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語 仝小林教授將高血壓病機概括為“革、澇、旱”等10種類型,其中“澇”者與腎臟關系密切,主要表現為水液代謝紊亂,與西醫(yī)病理之水鈉潴留類似,治療常以大劑量茯苓為靶藥,以利水消腫降壓,這是仝教授活用茯苓治療高血壓病的獨到之處,值得臨床借鑒。 [摘要]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仝小林教授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將高血壓的病機概括為“革、澇、旱、塞、肥、痰、火、寒、虛、瘀”10種類型,其中“澇”者與腎臟關系密切,主要表現為水液代謝紊亂,與西醫(yī)病理之水鈉潴留類似,治療常以大劑量茯苓為靶藥,以利水消腫降壓,現列舉兩則驗案,以期對臨床治療高血壓提供思路。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2012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人數為1700萬,占慢性病死亡人數的46%,其中高血壓并發(fā)癥死亡940萬,已成為影響全球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雖然西藥在降壓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臨床上仍有許多患者無法單純應用西藥達到滿意的療效,且西藥仍無法解決并發(fā)癥的危害,而中醫(yī)在整體調節(jié)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 仝小林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將高血壓的病機概括為“革、澇、旱、塞、肥、痰、火、寒、虛、瘀”10種類型,根據不同的病機選擇不同的方劑,為臨床診療高血壓提供新思路。其中“澇”者與腎臟關系密切,主要是表現為水液代謝紊亂,與西醫(yī)病理之水鈉潴留類似,仝小林教授治療常以澤瀉湯、五苓散、五皮飲、真武湯等為主方,代表藥物有豬苓、茯苓、澤瀉等,臨床上取得明顯療效。現總結仝小林教授運用大劑量茯苓治療代謝性高血壓的臨床病例,以期對“澇”型代謝性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1 病案舉例 1.1 案1 男,83歲,身高168 cm,體質量85 kg,體質量指數(BMI)30.12 kg/m2。2016年8月8日初診。 高血壓病10年,現口服非洛地平片5 mg,日1次,氯沙坦鉀片50 mg,日1次,富馬酸比索洛爾片5 mg,日1次,以控制血壓。既往:2型糖尿病20余年,現注射胰島素50 IU/d,口服阿卡波糖片50 mg,日3次以降糖,已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腎?、跗冢?004年心臟放置支架4個;胃潰瘍30余年??滔掳Y:時有頭暈,自覺天旋地轉,無惡心嘔吐;雙下肢重度可凹性水腫,雙眼瞼浮腫;口干,口渴,喜冷飲;左側小腿麻木;全身皮膚干燥、瘙癢;納眠可,大便1~2次/日,成形;小便黃,有泡沫。輔助檢查,血壓(BP)150/70 mm Hg,餐后2 h血糖(2 hPG)7.8 mmol/L,尿蛋白(++),尿白細胞(+-)。舌淡苔黃膩,脈沉、偏弦硬、略滑緩。中醫(yī)診斷眩暈,證屬氣虛絡損、水濕泛濫。治法:益氣通絡,利水消腫。自擬方:黃芪 30 g,茯苓60 g,澤瀉30 g,水蛭粉4.5 g(分2次沖服),丹參15 g,生大黃6 g,金櫻子15 g,蛇床子15 g,雞血藤15 g,淫羊藿9 g,枸杞子9 g,蒲公英30 g,生姜15 g,大棗9 g。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各一次。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囑患者禁止食用植物蛋白。 2016年9月12日二診:服用上方28劑??滔掳Y:近一月未再發(fā)頭暈,雙下肢水腫減輕50%,雙眼瞼浮腫減輕20%;口干,口渴,喜冷飲;左側小腿麻木減輕20%;皮膚干燥、瘙癢;納眠可,大便1次/日,成形,小便有泡沫,夜尿3次/晚。舌苔浮黃,脈沉弦硬。輔助檢查,BP 130/70 mm Hg,糖化血紅蛋白(HbA1c)8.9%,空腹血糖(FBG)13.8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 3.46 g,血肌酐(SCr)110 μmol/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7 IU/L,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22 IU/L,頸動脈超聲:①雙側頸動脈粥樣硬化伴多發(fā)斑塊形成,②左側頸內動脈起始段重度狹窄,③雙側椎動脈阻力指數增高。下肢動靜脈超聲:①雙下肢靜脈未見明顯血栓,②雙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伴多發(fā)斑塊形成,③雙側股動脈節(jié)段狹窄。上方加減:黃芪加至45 g,茯苓加至90 g,加海藻30 g,莪術15 g,三七9 g,繼服1個月。 2016年10月18日三診:服上方28劑。刻下癥:無頭暈,下肢輕度水腫,雙眼瞼浮腫消失,皮膚干燥瘙癢,輕微口干口渴;左側小腿麻木減輕;納眠可,大便3~4次/日,成形,夜尿2~3次。舌胖大,苔黃膩,脈弦硬。輔助檢查,BP 138/66 mm Hg,HbA1c 7.6%,FBG 9.5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 2.66 g,SCr 97 μmol/L,ALT 17 IU/L,AST 22 IU/L。上方加減:水蛭粉減至3 g(分2次沖服),繼服2個月。 2016年12月15日四診:服上方56劑??滔掳Y:雙下肢水腫消失,左側下肢麻木減輕,皮膚干燥瘙癢,下肢乏力,時有喘憋,活動后加重;納眠可,大便3~4次/日,不成形;夜尿5~6次。舌胖嫩,苔淡黃根部腐膩,脈沉滑略弦。輔助檢查,BP 120/78 mm Hg,HbA1c 7.5%,FBG 9.9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 2.15 g,SCr 109 μmol/L,ALT 21 IU/L,AST 27 IU/L。上方加減:茯苓減至45 g,澤瀉減至15 g,加黨參 15 g、陳皮15 g、大腹皮15 g繼服。后患者隨診至今,雙下肢水腫消失未再發(fā),血壓控制良好。 按:此患者BMI 30.12 kg/m2,可見患者素來過食肥甘厚味,加之少動而成以中滿為表現的脾癉,進而中滿化熱,日久則耗傷臟腑元氣,形成臟損,此患者已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冠心病,已進入糖尿病發(fā)展四個階段中的“虛”“損”階段。此時患者臟腑經絡等功能活動無力,則見氣血津液代謝異常?!锻馀_秘要》論述糖尿病腎病“其久病變或發(fā)癰疽或為水病”;《圣濟總錄》云:“消渴病久,腎氣受傷,腎主水,腎氣虛衰,開闔不利,能為水腫”,腎臟氣化無力故見水腫;同時腎絡損傷,腎臟“真元竭,精不禁”故可出現蛋白尿。體內水液積聚,阻礙氣機,上不能榮頭目故見頭暈而天旋地轉、口干、口渴;外不能榮肌膚,故見皮膚干燥、瘙癢;患者體內水液泛濫,血脈充盈過度,故見血壓升高,治宜益氣通絡、利水消腫。仝小林教授根據態(tài)靶因果理論指導治療:首先患者血壓偏高,其因為腎性水腫,故選用靶方仝氏益氣消水湯,其組成為生黃芪、澤瀉、大黃。大黃在此為腎臟引經藥,取其通腎絡、瀉腎濁之效,大便偏稀溏者仍可應用,大黃用量控制在使患者大便次數不多于2次/日即可;對于高度水腫的患者澤瀉與茯苓可同用,其中茯苓可根據水腫程度用30~120 g。此患者水腫嚴重,重劑方能起效,故茯苓用60 g,患者水腫消,血壓方可下降。另患者大量蛋白尿,故合用仝氏芪丹軍蛭湯,組成:生黃芪、丹參、生大黃、水蛭粉。丹參養(yǎng)血活血,水蛭通腎絡,水蛭為腎病之要藥,對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有不可替代之作用。確定治療此患者的靶方后,再加用針對患者“癥”的靶藥:加用金櫻子濡潤而味澀,故能滋少陰而固其滑泄,為塞因塞用之法,加強減少尿蛋白而消腫之效;皮膚干燥瘙癢故加用蛇床子以止癢;已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并有左側小腿麻木的癥狀,故加用靶藥雞血藤以活血通絡;患者為老年男性,腎陽虛衰,故加用淫羊藿以補腎陽;患有胃潰瘍,并見口干喜冷飲故加用蒲公英以清熱消炎;最后加用生姜、大棗以固護脾胃。二診時患者水腫明顯減輕,各癥狀均有減輕,但仍有明顯水腫,故加大黃芪和茯苓用量以加強利水消腫之效;另一方面患者頸部及雙下肢動脈均有多發(fā)斑塊,加用海藻、莪術、三七以活血化瘀治療動脈斑塊。三診時,患者癥狀及指標均有改善,尿蛋白有明顯減少,故減少水蛭用量。四診時,患者水腫基本消失,故減茯苓、澤瀉用量,患者新出現喘憋癥狀,氣機阻滯,故加用黨參、陳皮、大腹皮,取“大氣一轉,其氣乃散”之意。 1.2 案2 男,56歲,身高164 cm,體質量74 kg,BMI 27.51 kg/m2。2011年1月初診。 2型糖尿病14年,已經出現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高血壓病20年,冠心病20年??滔掳Y:雙下肢膝以下重度水腫,雙手指腫脹,雙眼瞼浮腫;神疲乏力;畏寒,納差;嗜睡;大便調,小便有泡沫,夜尿3次。舌胖大,苔厚腐膩,脈偏沉弱。輔助檢查,BP 165/90 mm Hg,SCr 267 μmol/L。中醫(yī)診斷消渴,證屬寒滯經脈、水濕內停。治法:溫陽散寒、利水消腫;方藥以大黃附子湯加減:大黃15 g,白附子15 g,黃芪30 g,丹參30 g,茯苓120 g。 2011年9月5日第9診:患者服用上方加減8個月??滔掳Y:雙足面及足踝水腫,手腫脹及眼瞼浮腫基本消失;仍神疲乏力,活動后明顯,仍有嗜睡,納可,大便1次/日,小便泡沫多,夜尿2~3次。舌胖大,苔黃膩,脈弦硬略滑數。輔助檢查,BP 140/85 mm Hg,血尿素氮(BUN)18.92 mmol/L,SCr 201 μmmol/L,三酰甘油(TG)4.37 mmol/L,膽固醇(CHO)5.8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0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2.03 mmol/L,2 hPG 11.2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 3.9 g。治療改以益氣通絡、利水消腫為法,方藥:黃芪45 g,茯苓120 g,澤瀉30 g,酒大黃15 g,黃連15 g,神曲9 g,丹參30 g,水蛭粉3 g(分2次沖服),生姜15 g。 2012年5月7日第13診:患者服用上方加減8個月??滔掳Y:雙下肢時有輕度水腫,乏力,多食易饑,時有心悸,二便可,嗜睡。舌淡胖大,有齒痕,苔腐膩,脈沉偏澀。輔助檢查,BP 130/80 mm Hg,HbAlc 6.7%,FBG 5.82 mmol/L,CHO 5.6 mmol/L,TG 1.75 mmol/L,AST 12.2 IU/L,ALT 51 IU/L,BUN 27.88 mmol/L,SCr 247.9 μmmol/L,24 h尿蛋白定量 3.62 g。方藥:黃芪45 g,茯苓120 g,澤瀉45 g,酒大黃9 g,川芎15 g,白芍15 g,當歸15 g,水蛭粉6 g(分2次沖服)。 2013年7月8日第23診:患者服用上方加減14個月??滔掳Y:雙下肢乏力,雙腳踝處仍時有水腫,納眠可,二便調。舌胖大,有齒痕,舌底滯,苔膩黃白相間,脈偏弦稍弱。輔助檢查,BP 120/80 mm Hg,HbAlc 7.3%,CHO 4.15 mmol/L,TG 2.35 mmol/L,LDL 2.3 mmol/L,HDL 1.23 mmol/L,AST 10.3 IU/L,ALT 8 IU/L,SCr 154.9 μmmol/L,24 h尿蛋白定量 2.25 g。方藥:生黃芪45 g,茯苓120 g,澤瀉30 g,水蛭粉6 g(分2次沖服),丹參15 g,生大黃9 g。其后患者癥狀未再發(fā),不再隨診。 按:患者水濕內停,水屬陰,陰盛則陽衰,故見畏寒;一方面濕性重著,故見雙下肢沉重乏力;另一方面濕阻氣機,清氣不升故見神疲,嗜睡,脈沉;水濕困脾,故見納差。證屬寒滯經脈、水濕內停,治宜溫陽散寒、利水消腫。靶方選用大黃附子湯以溫腎降濁,加用黃芪以補氣升陽固澀,丹參活血養(yǎng)血,黃芪配伍丹參以益氣養(yǎng)血、通絡瀉濁;加用大量茯苓以利水消腫降壓。第9診次時,患者已無畏寒之陽虛表現,但仍有水腫及蛋白尿,故改用仝氏益氣消水湯合仝氏芪丹軍蛭湯,以益氣活血、利水通腎絡;患者血糖偏高,加用黃連以降血糖;患者血脂偏高加用神曲以降血脂。第13診,患者癥狀及指標均有好轉,血糖及血脂均得到控制,故去黃連和神曲,但患者出現心悸的癥狀,為氣虛血瘀的表現,加用川芎、白芍、當歸以活血養(yǎng)陰;水蛭粉加量以加強減少蛋白尿之效。第23診,患者癥狀緩解,繼續(xù)應用上方,水腫有所減輕,血壓控制良好,故保持茯苓用量,減少澤瀉用量。 2 討論 本文所舉2例病例其病機均為“澇”,表現為水液代謝紊亂,與西醫(yī)學水鈉潴留類似,治療上以利水消腫為法,均采用大量茯苓以利水消腫,通過改善水液代謝以達到控制血壓的作用。此方法類似于西醫(yī)學應用利尿藥降壓,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的二聯(lián)降壓方案中50%的方案中用到利尿藥。 茯苓(Poria)為多孔科臥孔菌屬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以云南所產質量最佳,稱為“云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胃脾腎膀胱經?!渡褶r本草經》中記載茯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迸R床應用時不僅藥性作用巨大,“量”也是影響方藥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以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應用茯苓情況為例,茯苓應用一次量的區(qū)間甚為廣泛,從1.25 g到40 g不等。將茯苓劑量分為小劑量(<10 g)、中劑量(10~20 g)、大劑量(>20 g),茯苓使用頻率較高的一次量集中在10~20 g,占張仲景方湯藥中茯苓方劑的52%。茯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中的規(guī)范用量是10~15 g,然而屬小劑量應用,在某些疾病或急危重癥的治療中臨床療效欠佳。 臨床上水液代謝與高血壓有著密切的關系,水液代謝障礙,水鈉潴留,必然導致血容量增加,從而引起高血壓,即“澇”型高血壓。仝小林教授治療“澇”型高血壓時根據水腫嚴重程度的不同茯苓用量從30~120 g,并且取得明顯療效。這與張仲景應用小劑量茯苓健脾滲濕、化痰止瀉;中劑量利尿理氣、寧心定悸;大劑量利水消腫、平胃止嘔不謀而合。但是臨床上不是所有情況均要應用大劑量茯苓治療,臨證應用時,要因人、因證、因方、因劑型等不同而施量。 責任編輯:成建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