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癌癥協(xié)會(ACS),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國家癌癥研究所(NCI)和北美中央癌癥登記中心協(xié)會(NAACCR)合作,每年都會提供美國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趨勢的大數據。今年的報告強調了20-49歲男性和女性的癌癥負擔。 2019年5月30日,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公布了最新的癌癥狀況年度報告:今年向國家提交的年度報告提供了所有種族的癌癥發(fā)病率(新病例)和死亡率(死亡率)的長期趨勢。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
該報告包括長期趨勢(自1999年以來)和最近5年數據的短期趨勢(2012 - 2016年死亡率; 2011 - 2015年發(fā)病率)。 死亡率的下降趨勢(癌癥死亡率)是癌癥控制進步證據的黃金標準。 從1999年到2016年,男性,女性和兒童的癌癥死亡率下降。 1999 - 2016年期間癌癥總死亡率下降,其中:
男性19種最常見的癌癥中有10種表現出死亡率下降:白血病,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結腸/直腸癌,喉癌,肺癌和支氣管癌,胃癌,膀胱癌,食道癌和腎癌。 女性20種最常見癌癥中有13種死亡率下降:白血病,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乳腺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腎癌,肺癌和支氣管癌,卵巢癌和胃。其中黑色素瘤的死亡率降低最多。 最近皮膚黑色素瘤死亡率的快速下降可能是由于新療法的推出,比如PD-1,這些療法提高了晚期黑色素瘤的存活率。 肺癌,膀胱癌和喉癌的新病例和死亡率則是隨著吸煙率的嚴格控制而持續(xù)下降。 在1999年至2015年期間,總體癌癥發(fā)病率(美國每10萬人患癌癥的新病例)在男性中持續(xù)下降,在女性中保持穩(wěn)定。 總體癌癥發(fā)病率:
男性癌癥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17種最常見的有8種發(fā)病率下降:前列腺癌,肺癌和支氣管癌,結腸/直腸癌,膀胱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腦和其他神經系統(tǒng),以及喉部。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下降幅度最大。 女性癌癥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18種最常見的有6種發(fā)病率下降:非霍奇金淋巴瘤,膀胱,腦和其他神經系統(tǒng),結腸/直腸,肺和支氣管以及卵巢。肺癌的發(fā)病率下降幅度最大。 值得大家重視的是,癌癥在男性中比女性更常見,主要是由于煙草使用率高,職業(yè)性致癌物暴露以及HPV和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感染。 今年的年度報告中,針對20至49歲成人特殊群體強調了其癌癥發(fā)病和死亡趨勢,值得我們重視! 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20-49歲男性中三種最常見的癌癥死亡原因是結直腸,肺和支氣管,腦和其他神經系統(tǒng),女性中為乳腺癌,肺癌和支氣管癌以及結腸直腸癌。 在20-49歲人群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中,2012至2016年結直腸癌死亡率增加(男性為1.6%,女性為1.0%),肺和支氣管死亡率下降(男性為-6.6%,-9.2%),在女性中,女性乳房減少(-1.3%),男性和女性的腦和其他神經系統(tǒng)死亡率處于穩(wěn)定。 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男性的總體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而20-49歲的這一群體中,女性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卻高于男性。這是為什么呢? 20-49歲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是皮膚的乳腺癌,甲狀腺癌和黑色素瘤,而在男性中,最常見的是結直腸,睪丸和黑色素瘤。 除了乳腺癌和甲狀腺癌之外,與男性相比,女性生殖器官的癌癥導致這個年齡階段的女性癌癥負擔更大。 此外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20-49歲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而年輕女性往往患有更具侵襲性的乳腺癌,比如三陰性乳腺癌,診斷時處于晚期階段。 美國這些有針對性的研究和癌癥控制工作對降低年輕成人的某些癌癥和治療相關的死亡率和發(fā)病率是意義重大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美國在防癌抗癌方面為什么能取得成效,我國有何借鑒之處? 美國每年由于癌癥去世的人里,肺癌占了1/4以上。60年代開始的控煙運動,吸煙人數40年持續(xù)降低,而且公共場合全面禁煙。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得到了顯著回報。從1990年到2014年,美國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3%。 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人,患癌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風險更大。您可千萬別說:我家二大爺吸了一輩子煙照樣活到80歲,這只是個例,也是您的自我安慰。研究顯示,30%的癌癥可歸咎于吸煙,如:85%的肺癌、50%的膀胱癌、30%的胰腺癌、20%的結直腸癌等都與吸煙有關,甚至85-90%的肺癌死亡也與吸煙有關。 對于現有的吸煙者來說,“降低風險的程度取決于您吸煙的年數以及戒煙前抽取的香煙數量。如果吸煙不到五年(每天不超過一包),癌癥風險較低,只要你戒煙,你就會降低風險,獲得健康的好處。 建議: ▍① 戒煙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益。 ▍② 吸煙導致人均壽命縮短十年以上。 ▍③ 如果40歲以前戒煙,可以奪回9年壽命。 您可別說紅酒,葡萄酒養(yǎng)生,現實的數據是酒精是一類致癌物,而所有的酒都含有酒精,每18個癌癥里面就有1個和喝酒相關。有充分證據表明酒精會升高口咽、喉、食管(鱗)、胃、肝、結直腸、乳腺發(fā)生癌癥的風險,還有部分研究顯示酒精還可能導致肺癌、胰腺癌和皮膚癌。 建議,男性一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否則即為飲酒過量。 25克酒精量是什么概念?大概換算下,記?。?/p> ▍白酒:每次不要超過1兩 ▍啤酒:每次不要超過一瓶 ▍紅酒:每次限制在一紅酒杯左右 肥胖不僅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骨質和關節(jié)疾病的風險,還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這里尤其要提到胰腺癌,它不僅和肥胖有關,還跟糖尿病有關。胰腺癌整體在發(fā)達地區(qū)發(fā)病率更高,北京女性中,有 6.7% 和糖尿病相關,是全國最高的地區(qū);而山西、江西和廣西的比例都要低很多,比如江西只有 1.5% 的女性胰腺癌和糖尿病有關。 詳細:各種癌癥與肥胖的關系↓↓↓
體重最保持在標準BMI(身體質量指數)內,即18.5~23.9。
此外,男性腰圍要控制在90厘米以內;女性腰圍不應該超過80厘米。 研究表明,每天至少進行30-60分鐘的中等到高強度體育鍛煉的人患癌癥的風險會降低,尤其是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此外,其他幾種癌癥的發(fā)病率也有所下降,包括前列腺癌、肺癌和子宮內膜癌。 在為自己和家人制訂運動計劃的時候不妨遵循“1357”: 1——每天最好運動一次; 3——連續(xù)運動不少于30分鐘; 5——如果不能保證天天運動,爭取一周運動5次; 7——運動的心率約等于170減去年齡。 美國癌癥研究所曾公布抗癌新食譜——低脂肪、高纖維、純天然。研究發(fā)現,只要飲食習慣合理,許多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1、多素少葷 只靠一種食物單打獨斗無法降低癌癥危險,但如果把它們合理地搭配起來,效果就會迥然不同。就餐時,素食至少要占2/3,而動物蛋白最好不超過1/3。 2、每天5份果蔬 超重會增加結腸癌、食管癌和腎癌等多種癌癥發(fā)病幾率。而水果蔬菜既有助于保持健康體重,又有助于降低癌癥風險。專家建議,每天至少吃5份水果蔬菜。 3、葉酸早餐 美國癌癥協(xié)會表示,補充葉酸的最佳方法不是吃藥,而是多吃水果、蔬菜和強化谷物食品。葉酸有助于預防結腸癌、直腸癌和乳腺癌。每天早餐中的谷物和全麥食品是葉酸的最好來源。其他富含葉酸的食物還包括:橙汁、檸檬、草莓、蘆筍等。 4、少吃加工熟食 偶爾吃一次三明治或熱狗,對健康并無大礙。但少吃臘腸、火腿之類的加工肉食,有助于降低結直腸癌和胃癌的發(fā)病率。另外,熏肉和咸肉中潛在的致癌物也會增加癌癥風險。 5、西紅柿防前列腺癌 吃西紅柿可降低包括前列腺癌在內的多種癌癥風險,因為西紅柿中豐富的番茄紅素發(fā)揮了關鍵作用。研究還顯示,番茄汁、番茄醬等西紅柿制品也具有抗癌的潛力。 6、時常喝綠茶 每天上班給自己泡杯茶吧。經常喝茶會降低膀胱癌、胃癌和胰腺癌的發(fā)病率。其中,綠茶具有較強的抗癌功效,它可以預防結腸癌、肝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 7、喝白水最好 喝白水比其他飲料有助于增加排尿量,可以更好地稀釋膀胱中潛在的致癌物。 8、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類蔬菜是最經典的抗癌蔬菜,包括西蘭花、菜花、卷心菜、甘藍菜和羽衣甘藍,其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能抗擊結腸癌、肺癌、宮頸癌等。 9、少吃糖 雖然糖未必會直接導致癌癥,但熱量攝入過多,是肥胖的重要病因之一。而肥胖又是一大癌癥風險。因此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可以作為糖的替代品。 一項隨機性臨床試驗研究了健康人群食用維生素類補品是否可以降低癌癥發(fā)病風險。然而,該研究帶來了發(fā)人深省的結果。例如,過量補充葉酸會升高癌癥發(fā)病風險,特別是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過量攝入維生素E可以升高前列腺癌的發(fā)病風險,不過,這些都是過量攝入補品造成的,所以注意保持正常的攝入水平即可。 在治療的規(guī)范性方面,美國采取的是“多學科聯(lián)合診療”模式,患者的治療方案需通過內、外、放療、介入等多科室的專家討論決定,而國內絕大多數醫(yī)院仍然是“單兵作戰(zhàn)”,外科醫(yī)生只管做手術,內科只管化療。 在技術層面,美國的新藥研發(fā)走在世界前列,擁有很多好用的抗腫瘤靶向藥,其中只有少部分進入中國市場,且價格高昂。 美國積極推廣早癌篩查,結直腸癌是美國主要癌癥之一,但過去十年,發(fā)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這主要得益于篩查,尤其是腸鏡檢查的普及。美國推薦50歲以上人群進行腸鏡篩查,2000年接受篩查人群的比例只有21%,但2015年已經上升到60%。 結直腸腫瘤從良性發(fā)展到惡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發(fā)現,治愈率非常高。腸鏡等篩查手段能有效發(fā)現早期腫瘤,正是它的普及,讓美國顯著降低了惡性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中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比例僅15%,還有巨大的提高空間。同時我們也要重視其他體檢。 1、提前15年體檢 有腫瘤遺傳家族史的人,除了一般體檢外,一定要在比直系親屬的患癌年齡早15~20年時去腫瘤??漆t(yī)院或科室做防癌體檢。比如,直系親屬55歲查出癌癥,那么你在35~40歲的時候就應該啟動防癌體檢。 2、40歲以上最要留意 40歲以上人群,患癌風險明顯加大,需要更加重視癌癥的定期篩查。 |
|
|
來自: 生物_醫(yī)藥_科研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