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對方對“利”的認(rèn)識
|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人有多面,自知不易,識人亦難。 古往今來的智者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識人鑒人的名言和方法,比如: “處尊居顯未必賢,位卑在下未必愚?!?/p>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然而,即便是如此,在紛繁復(fù)雜的現(xiàn)代,我們?nèi)匀粚θ绾握J(rèn)清一個人感到困惑。 是否,人就是難以看透、無法真正了解的? 《論語》中有一章,子曰: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是說,注意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以及他的眼神表情,并考察他的想法,時間一久,掌握的有關(guān)他身上的信息多了,只要作個綜合分析,這個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隱藏自己的。 看來,在圣人眼里,人是可了解的,也是能夠看透的。 除此之外,孔子還給予了我們更具操作性的方法。 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去深交,關(guān)鍵就看這五點(diǎn)。 1 看對方對“利”的認(rèn)識 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strong> 意思是,有德行的人會看重道德與道義,而卑鄙自私的小人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心都是趨利的,但歷史上也不乏一些輕私利、重大義的仁人志士。 現(xiàn)代社會,追求個人利益是天賦人權(quán),然而,若是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要道德、可以無所敬畏、可以不顧親情,那么這個人是絕不可靠近的! 試之以利,從來就是一把考驗(yàn)人、鑒察人的利器。 而如果一個人,在利益面前,依然能夠堅守內(nèi)心的原則與道德,不會置人倫親情于不顧,可以以大局為重,這個人則必定是值得交往的。 看透一個人,首先要學(xué)會使用“利”字訣。 2 看對方與人如何相處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是說有品行之人會和所有人一視同仁地相處,而一些狹隘的小人總喜歡拉幫結(jié)派,攢三聚五,相互勾結(jié)。 拉幫結(jié)派者,是為了什么? 多數(shù)時候不是想著去做一些好事,更多的是為了黨同伐異,對侵犯自己的人進(jìn)行打擊、排擠,抑或孤立。 所以,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其它某些組織,如果一個人很合群,和所有人都處得來,那么這個人必定是胸襟坦蕩,甚或光明磊落的。 而如果某個人,寡言少語,不愛交往,卻總是和某一兩人如膠似漆,那此人你必須有所警惕和提防,如果不小心冒犯了他,很可能就會受到殘酷的打擊報復(fù)。 要看清一個人,其次就要看他在群體里如何與人相處。 3 看對方講不講信用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真不知他能夠做什么,就像車子沒了輪子,靠什么來行進(jìn)呢? 辨識一個人是否靠譜,不需要大費(fèi)周折地對其進(jìn)行考試或者長期觀察,只需看他說話是否算數(shù),待人是否有信用。 一個有操守的人,是絕對不會輕易違背承諾、丟棄誠信的;而一個內(nèi)心缺乏原則的人,往往沒有什么顧及,做起事來以自我為中心,言行隨便,因此,說出的話時常反悔,和人約定了的事也不能信守。 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無信之人,還是趁早將其放棄吧! 看清一個人,第三就要看他的信譽(yù)度。 4 看對方對待親人的態(tài)度 子夏問孝??鬃釉唬骸吧y。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這一章是說,人對待自己的父母,最難的,是保持一個和顏悅色的態(tài)度。 誠然。不管是誰,通常都是:好脾氣全給了外人,壞脾氣全給了家人。 這是人的通病,但是,一個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縱然是面對自己的子女和父母,也能夠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 所以,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絕不僅僅是在同事、下屬、朋友等面前深具涵養(yǎng)、不急不躁。 更重要的,是在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時,也能夠謙謙溫潤、心平氣和,不致于失態(tài)。 真正了解一個人,還要看他面對親人時的態(tài)度。 5 看對方犯錯后如何應(yīng)對 孔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類別的人所犯的錯誤是同一個性質(zhì),所以,研究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是什么樣的人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犯什么樣的錯誤。 平常的時候,我們很難真正看清一個人,但是,當(dāng)一個人犯錯誤的時候,對其錯誤進(jìn)行分析,則很容易了解到這個人的真實(shí)面目。 圓滑之人因沒有原則而犯錯,奸詐之人常因欺騙而摔跌,正直之士往往因?yàn)榭咕苄皭憾艽驌簦硐胫髁x者總是由于自己的幼稚而碰壁…… 錯誤,是映照人的一面鏡子,觀其過,識其人。 要看清一個人,還要具有“觀過”意識。 人是有算計、會作假的動物,不像其他物種那么單純,看清一個人也確實(sh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凡事皆有跡可循,好好體會上面所說的五點(diǎn),你就可以在光怪陸離的世界里有的放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