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國 本詞條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zhuǎn)化與規(guī)范推廣項目提供內(nèi)容 貢獻者李玲孺詳情 越橘,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L.的葉、果實。分布于新疆、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等地。具有葉:利尿,解毒;果:清熱利濕,止痢之功效。用于葉:尿道炎,膀胱炎;果:腸炎,痢疾。 中文學名 越橘 別稱 熊果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入藥部位 葉、果實。 性味 葉:味苦,性溫。果:味酸、甘,性平。 歸經(jīng) 葉:歸腎、膀胱經(jīng)。果:歸胃、大腸經(jīng)。 功效 葉:利尿,解毒;果:清熱利濕,止痢。 主治 用于葉:尿道炎,膀胱炎;果:腸炎,痢疾。 相關配伍 1、治尿道炎,膀胱炎:熊果葉6g。水煎服。 2、治腸炎,痢疾:越橘果6g,土木香9g。水煎服。(1-2方出自《新疆中草藥》) 用法用量 葉:內(nèi)服:煎湯,3-9g;果:內(nèi)服:煎湯,3-9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