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善太息(愛嘆氣) 某女,46歲。自訴常欲太息2年余,遍嘗逍遙丸、木香順氣丸及舒肝理氣藥,或取效一時,或癥不減反而加重。 癥見:時欲太息,必深吸一ロ氣方感舒服,伴見氣短自汗,體倦乏力,不欲多言,聲低氣怯,納少便溏。 細(xì)問病史,病起于手術(shù)之后,勞累或饑餓時諸癥加重。 舌脈:舌淡苔白,脈沉細(xì)無力。 辨證:脾胃虛弱,氣機失其轉(zhuǎn)樞。 處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黃芪30克,黨參15克,炒白術(shù)12克,升麻、柴胡各6克,當(dāng)歸10克,陳皮6克,枳殼15克,山藥30克,茯苓15克,白扁豆30克,炙甘草6克。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 藥進(jìn)5劑,太息減少。 藥癥相符,守方續(xù)服30余劑,頑疾告愈。 隨訪1年,未見復(fù)發(fā)。 按: 本例善太息2年多,臨床少見。本病辨證有虛實不同,臨床上雖以肝郁實證為多,但也不乏氣虛所致者。 究其原因,多緣于勞累過度或病久失養(yǎng),導(dǎo)致氣虛,氣虛則宗氣不展,欲得嘆息而后快。 此類病人雖有善太息的癥狀,但并無胸中氣塞之感,而是氣短不足以息,必得深吸而舒,用補中益氣湯益氣升陽,調(diào)補脾胃;加山藥、茯苓、白扁豆增強補氣之功。 諸藥合用則脾胃健,清陽升,宗氣得展,則太息自除。(裴改社20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