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二記 高亞平 大水川記 一聽名字,便無端地想,這一定是一個充滿水意的地方。待沿著“之”字形的山路,乘車左搖右晃地到達山上,卻原來是一片高山草甸。水也有,叫香泉河,但不大,沿了蜿蜒的河道,在林間靜靜地流著。水清冽,且有小魚在淺潭中游著,淡極,樹葉影子一般,不仔細看幾乎不可識辨。 正是初夏時節(jié),山下已是萬花謝盡、滿眼蔥蘢了,而山上樹木始榮,花事始盛。樹為杉樹、河柳、白樺、山李……或深綠,或淺綠,或嫩綠,從山間鋪向山坡、山頂,堆翠積錦,色彩分明,讓人目為之迷、心為之醉,驚訝于這滿山滿坡的鵝黃綠翠是如何忽然間涌出的?;▌t兩三種而已,草地上是大的小的蒲公英、野草莓花,黃燦燦的,如星星綴滿草甸上,草甸則是一個巨大的花毯了。有散放的牛馬在草地上吃草,馬兒不挑,一嘴一嘴悠然地吃去。牛則專挑花兒吃,讓人訝異,猜想這些秦川牛都是美女托生的,不然,咋那么愛吃花呢。樹上開的花則為山李子花,這兒一樹,那兒一樹,細碎,繁茂,如用粉堆出,雜在原始的綠色樹間,是那么炫目。同游的朋友說:“這花也太沒形了!”我說:“花是開給它們自己的,又不是開給人類看的,它才不會在意什么姿態(tài)不姿態(tài)呢。只要到了該開的時節(jié)就開了。”朋友頷首。 沿林間小路隨意走去,空氣清新,連呼吸都舒暢了許多。林間多朽木,或仆倒于地,或和別的樹木互相支撐,皆黑黢黢,上生木耳,木耳支棱著,似在側(cè)耳傾聽山間的秘密。而生機勃勃的樹上,通體生滿綠色褐色的苔蘚,如斑駁的花。偶一抬頭,見云如白絮,天碧如洗。聽陪同的本地朋友作家胡寶林講,大水川昔年曾為皇家的養(yǎng)馬場,我特意留心了一下,如今依然有那么一些風(fēng)致。又言,山下的南由驛,曾經(jīng)是由寶雞進入甘南的孔道,真耶?假耶?今已無跡可尋、無可稽考。游歷了四個多小時,因大水川海拔高,有兩千三百多米,盡管天氣晴好、陽光照地,但仍風(fēng)硬天涼,便裹緊了衣服乘車下山。心想,世間清福,不可一次享盡。大水川固美若仙境,也只好待下次游歷了。又轉(zhuǎn)念,留點念想也好,有個向往,日子便會更有滋味了。 靈寶峽記 靈寶峽在陜西寶雞西山百多里處,藏于秦、隴山中,道路險峻,外人少有識者。五月,余偕二三友人,從古陳倉出發(fā),冒雨游之。 車穿六川河,沿蜿蜒山路,一路向西。沿途景致,頗有可觀。溪水清碧,山巒疊翠,老屋青瓦,牛哞羊奔,兼之油菜花金黃,空氣清新,人如畫屏行,殊覺愜意。車行約兩個時辰,至香泉河畔,雨霽,突見兩巨峰兀立河畔,高可千仞,峰為乳狀,又如麥秸垛,色赭紅,光滑無寸草,同行孫君曰:此乃麥垛山,為西山名勝,此地因谷狹山峻,為南北咽喉地,昔年多有戰(zhàn)事發(fā)生,系一古戰(zhàn)場。路下河灘中,野石亂臥,淺草雜花,望之若綠緞錦毯;而溪水就在河道里清凌凌地流,河水清冽,聲響如樂。奇的是溪對岸巖壁,沿河數(shù)百丈,光潔如砥,經(jīng)千萬年雨水沖刷,如潑墨畫,墨痕斑斑,讓人嘆惋。 復(fù)前行,又五六里地,見一村落臨路而踞,問之,乃香泉村。向村人打聽靈寶峽所在,以手遙指西南曰:燕翔處即是。遂驅(qū)車至靈音寺,舍車沿溪水前行,只數(shù)百步,即見兩峰夾峙,壁立萬仞,若一石門,仰望方可見天日,兩峰最狹處,僅有百米。前望,又一峰如堵,有溪水自峰東腳下而出。迫近之,則見巖壁上大書曰:靈寶峽。峽間石壁光潔,上多燕窩及蜂巢狀石窟,有燕子飛翔,銳聲而叫。雖為五月,峽間風(fēng)卻頗陰冷。據(jù)鄉(xiāng)人言,若夏秋豐水時節(jié),壁上有二瀑高懸;冬日則有千百丈冰瀑,若銀龍倒掛,蔚為壯觀??上КF(xiàn)在是初夏,水少瀑斷,石壁間徒留下飛瀑的痕跡。峽中有一大石佛,想是鄉(xiāng)人祈福之處。河道上有一石,形似臥虎,本為一景。惜乎有好事者,用水泥澆注一虎首,形態(tài)粗劣,頗類貓首,實無威武之儀,使人見之有狗尾續(xù)貂之憾。想敗壞此景者,也屬一妄人耳。峽長凡二里許,因日已向西,天光晦暗,未及全覽。 喜的是,山間多蘭草,且正當(dāng)其時,時見一簇簇蘭花在巖根山坡上綻放,令人眼睛發(fā)亮。于力、張健二君均為畫畫之人,且所畫皆為山水,也喜蘭花。古語云:蘭生幽谷,無人自芳。想二君也是摯愛蘭的這種品性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