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賢若渴的曹操,卻不重視人才,只因牽扯到他的利益 在東漢末年期間,各諸侯為了增強自我勢力,紛紛廣攬人才,在這些人之中,最典型的一個便是曹操。曹操與其他人相比,他更加看重人才,一向?qū)μ煜氯藬[出愛才的面孔。有才的人在投靠曹操之后,確實能夠得到一時的重用,但都無法得到曹操長久的重視。回看曹操帳下的謀士,幾乎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講道理而言,求賢若渴的曹操,本應(yīng)該注重這些人才,去幫助自己,成就宏圖霸業(yè)。為什么在他把這些人才招攬之后,沒有重視呢?只因牽扯到曹操的利益,讓他必須放棄這些人才。
曹操與其他的三國英雄相比,他最難得的一點便是他知道唯才是舉的重要性,想要成就大事,必須去重視身邊的知識分子,所以曹操要比其他的人,更加求賢若渴。就曹操本身而言,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不管是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還是才華橫溢的文人,曹操都能夠兼顧。在這兩者之間,曹操更加傾重于后者,由于對文學(xué)的喜歡,也讓他對文人的喜歡發(fā)自內(nèi)心。
很多人看到這里,感覺到更加疑惑,既然曹操懂得唯才是舉的道理,為什么自己無法做到重視才人呢?與此同時,曹操也是一個野心十足的統(tǒng)治者,他想要征服所有人,讓自己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既然想要達(dá)到這樣的目的,就必須提防身邊的人,不能給自己埋下任何的禍根。若是重視起身邊的所有人才,某天他們聯(lián)合起來對付自己,無疑會將曹操一舉拿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求賢若渴的曹操,他所不重視的人才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牽扯到他的利益,所以才讓曹操想盡辦法除去,最為典型的兩個人便是禰衡以及孔融。
求賢若渴的曹操,常常令很多人前來投靠,而他在招攬人才時,也表現(xiàn)出從未有過的熱情。只要你對曹操有用,能夠幫助他成就大業(yè),那么便想盡辦法討好你,不管你身份多么低微,曹操都是毫不介意。東漢末年期間,當(dāng)時有一個比較有名氣的文人,那便是禰衡,他為人性格比較狂傲,常常用言語諷刺他人,很多人對于曹操籠絡(luò)人心的手段早已熟知,畢竟他手下的文臣武將,都是如此而來。
倘若沒有跟曹操接觸過,那些有才華的人便會主動投靠曹操,但是在此之后,就會對曹操感到失望。禰衡并不是曹操招攬而來,而是經(jīng)過孔融的推薦。當(dāng)時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各地,孔融給曹操出了一個計謀,想要取得勝利,必須掃除南方的障礙,比如劉表,張繡,孫策等人。原本想要孔融去辦這件事情,可是孔融卻說自己能力不夠,不如讓自己的朋友禰衡來辦。那時候的曹操,早已聽說過禰衡的名聲,知道這個人有一定的實力,想盡辦法去邀請禰衡。
禰衡為人比較高傲,如今看到曹操這般百般乞求,變得更加狂妄,看不上曹操手下的任何謀士,甚至就連曹操一塊罵。面對這種情況,曹操并沒有選擇立即處罰禰衡,知道必須依靠禰衡去掃除南方的障礙,表現(xiàn)出毫不在意。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怎能忍受一個文人對自己如此辱罵,無奈自己有求于他,要選擇忍耐,辦完事情之后,他便選擇一腳踢開,再也沒有重視過禰衡。他最終沒有受到曹操的重視,一點原因是為人狂傲,但還有一點是牽扯到了曹操根本利益。
大家試想一下初來乍到的禰衡,便如此高傲看不上曹操,倘若曹操再過于重視禰衡,會不會讓他變得更加囂張跋扈,損害到自己的利益,看到這一點之后,曹操便沒有選擇重視他。不只是禰衡就連楊修,孔融等人,最終也是因為與曹操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沒有受到重視。小編只是給大家詳細(xì)說了禰衡示例,對于他所不重視的文人,都是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政見上與曹操有著不同的看法,讓曹操難以控制,才選擇不重視??赐晷【幩治龅倪@篇文章,想必大家都應(yīng)該能夠明白,為什么求賢若渴的曹操,不重視人才,只因牽扯到他的利益,為了防患于未然,曹操只能想辦法除去。正因為如此,讓我們?yōu)楹芏辔娜烁械娇上?,他們原本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建功立業(yè),卻沒想到自己過高的才華,也會給自己招來禍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