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面 甘溫。補虛乏,實皮膚,厚腸胃,強筋力。北方重羅者,良 。造為掛面,可以致遠,病人食之甚宜?!峨S息居飲食譜》
小面湯作為病號飯及亞健康時期調理的一種食療方法,在我們大量的反饋中收到的有:輔助緩解便秘,脹氣,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情況。當然,如果是因為積食引起的病癥,通過好消化能夠快速吸收的食物,如白粥,米油,米漿也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
總的來說,寒癥熱癥都可以吃。能夠快速補充津液。
材料:高筋面粉或北方面粉 50克、溫水。
將溫水漸漸放入面粉中,邊放邊攪動。直到成型。
接下來的一步非常關鍵:將成型的面團順時針攪動成為下圖的樣子才算完成,有彈性,外表光滑,整個面團自成一體。(操作時間大約為5分鐘—10分鐘,具體要根據(jù)面粉的情況定)
加入溫水沒過面團醒面5分鐘。
接下來,將面團撈起,反復10次,將部分面團溶于水但不能完全溶于水。
水開后下鍋,可提前煮蔬菜,或者不放蔬菜。
倒入面團后關小火:用筷子在鍋中快速平行攪動3分鐘,使得面團在水中形成面絲。
出鍋。
以下文字來自中級班志愿者榴蓮爸的文字《父愛如湯》
靜下心來親手為孩子做了三天的小面湯,才知道每一次六綱辨證的建議中,“小面湯”這輕飄飄的三個字,所傳遞出的深切含義。
對中醫(yī)的第一次認識來自于有了孩子榴蓮之后,我們小心翼翼的呵護她,在9個月的時候開始了第一次發(fā)燒,早已經做好準備的我,按照西醫(yī)的觀點,先物理降溫,無效,再接著用對付低燒的泰諾林,效果不理想,于是開始用臣功再欣,效果很理想,一身大汗后孩子終于退燒,但5個小時后又開始升起來……于是找了一個老主任,給開了一個藥:清開靈顆粒,孩子開始拉肚子,也退燒了。就是這一次,讓我驚喜于中藥的神奇,過了幾天,孩子出疹子了,第一反應當然是幼兒急疹,當時還很高興終于安然度過。
就是在這樣一個現(xiàn)在看來的錯誤場景下,開啟了我和中醫(yī)的不解之緣。孩子后來一遇到問題,第一個考慮到的就是中醫(yī),中醫(yī)處理不了才是西醫(yī),就是這樣的思路,我們小心翼翼的守護孩子,到三歲都沒有輸過液。但在三歲之后,反反復復的發(fā)燒感冒咳嗽考驗著我們的神經。
對我最大的刺激在2016年的上半年,孩子高燒,血象高,經過正規(guī)的西醫(yī)處理,終于退燒,再接著就是咳嗽,瘋狂的咳嗽,孩子精神狀態(tài)特別好,但一拍片子:大葉性肺炎,這是孩子的第一次住院,半個月的輸液……出院后,不斷的復診和用藥,但一個半月后,又是一次寒顫高燒,門診輸液三天,依舊下不去,緊接著又是住院,找不到原因的發(fā)燒,各種檢查,各種懷疑,按照一個西醫(yī)人的邏輯,這些懷疑和排除都是合情合理的,最后的用藥是抗生素+抗病毒+抗支原體+抗真菌……我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孩子在西醫(yī)體系的正確治療下接受著這么痛苦的處理!
在這個背景下,我開始尋求一個不同于西醫(yī)理念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也忘記了是在什么時候關注羊爸爸的,但真正的接觸就是羊爸爸中醫(yī)育兒的書和大家社區(qū)的小百科,又恰巧遇到網絡課程的開設,一不小心成了第一批網絡B學員,在上完網絡B后,抱著實踐和討論的思路,幾個伙伴一起,開始嘗試在社區(qū)回復一些簡單的帖子,并一起討論遇到的問題,也算是為這次突如其來的考試打下了一個基礎。
而同時,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榴蓮發(fā)燒兩次,感冒咳嗽好幾次,都是在六綱辨證的基礎上,進行了行之有效的處理,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再為孩子的一點鼻涕,一聲咳嗽,一次發(fā)燒而膽戰(zhàn)心驚,父母的淡定是孩子勇敢快樂的基礎,她敢于在需要咳嗽的時候大聲的咳嗽出來,而不用擔心來自于我們緊張的質問,她知道晚上喝點粥,少吃水果和零食,仿佛和大人一起慢慢長大了。
再回到那份小面湯,一碗簡簡單單的小面湯,一份面粉,太便宜,但是,不是任何人都愿意去做,或能做好一份小面湯。我希望自己能像做小面湯樣,堅定的,持續(xù)的,在平凡的日常中,用心、用愛、用時間和正確的方法,一點點的陪伴孩子成長,并能和羊爸爸體系的各位師兄師姐們一起,傳遞中醫(yī)育兒的理念,讓普天之下的孩子們,不再被錯誤的處理,讓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再被無知所俘虜!
是的,有一種父愛,如小面湯般,希望更多的父親來一起,傳播羊爸爸中醫(yī)育兒的理念!
編輯 | 郭莎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