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中醫(yī)劉醫(yī)生 2009年6月21日上午門診,我剛到診室,已見一男子在門外等候,我瞧他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整個人精神不是太好,當時我的第一反應便是此人有消化系統(tǒng)方面的疾患。我打開門招呼他坐下,詢問他為何精神如此委頓,他很詳細地訴說了自己常年腹瀉的病史,也講了自己先前診治的經歷。其間患者感嘆唏噓,悲觀之情溢于言表。我一邊安慰他,一邊細細觀察他的舌苔脈象,如此一來,心里基本就有數(shù)了。 程× ×,男,27歲,職員。 初診:2009年6月21日。 主訴:反復腹瀉或便溏4年多。大腹脹痛,大便稀溏兼完谷不化,日行2~3次,多則日行4~5次。納谷尚可,小便清利,舌苔薄白,脈濡細。辨證當屬久瀉及腎、脾虛肝木乘土。治宜溫補脾腎,抑木扶土。 處方:焦白術12g 懷山藥12g 炮姜6g 補骨脂12g 益智12g 川黃連3g 白茯苓12g 炒白芍12g 防風12g 焦山楂15g 焦神曲15g 煨葛根15g 炒谷芽20g (7劑) 我開好了方,囑咐平時宜食溫暖易消化食物;若欲增加營養(yǎng)多吃紅棗、蓮子肉、山藥等食物;并叮囑他切忌吃生冷水果及牛乳、魚類等食物。 當時,患者聽完我的叮囑,面露疑惑之色,不知道這些食物和泄瀉有什么關系。為了打消患者的疑惑,我解釋道:“紅棗、蓮子肉、山藥都屬于藥食同源的食物,且具有健脾氣,止瀉利的作用;而生冷水果,性質寒涼,易損傷脾胃的陽氣;牛乳、魚類則不易消化,加重了腸道的負擔。”患者聽后,覺得很受啟發(fā)。 二診:2009年6月28日。 服藥后,患者腹脹痛已減,大便完谷不化已無,大便成形日行1~2次,小便見多,舌苔薄白,脈濡。既見效機,再以原方加重其制。 原方中炮姜加至10g,煨葛根加至20g,另加紅棗6枚(14劑)。 三診:2009年7月26日。 大便已經成形,腹痛止,日行1~2次,納谷正常。為鞏固療效,原方加減繼進。 處方:焦白術12g 懷山藥15g 白茯苓12g 補骨脂10g 益智10g川黃連2g炮姜10g焦神曲12g煨葛根20g炒谷芽20g紅棗6枚(7劑) 另外,煎劑服完后,繼服丸劑。囑患者服用中成藥附子理中丸(以制附片、炒白術、黨參、干姜、炙甘草組成,功在溫中健脾)和參苓白術丸(蓮子肉、薏苡仁、砂仁、白扁豆、白術等藥組成,可以補脾益肺),早、中服參苓白術丸,晚服附子理中丸,以紅棗湯送服,飯前服用。 三診后,患者氣色已逐漸好轉,面色日漸紅潤,精神好轉,他還登門送來感謝信一封。 尊敬的劉醫(yī)生: 我患病4年,大大小小的醫(yī)院都看了,也托關系找過很多醫(yī)生看過,但都不見好轉,就在喪失信心的時候聽人介紹說起您,我便抱著一絲希望前來就診,那日我早早在門外寺候,遠遠望見一位鶴友董顏的老人向我走來。坐下后,您詳細地向我詢問了病情,并斟酌寫下處方,又很仔細地檢查了幾遍,還囑咐我日常飲食的一些注意事項。從那時開始,我就非常感動了。我仍清楚地記得:初診的時候,您只給我開了7劑。后來,回家開始服藥,頭兩天喝過湯藥,癥狀并沒有太大緩解,列第3天的時候,我的大便開始逐漸成形,泄瀉次數(shù)也減少,堅持7天之后,我腹部的脹痛不適已經緩解了許多。如今,我感覺身體已經完全恢復,工作思想也很集中,不再像過去那樣,同事曾經調侃我說,以前把工作時間浪費在衛(wèi)生間了。如今,公司領導對我的工作表現(xiàn)也大加贊揚,所有的生活都重新開始了。 我再次真心地感謝孟景春教授,是您給了我一次恢復健康的機會! 程××謹上 這位患者送來感謝信之后,跟隨我抄方的一位學生主動要求把病機和處方用藥的意 義說給我聽,希望我能得到你的指點。我說:“行啊,你說說?!?/p> 學生說:“首先,泄瀉的病機往往是由于脾氣不能升清,所以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健脾和胃。方中的白術、山藥、茯苓、炮姜重在健脾陽;其次,此人泄瀉已有4年多,屬于慢性泄瀉,所謂久病及腎。因此,我的第二想法就是溫補腎陽。老師在方中所用的補骨脂與益智應該就是用來溫補腎陽的吧。此外,焦神曲、炒谷芽可以健胃消食,以利于脾胃的運化。唯獨方中的川黃連和煨葛根,不知老師用此二藥,是何用意?” 我聽后,給他們講了方中黃連、葛根的作用。因為黃連既能止瀉,又能健脾。黃連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并指出能治腹痛下利。同時,煨葛根有很好的止瀉功能,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主下利十歲以上”一說。10歲以上者指瀉之久長的意思。現(xiàn)代研究也證明:葛根含有多量淀粉,具有緩和包攝作用,并有抑制腸蠕動亢進。我考考你們:“方中加用茯苓體現(xiàn)了什么治法呀?” 一名學生回答:“白茯苓不僅可以健脾,更重要的是其利水滲濕的功效,它的運用體現(xiàn)了 ‘利小便以實大便’的治法。” 我見還有一名學生面有疑惑,就讓他再提出自己的疑問,他問道:“在三診時要求患者服用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丸有什么用意?” 我說:“運用這兩種中成藥以益氣健脾,滲濕止瀉,幫助脾胃功能的恢復。還有特別需要強調的一點,凡慢性病時間一長,其正氣必虛,雖一時之癥狀消失,難免有復發(fā)之虞,故必須繼續(xù)服用一段時間扶正的藥物,以增強正氣,才能防止其復發(fā),徹底治療疾病。我之所以要患者服用這兩種丸藥,早上中午服參苓白術丸,因該丸重在補脾止瀉,故在白天陽旺時服;晚上天氣由陽轉陰,故溫補脾腎的附子理中丸服之,有利于脾腎之陽的恢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