式。 那些小時候我們能回憶起來的事情(4、5歲以后的)和不能回憶起來的(4、5歲以前的)經(jīng)歷就像一個巨大的陀螺,會帶著我們卷入其中。 有時候盡管心里想著不要再這樣,但有著巨大慣性的反應模式卻把我們一次次身不由己地帶入到那個自動反應中。 可能有人會說:好吧,我知道我和家人為什么會那樣反應了。 但是,同樣是愛家人,為什么那么多人要采用“苛責”的方式對待家人,而不是“積極關注”的方式? 改變?nèi)擞植皇侵挥锌霖熞粭l路。 是的,改變的方法很多。但是因為在我們過去的教育觀念和長期形成的習慣中,改造人的方法奉行的經(jīng)驗多是“責”而不是“夸”。 奉行的是“今天你還有哪里做得不夠好”的習慣于聚焦哪里有不足的“缺點聚焦模式”,不是“每天進步百分之一”的聚焦于任何微小進步的“優(yōu)點聚焦模式”。 我們多數(shù)人從原生家庭里學到的,多是前一種觀念和模式。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身邊比比皆是的“愛越深,責越切”。 因為我愛你,看到你的不足就會引發(fā)我的焦慮、擔憂、失望、怨尤等一系列的負性情緒,而這些情緒遇到愛,會轉(zhuǎn)化成一股強大的動力和控制:
因為你是安全的,所以我就不需要斟酌措辭是否合適,所以我就可以暢所欲言隨心所欲,所以我就可以酣暢淋漓地表達我的情緒; 所以有時候我在外面受了委屈(比如被領導罵了),回家后可能就會在斥責你的過失時,順道把那些在外面受的委屈也發(fā)泄出來,不需要顧慮是否恰當。 因為,我知道你是安全的。 停一停,想一想 為什么不對關系一般的普通人這樣做?因為“不值得”而且“不安全”:
所以我就只要對他說“你很好、你不錯、沒關系、好說好說”就好啦,至于他真的好不好關我什么事! 所以,當下次你再看到你的家人拿著放大鏡找你茬、一點小事就態(tài)度惡劣難聽話一堆的時候,你先別急著去生氣。 你可以試試把他當黃河研究一下,可能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他處在青藏高原的源頭,是那樣的清澈和純粹。
如果你像之前的我一樣,有時詫異于自己對待家人的反應模式, 我們可以試著在下次即將“脫口而出”的時候停一停、想一想“我究竟要不要對我生命中最愛最重要的人這樣做?” 當然,由于反應模式已經(jīng)形成很多年了,我們下一次可能還是會身不由己、控制不住地進入反應模式中。 不過不要緊,腦神經(jīng)科學Neuroplasticity(神經(jīng)可塑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大腦可以在任何年齡通過特定的方法來發(fā)展新的神經(jīng)連接來重組自身,Mindfulness(正念)練習就是這些方法中的一種。 如果你愿意,隨時可以通過正念訓練來逐步調(diào)整自己的反應模式。 總之,如果我們想改變,什么時候都不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