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道是什么樣子? 環(huán)顧我們的四周,看看自己的內(nèi)心,看到的這一切,都屬于人道的范疇。常人有喜、怒、哀、樂,事情有悲、歡、離、合。 莊子說:“忘人,因以為天人矣”。 忘記了人道,便成為順從天道的人。 有的人失去了一條腿,但是他并不自卑,也不怕別人嘲笑,而是坦然接納自己的缺陷,這樣的人就已經(jīng)把毀譽置之度外;有的人經(jīng)常遭到辱罵,卻不放在心上,不當一回事,這就是忘記了人道。 忘記了人道,就能順從天道。順從天道的人,有下面3個特征,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 特征1:順從天地沖和之氣,敬之不喜,侮之不怒。我們普通人,別人贊美自己,做事得到肯定,就會很高興;而別人辱罵自己,貶低自己,做事情被否定,就會感到很氣憤或者難過。這是人之常情,情緒和心情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控制。 莊子說:“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p> 有意志的人,可以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定力,不被外界干擾。 道家有一位得道之人,名字叫鬻子。他說,一個人的實力有多少,本來就擺在那里,別人贊美你,并不會增加你的實力;而別人貶低你,也不會減少你的實力。 當你意識到這點以后,就不會把別人的評價看得太重。當一個人能放下自我,就能順從天地沖和之氣,達到“敬之不喜,侮之不怒”的豁達境界。 特征2:讓情緒自然來,自然去,不執(zhí)著。
莊子的這個觀點,和我們習以為常的想法,不一樣。 莊子認為,發(fā)出怒氣,而出于無心,那么這種怒火,就是無心之怒;有做作為而出于無心,那么這種作為就是無為。 想要達到心氣神寧的狀態(tài),這種想要,本身也是一種有意而為。 不得已而為,才是圣人之道。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要調(diào)服自己的情緒,那么就要學會順導。讓情緒自然來,自然去,不執(zhí)著它。 之前有個讀者,他說自己總是很煩躁,克制不住,問我怎么辦? 我說,你不要克制它。讓它煩躁,你不當它一回事,正常做你的事情,慢慢地,煩躁會自己消失。你越是克制它,它的力量就會像彈簧一樣,越壓,反彈越大。 特征3:順時而動,應事而為,不被個人心智干擾。我們的大腦里,經(jīng)常會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聲音在掐架。 比如,你在減肥,卻又忍不住想吃東西。這個時候,一個聲音會說,忍住,要少吃點;另一個聲音說,餓死了,真的好想吃呀。最后還是吃了,還會安慰自己說,吃吧,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 這個例子,就屬于被個人心智干擾。 每個人的心智,都會有很多矛盾的聲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到糾結(jié)”。 心智干擾,會浪費人的心神和能量。 放下自我,不胡思亂想,該做某件事的時候,就立即去做,不思來想去很久。 莊子形容這種狀態(tài),說:“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當一個人,可以停息大腦中的不同聲音,就能節(jié)省能量消耗。 這樣的人,不被個人心智干擾,行動敏捷,做事高效,順時而動,應事而為,從而得到最大的自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