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發(fā)表于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44卷第4期 2017年7月 教育學術論文的框架結構 教育學術論文的構成要素多種多樣,一般來講,包括語言、材料、主題、觀點、結構等。結構是整篇文章的骨架,是作者對論文進行謀篇布局、鋪陳轉合設計的結果。結構有縱向與橫向之分,所謂縱向結構,是指論文從導言到正文再到結論的展開方式;所謂橫向結構,是指論文在一個主題下所包含的各次主題之間關系的展開方式。縱向結構往往被認為是論文寫作的規(guī)范,而橫向結構則可看成是論文的內在邏輯關系。一般情況下,人們討論學術論文結構的時候,所指的往往是縱向結構,也稱框架結構。 教育學術論文,不論篇幅長短,都應以一個整體的面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一篇論文的結構應當是一體的,不能是多體的,也就是說,論文的各部分或各論點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上下文之間具有直接的邏輯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共同構成一篇論文的完整結構,不能是由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多個主題構成的松散結構。有的論文名為“散論”,實則形散而神不散。不同類型的學術論文有不同的結構,有的差別還很大。期刊論文的結構應當根據具體期刊的稿約要求或發(fā)文傳統(tǒng)而定。不同的期刊對文章的結構要求各不相同,這些可以從具體期刊公布的投稿須知或稿約中弄清楚。 不過,期刊論文也有共同的要求。一般來講,用于期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的結構要求相對比較單純,主要包括中英文論文題目、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內容提要、中英文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及通訊方式等。學位論文的結構與期刊論文有所不同,其基本結構包括中英文題目、中英文內容摘要、中英文關鍵詞、目錄、緒論或引論(包括問題陳述、價值預期、理論假設、文獻綜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與進度安排、寫作思路等 )、正文、結論、注釋、參考文獻、后記或致謝、附錄(必要時),以及其他必要內容等。當然,根據各高校的規(guī)定、學位論文的結構雖各有不同,但總體上大同小異。 顯而易見,高質量的教育學術論文,不只是內容好、有見解、有深度、有新意,而且形式結構也要美,是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有的人在撰寫學術論文的時候, 錯誤地認為只要內容好就行了,對文章的結構、形式不太重視,這樣,不但會影響文章的感染力,嚴重者可能還會影響文章的質量。一篇層次、結構不合理,章、節(jié)、目過渡轉承不自然,邏輯不連貫的文章,很難說是好文章。重視文章的結構,講究形式美是寫出好文章的基本功。研究的功底是否深厚可以從研究過程的嚴謹性和研究結論的科學性來判斷,寫作功底的好壞則可以從文章的結構設計、謀篇布局來判斷。要寫出好文章,既不能缺少研究的功底,也不可缺少寫作的功底,二者兼得是一個教育學者必備的學術素質。 如同一幢建筑的外觀,教育學術論文的框架結構具有美學的意義。結構好的論文主要表現(xiàn)出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有層次感。層次感表現(xiàn)為論文的各論點在文中能夠得到分層次、有步驟地論證和闡述,主次關系清楚明了。要使論文有層次感,在動筆之前,要認真研究論文的主題及其表達方式,圍繞主題有多少論點,孰輕孰重,孰主孰次,孰先孰后,都要慎重考慮、精心設計。 二是有邏輯感。邏輯感表現(xiàn)為論文的各部分、各段落之間起承轉合自然、有規(guī)律。在寫作時要特別注意論文各論點、各部分、各段落之間的關系,在起承轉合上下功夫,使上下文一氣貫通,渾然一體。 三是有平衡感。平衡感表現(xiàn)為論文布局合理,內容安排詳略得當,或濃墨重彩,或輕描淡寫,各得其所,論文的內在結構平衡,各部分的分量和篇幅相得益彰、和諧妥帖。要使論文有平衡感,在寫作中要重視材料的取舍,材料服務于論點、服務于需要,材料的運用服務于寫作、服務于論文形式美的要求。 我經常為一些教育期刊審稿,發(fā)現(xiàn)很多學術論文都存在層次感不強、邏輯不清、輕重失衡等問題,使論文的質量大打折扣。合理地設計學術論文的框架結構,有助于增強論文的形式美。要寫出形式上具有美感的學術論文: 第一,應當重視論文的形式美。有的學者片面地理解做學問,以為只要研究做好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學問就做好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做研究是學者的本分,這沒有錯,但寫文章也是學者的本分,從某種意義上講,寫文章的意義絲毫不亞于做研究。一個學者只會做研究不會寫文章,他的研究結論固然很好,但卻不能發(fā)表出來,難以廣泛傳播,難以為人們所關注。教育研究不是自娛自樂活動,而是研究者通過自己的研究工作向教育界貢獻學術思想的活動,因此,做研究和寫論文不過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不可分割。還有的人不重視對論文框架結構的設計,寫作中信馬由韁,任意揮灑,這樣寫出來的論文也是難以為人們所看好的。文字表達有其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就是結構要合理。因此,寫學術論文的時候,應當高度重視框架結構問題,要反復斟酌,要用最合理的方式反映研究成果,使研究與表達達到和諧統(tǒng)一。 第二,應當合理裁減研究內容。研究工作包羅廣眾,論文寫作要惜墨,要用盡可能簡練、適當的文字將研究情況反映出來。因此,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應當根據主題鋪陳的需要,對所掌握的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恰當的布排。經常看到有學術論文由于內容裁減不當,結構失衡,當繁不繁,當簡不簡。要寫作高質量的論文,必須對研究內容持謹慎態(tài)度,不能不顧表達的要求一味地增加材料,也不能不顧主題展開的需要,將研究中所涉及的問題一股腦兒地搬到論文中來,必須有取舍,有側重。 |
|
|
來自: 昵稱30214245 >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