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馬藺白花馬藺(學(xué)名:Iris lacteaPall.)是多年生密叢草本植物。根莖葉粗壯,須根稠密發(fā)達,長度可達1米以上,呈傘狀分布。葉基生,寬線形,高度可達到1250px,寬度0.4-25px,灰綠色,花莖高約250px,2-4朵花,花白色或淺藍色;蒴果長橢圓狀柱形,有6條明顯的肋,頂端有短喙;長4-150px,種子為不規(guī)則的多面體,棕褐色,略有光澤,種子9月份成熟。花期4-6月,花期約50天左右。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叢中。 產(chǎn)自中國吉林、內(nèi)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中文學(xué)名白花馬藺 拉丁學(xué)名Iris lactea Pall.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目百合目 亞目百合亞目 科鳶尾科 屬鳶尾屬 種白花馬藺 命名者及年代Pall., 1776 英文名稱Whiteflower Iris 更多 形態(tài)特征 白花馬藺 白花馬藺是多年生密叢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壯,木質(zhì),斜伸,外包有大量致密的紅紫色折斷的老葉殘留葉鞘及毛發(fā)狀的纖維;須根粗而長,黃白色,少分枝。葉基生,堅韌,灰綠色,條形或狹劍形,長約50厘米,寬4-6毫米,頂端漸尖,基部鞘狀,帶紅紫色,無明顯的中脈。花莖光滑,高3-10 厘米;苞片3-5枚,草質(zhì),綠色,邊緣白色,披針形,長4.5-10厘米,寬0.8-1.6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內(nèi)包含有2-4朵花;花乳白色,直徑5-6厘米;花梗長4-7厘米;花被管甚短,長約3毫米,外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4.5-6.5厘米,寬0.8-1.2厘米,頂端鈍或急尖,爪部楔形,內(nèi)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長4.2-4.5 厘米,寬5-7毫米,爪部狹楔形;雄蕊長2.5-3.2厘米,花藥黃色,花絲白色;子房紡錘形,長3-4.5厘米。 蒴果長橢圓狀柱形,長4-6厘米,直徑1-1.4厘米,有6條明顯的肋,頂端有短喙;種子為不規(guī)則的多面體,棕褐色,略有光澤?;ㄆ?-6月,果期 6-9月。[1] 主要變種
植物特性參考資料
|
|
|
來自: 昵稱14934981 > 《花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