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一名黑人喜劇演員轉型導演,并憑借處女作在好萊塢大放異彩。 這部電影叫做《逃出絕命鎮(zhèn)》,以450萬的成本,換回全球2.5億的票房。 不僅如此,它還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三個獎項,并最終摘得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 《逃出絕命鎮(zhèn)》劇照 而這個導演,叫做喬丹·皮爾。 處女作的成功,讓喬丹·皮爾一躍成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電影制作人。 繼《逃出絕命鎮(zhèn)》之后,他也參與制作了《黑色黨徒》、《新陰陽魔界》等影視作品。 但是,對于大多數影迷來說,更期待的是他執(zhí)導的第二部電影—— 我們 Us導演: 喬丹·皮爾編劇: 喬丹·皮爾主演: 露皮塔·尼永奧 / 溫斯頓·杜克 / 伊麗莎白·莫斯 / 蒂姆·海德克類型: 驚悚 / 恐怖上映日期: 2019-03-08(西南偏南電影節(jié)) / 2019-03-22(美國)片長: 116分鐘用年度爆款來形容這部電影,一點也不為過。 早在今年三月份,《我們》在西南偏南電影節(jié)亮相后,就收到好評如潮。 爛番茄專家評分解禁時達到100%,至今也保持著94%的新鮮度。 IMDb評分7.2,連一向嚴苛的MTC也給出81的高分。 對于一部恐怖/驚悚片來說,算是很不錯的成績。 不僅口碑頗佳,《我們》的票房也相當炸裂。 正式上映后的首周末,票房就超過7000萬美元,成為北美影史首周末票房第三的恐怖片。 所以,今年第一部爆款恐怖片《我們》,到底厲害在哪? 接下來,我來為你慢慢道來。 (注:下文有劇透,請謹慎閱讀) 和《逃出絕命鎮(zhèn)》一樣,《我們》里的主角依舊是黑人。 小女孩艾迪,在生日當晚和父母去海邊的游樂場玩耍。 陰差陽錯下,她發(fā)現了一間寫著“尋找你自己”的神秘小屋。 受到好奇心驅使,艾迪走了進去。 可萬萬沒想到,在小屋深處的鏡屋,艾迪竟看到了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 艾迪受到驚嚇,迅速跑回父母身邊。 但她卻換上了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能和其他人對話。 好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艾迪又逐漸恢復了正常。 多年后,她成為了一名舞蹈家,并且結婚生子,過得很幸福。 在一個夏天,艾迪和丈夫加布,以及兒子杰森、女兒佐拉來到海邊度假。 巧的是,這片海灘正是當年艾迪遇到怪事的地方。 在度假當晚,果然怪事又發(fā)生了—— 艾迪一家突然發(fā)現,在他們居住的小屋外,出現了四個奇怪的人。 艾迪意識到不對勁,準備報警。 可是,還沒等警察到來,這四名不速之客已經沖進了屋子。 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們就像是艾迪一家的復制品,長得一模一樣。
不僅外貌一樣,他們的身體特征、興趣愛好也和對應的人相同。 比如,“影子”佐拉和佐拉本人一樣,都擅長長跑。
“影子”杰森和其本人一樣,都喜歡玩火。
而這四個“影子”的目的,是消滅艾迪一家,從而取代他們生活。 于是,兩家人就此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戰(zhàn)。
看到這里,相信大多數觀眾都會一臉懵逼。 這四個人到底是什么來頭?為什么會和艾迪一家長得一樣? 其實,借“影子”艾迪之口,就能揭開其中的謎底。
原來,美國政府為了控制民眾思想,在多年前做過一個“羈絆系統(tǒng)”。 具體來說,就是用最新的科技來復制人體。 被復制的人被放在美國廣袤的地下隧道里,他們和地面上的人共享同一個靈魂。 換言之,地下人就像是地上人的“影子”(shadow)。 無論地上的人做什么,影子就得跟著做什么。
唯一不同的區(qū)別是,地上人可以享受藍天、草地、新鮮的空氣和食物。 而影子就只能日復一日生活在陰暗處,以生吃兔子來維系生命。 后來,“羈絆系統(tǒng)”的實驗失敗了,就再也沒人管地下的影子。 于是,他們才逐漸萌生出了要消滅地上人,并取而代之的想法。
這樣的真相,是不是讓人細思極恐。 其實,在電影的前半部分,就為此埋下諸多伏筆—— 艾迪一家驅車前往海邊,女兒佐拉在閑聊時,提出了一個問題。 這里為后來“羈絆系統(tǒng)”的揭曉進行了鋪墊。 你知道水里有氟嗎? 政府用來控制我們的思想?
當他們剛到沙灘時,有一個俯拍的鏡頭,四人的影子在陽光下被映襯出來。 這里暗示了影子一家人即將登場。
另外,影子登場時,使用的武器是剪刀。 而剪刀具有對稱性,這里也暗示了“影子”是地上人的復制品和鏡像。
這些在細節(jié)上的伏筆與鋪墊,使得整個劇本更加精巧。 但客觀來說,《我們》仍然存在很多邏輯上的硬傷。 比如,地下的“影子”只吃兔子怎么能存活?他們哪來的水源?地下哪來這么大的隧道來容納上百萬的人口等等? 這些無法自圓其說的部分,也是這部電影飽受詬病的地方。
當然,除了在設定上存在的問題之外,《我們》仍然算得上一部精彩的恐怖和驚悚片。 尤其是,當你已經被“羈絆系統(tǒng)”的揭曉所震驚時,到最后又來了一個大反轉—— 女主角艾迪,其實并不是艾迪,而是艾迪的“影子”。
還記得艾迪小時候在游樂場受驚的經歷嗎? 在當天晚上,她就已經被影子艾迪掉包了。 影子艾迪把她鎖在了地下世界,自己來到了地上,取代了艾迪并生活下去。
這個巨大的反轉,其實來得也并不突兀,在之前就有不少蛛絲馬跡—— 當小時候的艾迪在游樂場受驚后,家人以為她得了PTSD而不能說話。 實際上,是因為此時這個艾迪已經是影子艾迪了,而影子沒有健全的語言功能。
同理,當影子一家出現時,只有“影子”艾迪能夠正常說話, 那是因為這個“影子”艾迪,其實就是當年被掉包那個真正的艾迪。
此片的片名是《US》,除了翻譯為我們(Us)之外,也可以理解為美國(U.S)。 而這一巧妙的隱喻,在片中也有提及。 當“影子”一家剛出現時,艾迪問他們到底是誰? “影子”艾迪回答道: 我們是美國人
可以說,只有讀懂其中的政治隱喻,才算真正看懂了這部電影。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導演喬丹·皮爾的創(chuàng)作來源。 某一天,喬丹·皮爾在上網時,偶然看到一則美國1986年的慈善活動廣告——穿越美國之手。 這個活動號召600萬美國民眾手拉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連成一條“慈善之線”。 而此舉的目的,是呼吁所有人關心并救助“貧困線”以下的民眾。
這則廣告被放在了電影開頭,也成為了片中的關鍵元素。 因為在電影末尾,地下的“影子”真的身著統(tǒng)一的衣服,在地上手牽手連成了一條線。
發(fā)現了嗎,這無疑是對當年的慈善活動進行赤裸裸的諷刺。 600萬人手牽手,并不能改變現實中的貧富差距。 此外,電影中的地上和地下,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宛若兩個世界。 這一設定也明顯影射了美國社會階層分化的現實。
如果說在《逃出絕命鎮(zhèn)》里,只是單純地揭示了美國的種族歧視。 那么在《我們》里面,喬丹·皮爾則將矛頭指向了整個美國的階級矛盾。 這樣的現實意義,也是《我們》能夠凌駕于普通恐怖片之上,被外媒盛贊,乃至被時代記住的重要原因。 正如The Playlist所評價: “這是那種在未來幾十年也會被人們討論和爭論的電影。 假設在未來三十年,當事態(tài)繼續(xù)陷入混亂。 人們會想起多年前,有一則叫做《US》的醒世寓言?!?/span>
*本文作者:張不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