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 達醫(yī)曉護的第 1765 篇文章 星力七代 一看這題目,好多人咋舌了,吃個藥,還要什么講究?啪啪扔進嘴巴,呼啦呼啦喝幾口水,藥就進肚子了,總共不過三步。你們都是高人!還有更高的,不用水,使勁一吞,藥下去了。筆者忍不住為你們的勇敢鼓掌。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特別不會吞藥,那些吞不下去的藥,黏在喉嚨口不上不下,滿口腔的苦味不說,還卡著難受,喝多少水都下不去。一著急猛灌一大口水,整根食道都顫兩顫,憋得喉嚨痛胸痛,終于把藥給送進肚子了,從此嚇得聞藥便痛。說到這兒,高人們又要出來支招了,把膠囊拆開啊,把藥磨碎啊,泡水啊等等等等,辦法是你們多,可是作為一名藥師,又忍不住跳出來阻止你們這些“不可救藥”的行為,這真不行!
一、吞藥的誤區(qū) 1. 干吞藥 有些特別會吞藥的人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將藥物干吞下去,這種做法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會嗆到氣管,引起窒息。有些藥還可能損傷食道,如較大較硬的藥物摩擦食道壁,損傷食道黏膜,又如四環(huán)素類會造成大面積的食道潰瘍;由于沒有水的作用,藥品的溶解效果不好,可能會影響療效,或在體內(nèi)形成結(jié)石,如復(fù)方新諾明等磺胺類藥物。 2. 躺著服藥 這種方式服藥藥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僅影響療效還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癥;嚴重的甚至損傷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隱憂。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藥。 3. 飲料送藥 正確的方法是用溫度適中的白水送藥。因為牛奶、果汁、茶水、可樂等各種飲料都會與藥物發(fā)生相互作用,可能影響療效,甚至導(dǎo)致危險。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飲料送服復(fù)方阿司匹林等解熱鎮(zhèn)痛藥和黃連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會加速藥物溶解,損傷胃黏膜,重者可導(dǎo)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氫氧化鋁等堿性治胃痛藥,會酸堿中和可能導(dǎo)致藥物失效;送服復(fù)方新諾明等磺胺類藥物,則降低藥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結(jié)石。用茶送服治療貧血的鐵劑,茶中的單寧酸就會與鐵結(jié)合,減弱療效。 4. 水量隨意 干吞藥不行,用飲料送藥不行,服藥后喝水過多過少也不行。因為過多的水量會稀釋胃酸,不利于對藥物的溶解吸收,過少的水量很難送服藥品進入體內(nèi),不同的藥品對水量的要求也不同。一般來說,服藥后需大量喝水的藥物有對消化道具刺激的藥,如阿司匹林、強的松等;引起泌尿系統(tǒng)損傷的藥,如喹諾酮、磺胺類、抗病毒藥等;有鹽類泄下藥,如硫酸鎂等;有解熱鎮(zhèn)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等;有可能引起口干的藥,如阿托品、山莨菪堿等;還有膠囊類藥物。服藥后需少量喝水的藥物有抗酸、胃粘膜保護劑,如硫糖鋁等;有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等。服藥后不宜喝水的藥物有止咳類藥物,因為需要藥物覆蓋在發(fā)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護性的薄膜,以減輕黏膜炎癥反應(yīng)、阻斷刺激、緩解咳嗽;有經(jīng)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有咀嚼片等。 5. 水溫偏熱 有些人喝稍燙的水,事實上有些藥對水溫也有要求。不宜用熱水服用的藥物有維生素類,因其遇熱可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分解而失效;有助消化類,如多酶片、胰蛋白酶等;有含活性菌的藥,如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等。 6. 對著瓶口喝藥 這種情況多見于喝糖漿或合劑。這樣喝藥容易污染藥液,加速其變質(zhì);另外也不能準確控制攝入的藥量,可能會達不到藥效或者服用過量增大副作用。 7. 掰開藥服用 不是所有的藥品都可以掰開服用,比如膠囊,膠囊的作用很多,有些是為了掩蓋難聞的氣味,有些是為了避免藥物的刺激性,有些腸溶膠囊是為了保證藥物到腸道才發(fā)揮作用等等,所以不分青紅皂白剝開膠囊服用,可能造成傷害。還有一些緩控釋制劑不能掰開弄碎,破壞藥品結(jié)構(gòu)后容易造成藥物的血藥濃度過高,可能引起毒性反應(yīng)。 8. 捏住鼻子、耳朵喂藥或者壓舌喂藥 這些方式多見于對小朋友的喂藥,都不可取。捏住鼻子和壓舌頭的方式都容易把藥嗆入孩子呼吸道,輕則咳嗽或引起支氣管炎、吸入性肺炎等,重則會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拎耳朵可能引起耳周炎,用力過猛還會造成聽覺神經(jīng)功能異常。 二、吞藥的技巧 德國海德堡大學臨床醫(yī)學教授Walter Haefeli及其研究小組對151 名成年參試者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最簡單最科學的服藥方法是“仰頭吞藥片,低頭服膠囊” ,且無論服用片劑還是膠囊,最佳用水量都是一湯匙(大約20mL)。 在吞咽藥物的時候,由于藥物的密度一般都會比水大,因此想要順利吞藥的重點應(yīng)該放在如何通過沖擊藥物使其進入喉嚨。一般來說,吞咽藥物的時候藥片的形狀不是特別重要,但是,通過實驗證明,傳統(tǒng)的圓形藥片的吞咽難度是最大的。這時候,有兩種方法可以幫助大家順利吞下藥物: 服用普通藥片時,采取“仰頭式”更容易,他們建議使用一種所謂的“汽水瓶法”。先裝一瓶水,將藥片放在舌頭上,喝之前含緊瓶口。研究人員稱,比起普通地從杯子里喝一小口水,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將吞咽藥丸的成功率提高60%。而服用膠囊時,考慮到膠囊比水密度小,會漂在嘴巴里,所以更宜采取“低頭式”,又稱“前傾法”來服藥,將膠囊放在舌頭上,然后喝一小口水,傾斜下巴,朝向胸前,吞咽藥丸時頭向前彎曲。他們宣稱使用該方法可以將服用膠囊的成功率提高88%。 該研究被發(fā)表在家庭醫(yī)學年鑒上,研究人員讓志愿者用平常的方式服用了16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藥丸。研究人員要求他們比較用自己的方式和用滿滿一勺水吞咽藥片的區(qū)別。然后還要他們用“仰頭式”或“低頭式”來吞藥并評價。兩種方法都導(dǎo)致更多的藥片被吞下,并且也更容易。 如何用“汽水瓶法”吞下藥片(見圖一): 1、用水裝滿一個塑料瓶或汽水瓶。 2、將藥片放在舌頭上,含住瓶口,緊緊閉嘴。 3、保持瓶口與嘴唇接觸,撅起嘴巴,做出吸的動作。立即吞下水和藥片。 4、吞咽過程中,不要讓空氣進入。你應(yīng)該能感受到吞咽過程中瓶子的擠壓。 如何用“前傾法”吞下膠囊(見圖一): 1、將膠囊放在舌頭上。 2、用適中的力度吸一口水,但先不要吞。 3、將頭向前彎曲,稍稍傾斜下巴朝向胸前。 4、保持該動作吞下水和膠囊。
圖1 兩種吞藥方式圖解 文:蔡田恬 王建平 圖:王燕俊 吃進去的藥整片拉出來,咋整? 別讓你的“骨鈣“再流浪地球了 搞清楚維生素,再決定吃不吃 央視新聞曝光:這兩個感冒藥為啥被禁用?
部分圖片摘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予以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