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頸塘之謎2013-03-26 15:13閱讀:4,471 據(jù)網(wǎng)上資料,湖南省70%左右的人口來自江西泰和,而桂陽縣多達90%左右!目前,也有很多網(wǎng)友也在尋祖,有關(guān)鵝頸塘的今屬地到底在哪里呢?目前至少有3、4個版本: 版本1:中龍鄉(xiāng)的鵝頸下;古代的泰和縣鵝頸塘是否就是現(xiàn)在的泰和中龍鄉(xiāng)鵝頸下呢?我們?nèi)豪铮Z頸塘-今屬地查找:106041438)的陳君平宗親曾經(jīng)到過鵝頸下,他說現(xiàn)在的鵝頸下不是以前的鵝頸塘,而是陳君平所屬的遂川縣陳氏的一個分支而已!而且村子也很小,不可能分出那么多人出去。前段時間我通過“泰和吧”看到網(wǎng)友的留言,得知他就是現(xiàn)在的鵝頸塘的宗親,全村都姓陳,鵝頸塘和鵝頸下是不是同一個地方呢?目前我在吧內(nèi)有留言,還沒有聯(lián)系上。 版本2:萬安縣的鵝頸頭;打開百度地圖,發(fā)現(xiàn)萬安縣鵝頸頭距離泰和縣城非常近,是兩縣交界的地方,在古代是否屬于泰和縣呢? 版本3:泰和縣的城門附近;2012年7月22日,我在泰和貼吧看到這樣的貼,里面的內(nèi)容是:“我是貴州遵義的,姓張,據(jù)我家族譜上記載,我祖是從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楊柳街鵝掌大丘遷來的。想問問各位朋友,是否確實有這個地方?。俊边€有蘭姓的吧友的貼,他也是族譜記載是泰和縣九甲楊柳街鵝掌大丘;群里的匡姓網(wǎng)友族譜記載也是縣城北門。 版本4:泰和縣早禾市。 我族自始遷祖陳斌宗公于1280年左右徙居湖南桂陽縣杞木村,祖籍地也是江西吉安泰和縣鵝頸塘,由于年底久遠,至今沒有聯(lián)絡到。還是鄰近的萬安縣窯頭鎮(zhèn)鵝頸頭呢?還是另外還有其他地方呢? 現(xiàn)在群里的很多網(wǎng)友也在探討這個問題,他們的祖籍也大多來自鵝頸塘,只是遷出的時間不同而已。據(jù)資料顯示,鵝頸塘這個地名存在了很長的一個時間,存在于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初等,最少有好幾百年的歷史。 被福建清流文俊公后裔干挺之后,我知道我需要一次至少八小時的修整,所以我倉惶西奔,其實,我是為了在動鐵上睡一會兒!確實睡了一會兒,但是當我看到離我曾經(jīng)夢到過的“鵝頸”越來越近,我產(chǎn)生了先去“鵝頸”的欲望。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是滿足欲望,既滿足了欲望又造福了眾生何樂而不為?到達宜春站后,我發(fā)現(xiàn)這個站是比較先進的交通樞紐,我馬上買上去安福的長途客車車票,盡管我知道我會根據(jù)導航半途下車。安??h安??h自古被譽為“贛中福地”。地處江西省吉安市西部,居吉安市區(qū)、新余市區(qū)、宜春市區(qū)、萍鄉(xiāng)市區(qū)4個地級市之地理中心,距離吉安市、新余市、宜春市車程1小時,毗鄰革命圣地井岡山,國土面積2800平方公里,人口近42萬,通行贛語。是中國“火腿之鄉(xiāng)”、中國“竹子之鄉(xiāng)”、中國樟樹之鄉(xiāng)、陳山紅心杉原產(chǎn)地、全國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 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前一年,公元前222年,這塊土地上就存在安平、安成兩個縣。安??h為“江西省18個文明古縣之一”,歷史上人文鼎盛,英才輩出。古稱“文章理學忠節(jié)之邦”,僅宋、明、清三代,安福進士題名就有460名,民國后,安福涌現(xiàn)出中國民盟領(lǐng)袖羅隆基,現(xiàn)代著名愛國人士、“七君子”王造時,愛國詩人王禮錫等國內(nèi)外影響較大的歷史名人。 現(xiàn)安福轄7鎮(zhèn)12鄉(xiāng)。全縣土地面積419萬余畝,耕地57.2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3.65%,其中水田51.74萬畝,旱地5.46萬畝。山地面積303萬畝,占土地面積的72.3%,其中林地174.9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1%?;盍⒛究傂罘e量744萬立方米,毛竹2500萬根,樹種300種。安福樟樹數(shù)量之多馳名全國。 2014年5月27日,安福縣被江西省確定為6大省直管縣之一。 竟然超過了三公里,我匆忙下車往會步行,途中知道這個地方的山泉養(yǎng)人。我與路邊的水牛相互研究。 精疲力盡的我行走幾公里后坐上了通往赤谷的班車,在班車上我遇到了一個退休的老干部,他聽我是山東口音就熱情地和我交談起來,他說安福寺的主持也是山東人,并且告訴我安福寺的故事,給我介紹了住處??上颐ο萝囄揖谷粵]有留下他的電話,他便神一樣地消失在了我的視野中。 慰勞自己并研究考證方案。 跟我一班車的退休老干部說,那個鵝頸很少有人去,他說他父親曾經(jīng)去過,說那地方有故事,但是詳細情況不知道。遷徙人口中轉(zhuǎn)站一定是個有飲用水源的地方,政府不可能組織專門人員給他們送水的,再就是這地方應該也有屠殺反抗人員的痕跡。 再就是,為了掩蓋鵝頸塘有可能發(fā)生的罪惡,明朝政府有可能對該地區(qū)進行過一定時期的封鎖,就是以后再遷徙到附近居住的人也未必知道其中的秘密的! 我為什么推測明朝政府曾經(jīng)封鎖過鵝頸塘這個地方?因為,如果沒發(fā)生重大事件,像山西洪桐的大槐樹一樣一定會廣為人知的,但同樣是人口遷徙中轉(zhuǎn)站的“鵝頸塘”卻成了謎!其實,江西泰和縣鵝頸塘,是一個象山西洪洞大槐樹、江西鄱陽瓦屑壩、湖北麻城孝感鄉(xiāng)等移民圣地一樣的地方,是明代政府組織的移民集中營地?!敖魈詈V”,大多自這里集中后分發(fā)湖南各地。不斷地集中到鵝頸塘的人,來自江西乃至周邊省份各地,姓氏混雜,人數(shù)龐大,持續(xù)移民時間又長,當時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普通話,因此各族譜上關(guān)于“鵝頸塘”的記載,在名稱上有相當?shù)某鋈?。這應該是口音與記憶上的誤差所致。但是,這“鵝頸塘”在移民先祖的眼里,大致地形是一塊丘陵,像一只天鵝,有一個彎彎的細長的像天鵝脖子一樣的山?jīng)_或者交通要道。有山,有水,有路,可能還有塘。并且離吉安府及泰和縣城不遠。剛才與山莊村王小平聊天得知,進入鵝頸區(qū)域的必經(jīng)之路是山莊村之路,而傳說山莊西部幾里地就是陳友諒與朱元璋叫板的地方,后來朱元璋對陳友諒進行滅族,絕大部分殺掉,但是一夜之間許多陳姓人改為劉姓,所以陳友諒的后裔也保存下來一些,絕大多數(shù)是不敢恢復姓陳的,甚至明朝以后都沒有恢復過來。前些年搞開發(fā)建設,許多青磚都是陳友諒古城堡建筑毀壞后弄過來的,同時,發(fā)現(xiàn)許多古董文物。 根據(jù)地形和事件,我認為當初這個地方的居民已經(jīng)比較稀少,但是朱元璋占領(lǐng)以后開始首先向這里移民,后來又從這里向外面移民。 目前,已經(jīng)有許多人士考證過幾個鵝頸塘了,都難以確定就是當初的鵝頸塘,我這次僅僅考證吉安市安??h赤谷鄉(xiāng)陂頭村南方板陂村的這個鵝頸,目的也是說明實地考證和吃苦耐勞的重要性。許多的真知是需要磨練的,許多看似跟簡單的真像需要去探索,許多的謎霧需要去驅(qū)散。 江西的人士考證鵝頸塘最有條件,但是我問江西當?shù)厝?,他們竟然十有八九不知道“鵝頸塘”這個詞這個事,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山莊村這個地方的人竟然十有八九不知道離自己僅僅幾里地的安福寺。所以,目前在文化認知方面,我們需要做的太多太多! 我發(fā)現(xiàn)了南方“鵝頸”與北方“大槐樹”的共同點。 早餐。 住處王小平幫助尋找導游并提供重要線索,特別是陳友諒在此居住過的信息。 我導游譚華的面包車。 譚華帶路尋找陳友諒痕跡。 陳友諒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這里是“天鵝抱蛋”山的鵝蛋位置。 山頭金牛抱蛋,也叫天鵝抱蛋,就是陳友諒居住的地方。山莊村的來歷都與陳友諒有關(guān),據(jù)說他在這里埋了三個木樁做飯,那木樁幾年都燒不壞。 繼續(xù)尋找陳友諒痕跡。 這里是“天鵝抱蛋”山的鵝頭位置。 二、尋找安福寺 安福寺其實是祇山寺,當?shù)厝税l(fā)音是祇山,但是,牌子上似乎多了一點。 王小平稱安福寺為這個名字。 祇,拼音:qí,指古時候?qū)Φ厣竦姆Q呼地祇,神祇。只,將“只”作為“(隹又)(上下結(jié)構(gòu))zhī”,“(衤氏)zhǐ”的簡體字。 zhǐ:1,僅僅,惟一:只是(a.僅僅是;b.表示強調(diào)限于某個情況或范圍;c.但是)。2,表示限于某個范圍:只顧;只管;只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zhī:1,量詞。組詞:一只。2,單獨的。組詞:只身。3,僅有。組詞:只有。4,姓氏。 祗,讀作:zhī。漢字基本字義是敬,恭敬。 袛是中國漢字,拼音是dī,總筆畫是10筆,意思是短衣汗衫。 這顆樹告訴我,他生在1164年,比魏了翁還早生了14年,可是,魏了翁早就成仙了,他還在凡塵苦苦等待,還好,等到了文勇到來并把他介紹給大家。他的名字叫竹柏,一種葉子像竹子葉子的柏樹。 導游譚華告訴我他的駕照是考出來的不是買出來的。 了解安福寺的故事。 三、奔向鵝頸不管是陳友諒的信息還是安福寺的信息都僅僅是外圍而已,考證這些是為了確定明政府有可能選擇這個地方作為南方移民中轉(zhuǎn)站的理由或者可能性,奔向鵝頸才是最終目的。 離鵝頸越來越近了,路邊出現(xiàn)古樹和古橋。 河長公示牌告訴我們這個河流目前的名字,以及鵝頸附近村莊目前的名字。陂頭村出現(xiàn)的建于1967年的公共建筑。 從陂頭村向東南方走小路至鵝頸最近,路過發(fā)園或是楊山垇。 楊山垇的木房子。 村民指示步行兩公里以后才是鵝頸,說那里目前僅僅住著幾戶人家。 通向鵝頸的山凹被修整成平臺,這種工程可不容易的,這些平臺會駐扎軍隊或移民,可惜目前都荒蕪了。 通道上竟然找到靈芝。 平臺上面的北岸有狹窄的高出平臺的通道,我估計水大了,平臺就會成為池塘,而這些池塘也就應該被稱為“鵝頸塘”了吧。 有水的平臺部分種了幾方蓮藕。 不過水少時期卻絕大部分是荒草灘。 鵝頸與“鵝頸塘”有的朋友會說,你找到的是鵝頸,并不是“鵝頸塘”,請大家看一下鵝頸與板陂村的地圖,自板陂村至鵝頸小組鵝頭大丘的鵝頸型山凹之中是不是有彎曲的狹長的水域,而這些水域恰恰是蓮藕繁茂的池塘,既然他們這個地形叫鵝頸,那么這些池塘又能叫什么呢?塘 [táng] 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面積不大的池子。 基本解釋 : táng 堤岸,堤防:塘壩。塘堰。原意是擋水的土壩。 水被“塘”擋住后形成了一個“池”,通稱為池塘,有些地方簡稱“塘”,也稱“水塘”等。 自楊山垇到鵝頸就是一個很形象的鵝頸型山凹。 經(jīng)過兩公里的步行,在類似鵝頭的部位的巨大平臺或大丘上出現(xiàn)了幾棟房子。 這個巨大的鵝頸谷地兩邊難以攀登,流水潺潺,風景秀麗,但是北方進入后經(jīng)過狹長的近兩公里步行以后才能在鵝頭部位的東南方出去,鵝頭大丘應該是個很好的移民登記處,出口在鵝嘴部位。 鵝頸是一個彎曲的狹長的酷似鵝頸的山凹,目前,位于鵝頭部位的是板陂村鵝頸小組的三戶留守老人。這個鵝頸小組的人姓邱,二十六世九十歲老人邱大龍和二十七世七十歲老人邱良茂簡單給我們介紹了情況。 幾棟房子中建造于1954年的木房子。 現(xiàn)在他們居住的地方就是鵝頭位置的大丘。 我與鵝頸邱氏90歲老人交流鵝頸情況,鵝頸其實是吉安市吉安縣油田鎮(zhèn)板陂村的一個小組,板陂村在鵝頸小組的東方,中間還有巨大的池塘。 鵝頸住戶邱大龍老人的照片。 返程中我關(guān)注著路邊古老的大樹,它們一定見證過曾經(jīng)的移民血淚。 這些路邊400年以上的大樹暴露了這里的久遠,而居住時間比較久的邱氏家族才僅僅在此300多年,這些也證明了我們的推測。 我們沿鵝頸原路返回,但是舊時移民可是有去無回的,他們從北方入口進入就只能從東南方向的鵝嘴被唋向遠方。 出鵝頸后的水泥路也是僅僅能容下面包車單行。 這是鵝頸腹部入口處巨大平臺邊上的一棵巨大樟樹,距今414年了。 從吉安縣油田鎮(zhèn)方向進入鵝頸的話是從鵝嘴進入,從北方的吉安市安??h赤古鄉(xiāng)進入則是從鵝的腹部進入。從南部油田鎮(zhèn)方向進入鵝頸的入口我沒有去考證。有些課題等待后人去繼續(xù)吧,我點到為止而已,我們魏文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過我不會保守的,“鵝頸塘”的發(fā)現(xiàn)會產(chǎn)生一定的文化和經(jīng)濟波動,我能夠發(fā)現(xiàn)鵝頸塘當然也會有開發(fā)和振興鵝頸塘的方案,需要的可以找我聯(lián)系,聯(lián)系電話13954338999。 標志位置為赤谷鄉(xiāng)陂頭村 赤谷鄉(xiāng)陂頭村向東南方的另一個標志點為鵝頸,鵝頸指的是自赤谷鄉(xiāng)陂頭村東南可能叫楊山垇小組至油田鎮(zhèn)板陂村鵝頸小組中間的一個鵝頸型地帶。 鵝頸正東方的標志點為油田鎮(zhèn)板陂村,板陂村與鵝頸小組之間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塘,其實更像水庫。 用奧維互動地圖看鵝頸,更進一步確定了這個地方就是大家苦苦尋找的鵝頸塘,赤古鄉(xiāng)陂頭村楊山垇小組到油田鎮(zhèn)板陂村鵝頸小組之間巨大的鵝頸型山凹及其周邊地形塑造了一個千古之謎般的移民中轉(zhuǎn)站鵝頸塘。如果不是從鵝頸西北部的陂頭村方向進入,還真難體會這個鵝頸造型。同時,是分屬于安??h赤古鄉(xiāng)和吉安縣油田鎮(zhèn)的兩個村子中間的山凹構(gòu)成了這個鵝頸造型,就算是當?shù)厝苏l會去想這就是鵝頸塘呢?其實,鵝頸塘不僅僅是包含兩個村,而是包含吉安市的安??h和吉安縣,甚至泰和縣。 離開鵝頸,宜春修整。畢竟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啊,其實許多與魏氏有關(guān)的考證還真的沒有去做,彭時的故鄉(xiāng)就在這里,鵝頸北邊的陂頭村是不是就是有魏氏曾經(jīng)興盛的陂頭?彭時還為陂頭魏氏的家譜寫過序言呢!這些任務也交給當?shù)刈谟H去考證吧!彭時彭時(1416年—1475年4月27日),字純道,又字宏道,號可齋。廬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h楓田鎮(zhèn)松田村)人。明憲宗時名臣、內(nèi)閣首輔。 明英宗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彭時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閣參預機務,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讀。英宗駕崩后,與李賢力爭錢皇后名位,遷吏部右侍郎,兼學士。憲宗成化年間,升任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至成化十一年(1475年)三月間,在李賢、陳文相繼去世之后,繼任內(nèi)閣首輔。 錢皇后去世后,彭時與商輅力主其應合葬裕陵,再經(jīng)百官哭諫于文華門,最終迫使憲宗及周太后同意所請。固原盜亂時,反對派京軍前往支援,認為只憑項忠便足以平亂,后果如其所料。累加吏部尚書、少保。因疾病纏身而多次請辭,均未獲準,成化十一年(1475年),彭時病逝,年六十。獲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謚號“文憲”。 彭時歷仕英宗、代宗、憲宗三朝,為天順、成化年間正直閣臣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勤奮、忠于職守,輔政近三十年,頗能持正存大體。與商輅齊名,《明史》評價道:“有明賢宰輔,自三楊外,前有彭、商,后稱劉、謝?!敝小杜砦膽椆P記》、《彭文憲公文集》、《可齋雜記》等。 陂頭村和松田村都屬于安??h,但鵝頸所在的板陂村就屬于吉安縣的油田鎮(zhèn)了,所以這個鵝頸雙方都不是很重視,但是鵝頸附近的古樹、古橋、古廟暴露了這個地方曾經(jīng)的繁榮。 彭時說陂頭魏氏從淳塘遷入以后發(fā)展迅速,這個陂頭到底是哪個陂頭?如果是安福縣赤古鄉(xiāng)的陂頭的話,鵝頸塘可就在這個陂頭村的南邊。從這個陂頭村的位置規(guī)模看是一個重要地點啊,目前還存有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高端建筑,陂頭村完全可以說是鵝頸自北方進入的關(guān)鍵位置。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