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和自然的法則在黑夜中隱藏; 上帝說:“讓牛頓去吧!” 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亞歷山大·蒲柏在為牛頓所寫的墓志銘中,高度贊譽了這位科學巨人的功績。其實不僅是牛頓,歷史上的每一位科學家都值得我們崇敬,假如沒有他們的艱苦探索,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軌跡也許只是一個封閉的回環(huán),而不會呈螺旋上升之勢,一步步揭示出那些隱藏在更深層次黑暗中的自然法則,開辟人類文明進化的道路。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趨于復雜化,為了理解和認識各種各樣的復雜,人們迫切需要更先進的科學理論指導,于是混沌學便走出了科學的象牙塔,成為政治家制定國策的依據(jù),企業(yè)家經營管理的工具,藝術家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泉……成為大眾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的普適性方法論。 混沌法則是柔性思維用來指導人們認識和處理復雜系統(tǒng)的重要理念,該理念源于混沌學理論,其核心內容是:簡單的系統(tǒng)能產生復雜的行為,復雜的系統(tǒng)遵循簡單的規(guī)則。從該理念中可以引申出兩個簡單實用的思維工具: 1)對于復雜行為的操控,可以把握其主體——簡單系統(tǒng)。 2)對于行為復雜且系統(tǒng)復雜的操控,可以把握其元點——簡單規(guī)則。 在一般人看來,混沌學的理論深澀難懂,實用性不大,其思想理念和方法工具很難應用于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其實這是一種畏難情緒產生的誤解。就像兒童也可以學習哲學,運用哲學一樣,無論多么艱深的理論從本質上講都是源于實踐,也可以應用于實踐的。只不過理解層次上因人而異,應用領域上各有不同罷了。不管科學家運用的數(shù)學混沌工具與普通人運用的實用混沌方法在專業(yè)上有多么大的差別,從本質來講它們都是同出一源,只是所面對的問題有所不同。 在對待復雜性的問題上,剛性思維采用的方法是緊盯復雜,以繁應繁,或者簡化復雜性,不惜失真。而柔性思維則走上了一條與剛性思維截然不同的道路,柔性思維采用的方法有點象指東打西,殺鴨捉雞。由于認識到混沌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柔性思維往往是采用關注彼達到控制此的策略。比如,既然知道復雜行為是不可預測的,柔性思維就干脆不預測行為,而選擇剖析簡單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以此達到以簡馭繁的目的。這就像一個罪犯不管他多么狡猾,如何多變,其行為始終是受控于兩個基本要素:個人思維模式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條件。只要抓住這兩點,也就不難預測他的復雜行為運動軌跡了。 混沌法則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思想理念是:混沌的是正常的,有序的是特殊的;混沌的是高級的,有序的是低級的;混沌的是美的,有序的是丑的。也許大多數(shù)人會感覺到這一理念與自己以往的經驗常識背道相馳,不過大量的科學觀測和研究證明,無論是在主觀世界還是在客觀世界這一理念都是正確的,普適性的??梢哉f,沒有混沌就沒有千姿百態(tài)的大自然,沒有混沌就沒有生命的自組織進化,沒有混沌就沒有思維創(chuàng)新的靈感火花,沒有混沌就沒有宇宙時空的爆炸誕生。 有序,是智慧的童年;混沌,才能真正讓智慧走向成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