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受內外,感受所即 - 你不重視感受,又如何能轉化你的痛苦? 感受所在,即自己與感受所在。 只有成熟起來,變化才會發(fā)生。 我們面臨痛苦時,痛苦之所以會讓我們繼續(xù)痛苦,是因為我們想要躲開它。排斥,抗逆,對抗,是我們的慣常表現(xiàn),而你知道,這無濟于事,而且會讓痛苦更加痛苦。 如果想要在痛苦中逃開,會發(fā)現(xiàn)痛苦是無法逃開的,逃開痛苦的習慣性行為毫無用處。痛苦給別人的感受,因為令人不愿意接受,卻意識不到痛苦之所以出現(xiàn),以及痛苦存在有其意義。 痛苦,其實是一種有所意識,沒有意識便不會痛苦,意識的有所警醒和注意,讓人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矛盾,繼而感到痛苦。你可能會痛苦地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很懦弱,發(fā)現(xiàn)自己無能為力,發(fā)現(xiàn)自己虛偽·······這些事實,這些真相,難免令人難以接受,卻是對自己的真實發(fā)現(xiàn),這也意味著我們對自己有所察覺。 痛苦的意義,在沒有理解與明白之前,對其更多的只是偏見和敵對。痛苦是有所意識,而麻木的人是沒有的,麻木的人不會感到痛苦,他們沒有生命的活力,無法表現(xiàn)出生命本然的渴望。 渴望會是一個人的自在力量。通過感受,渴望會從情感中心升起??释旧聿皇切袆恿Γ钥释旧硎遣粫苯訋硎虑榈母淖儯强释麜骨楦兄行膶W?,喚醒一種“對感受的注意力”。 關于感受的注意力的意義,在于感受會令人接納而迎來改變的轉化。一直以來,“感受”不被人們所重視,如同好多人會認為文科無用那樣,認為“感受”沒有用,不值得一提??赡懔粢庖幌聲l(fā)現(xiàn),因為不重視感受,自我關系,親密關系都在因此受到影響。 對此你一定有所經驗:在關系當中,無論是不重視自己的感受,還是不重視伴侶朋友的感受,或者你不懂得去感受你們的感受,都會導致關系的沖突和矛盾。你會發(fā)現(xiàn)“感受”盡管是主觀的,卻有其客觀意義:因為感受,而有所共情,共情會帶來關系當中更深入的理解。感受,怎么會沒有用呢? 感受,很多人都會一再地漠視它,甚至直到痛苦時,人們還是游離于痛苦感受的外緣。當一個人不愿意面對自己的痛苦時,就是這樣的表現(xiàn)。你能夠感受到痛苦,但是你并不能感受到你痛苦的感受是什么,因為排斥和否定,無法進入而感受,自然不知道自己痛苦的感受是什么。 或許有人會認為感受痛苦是一件殘忍的事,覺得那樣太痛苦了,殊不知,唯有感受痛苦,才能轉化痛苦。這可以用能量守恒來加以理解,痛苦不能消失,要通過觀察和感受去轉化。當你畏懼痛苦,害怕痛苦的時候,你對于痛苦,已經到了很高的反應程度,可你知道,畏懼和害怕,只會助長痛苦。 這聽上去似乎是令人絕望的,畢竟痛苦本身令人那么的難熬??稍敢饷鎸ν纯啵词窃敢饷鎸φ鎸?,真相才會讓我們看到關于自己的一切。
自我觀察之中,我們觀察和感受,它就會去完成內在的轉化工作。 也許,你對此會有所納悶不解,那是因為你尚且只是看見與聽見這樣的話,未曾親身體驗而難以感悟。你一直在抵觸痛苦,那就無法進入感受它,沒有感受,就沒有體會和發(fā)現(xiàn),沒有覺知,就沒有啟發(fā)。 在此,你需要知道,并且爭取去嘗試和體驗這樣的經驗:當你遭遇痛苦,你不再逃避,不去排斥和指責嗔怪,允許痛苦在身上,然后去感受它。就這樣一邊觀察一邊感受,你就會有平靜的狀態(tài),那么,盡管還會感受到痛苦,你已經能夠因為不排斥,而進一步進入痛苦的感受之中,去發(fā)現(xiàn)自己痛苦的感受是什么。 你會深入去看到,你何來的痛苦?為什么痛苦?痛苦只是表面的感受,痛苦背后還有更多細致的子感受,不甘心?憤恨?忐忑?你是否愿意這樣去感受看見? 直到你靜下來,直到你能夠真的坦然下來,坦然會讓你擁抱另外一種狀態(tài),你會有所釋然,有所敞開,而不再糾結,不再執(zhí)念,你會以新狀態(tài)去看待你的痛苦,這便是完全不一樣的處境。
否則,隨時間消逝,痛苦只是隱藏起來了,你不正視和轉化它,它隱性的存在,將來還是會以顯性存在的方呈現(xiàn)在你面前,叫你不得不面對它。 通過感受,從感情中心升起的渴望,會喚醒關于感受的注意力,那么,你對于轉化痛苦的意圖和渴望,會給你帶來真正的意志力,以及行動的能力。所以感受并不是非僅僅只是主觀上的動作,它會引導出應當?shù)男袆印?/span> 理智可以喚醒智慧,情感可以喚醒感受,如果理智中心和情感中心和諧運作,結合本能中心的行動,意志力和行動力就會兼?zhèn)?,那么,遭遇痛苦,經由真正地觀察和感受,你的生活當中,會自然地引導你的想法和行動,會慢慢產生變化。 感受,是一種有意識的引導力。 你是否能夠以成熟的心態(tài),重新重視感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