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一位生物學家說過:用酵母,你可以回答關于生命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問題。 酵母,其實同樣也能回答關于釀酒最基礎的問題——酒精和風味的生成。 酒精是怎樣釀出來的? 在化學上,就是糖經過酵母的發(fā)酵,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釋放少許能量。 那么酵母是怎么發(fā)酵糖的呢? 形象地說,酵母是一種微生物,它以糖為食,吃了以后,“排泄”出酒精和二氧化碳。 至于風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酒,尤其是糧食酒,其風味有部分是由酵母決定的。 茅臺那醇厚復雜的味道得益于當地豐富而復雜的微生物菌群; 很多威士忌都會有的柑橘類水果芳香,其實是在酒醪發(fā)酵的階段生成的; 清酒如果用特殊的酵母在低溫下發(fā)酵,會生成豐富的蜜瓜香氣和風味。 ——我每多了解酵母一些,便對這些微生物多一分敬畏。
(發(fā)酵中的酒醪上會聚集著大量氣泡。) 現在,每次去酒廠,我最喜歡的就是蹲在發(fā)酵槽旁邊,仔細地聆聽二氧化碳從酒醪里蜂擁而出、氣泡在酒液頂部紛紛破裂的聲音。 那是酵母正在分解糖分的聲音,簡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 酵母如此重要,以至于釀酒人們早就將其馴化,篩選、培育出最適合釀酒的那些,在釀造中長期、大量地使用。 威士忌、干邑、葡萄酒都有全行業(yè)通用的酵母。
(培育出性狀穩(wěn)定、發(fā)酵力強的酵母是行業(yè)慣例。) 清酒略微特殊,光是日本釀造協(xié)會發(fā)行的“協(xié)會酵母”就累計超過20種,此外還有各種地方酵母以及酒廠自家酵母——那是因為,用不同的酵母真的能帶出不同的風味。 盡管這些已經被固定使用的酵母,其實也是天然的。但是因其早已成為標準化的東西,未免讓人覺得無聊。 但是在釀酒行業(yè)里,總有一些人滿腦子新點子的家伙,不那么安于現狀。 行業(yè)技術越發(fā)進入成熟穩(wěn)定的狀態(tài),他們越要想辦法搞事情。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就是靠著這些不安分的人。
比如格蘭杰的總釀酒師比爾·梁思敦博士—— 行業(yè)都在用單一一種橡木桶陳釀威士忌的時候,他第一個開發(fā)了過桶陳釀;
(格蘭杰、同時也是蘇格蘭歷史上最早起的過桶陳釀威士忌之一,先在波本桶陳年,后分別在馬德拉桶、波特桶和雪莉桶中過桶陳釀。) 大家開始嘗試雪莉桶過桶陳釀的時候,他在波爾多買了一級酒莊瑪歌莊的橡木桶、以及葡萄牙非常小眾的馬德拉加強葡萄酒桶去試驗過桶,大獲成功;
(格蘭杰過瑪歌橡木桶,非常經典的一款過桶作品。) 在你以為來自美洲的橡木桶只有波本桶時,他率先用美國黑麥威士忌酒桶陳釀了一款威士忌;
(格蘭杰私藏系列中的Spios,是史上第一款100%在黑麥威士忌桶陳釀的蘇格蘭威士忌。) 在行業(yè)沉迷于用出酒率高的黃金大麥來釀酒時,他重新啟用幾十年前常用、但后來因為出酒率不夠高而棄用的大麥品種Maris Otter來釀造了一款酒;
(用老大麥品種Maris Otter釀造的格蘭杰Tusail。) 所以,當現在蘇格蘭所有威士忌廠都放棄了古早的啤酒酵母,改用發(fā)酵力強、出酒率高的“M”酵母時, 他早就有心突破現狀:“為什么我們要搞得這么千篇一律呢?就不能在酵母上也做些文章嗎?” 所以,當他們在酒廠附近種植的Cadboll大麥上發(fā)現了一種當時未知的野生酵母——“Saccharomyces Diaemath”時,便決定要嘗試用它來釀酒。 當然會有人警告他:“野生酵母發(fā)酵的酒,過程難以控制,而結果充滿了變數,誰都不知道最后會做出怎么樣的酒。” 我打賭十塊錢梁思敦博士會這樣回答:“這不正是我們用野生酵母的原因嘛?!?/p> 所以他馬上安排了人手去培育Saccharomyces Diaemath酵母,并且靜待其宿主Cadboll大麥至秋天收成,便用這兩者一起來釀酒。 當酒正式進入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這種野生酵母確實帶來了一些麻煩,發(fā)酵的進程確實難以監(jiān)控;他則通過增加了接近50%的發(fā)酵時間來讓發(fā)酵更完全,讓酵母帶來的新風味釋放得更徹底。 此外,野生酵母確實比常規(guī)酵母的出酒率要低,低了15%左右。 梁思敦博士表示:“我本來以為這個數字會更低呢,反正我不介意為了風味犧牲一些產量?!?/p> (有錢人說話就是有底氣。)
最后,在陳釀階段,與格蘭杰的核心系列不一樣的是,這款酒主要在二注橡木桶中陳釀(2nd Fill Cask)。因為二注桶之前已經陳釀過一次蘇格蘭威士忌,木性更柔和,對酒體風味的影響更緩慢,有利于保護野生酵母所發(fā)酵出來的獨特風味。 他原本打算讓這款酒陳釀15年再裝瓶,但是經過嚴密的監(jiān)控,他發(fā)現酒體熟成至平衡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要快不少,所以在第八年就將他裝瓶了,也就有了這款酒: 格蘭杰私藏系列第十版:
格蘭杰杰驁(Glenmorangie Allta)——Allta在蓋爾語用就是“野生”的意思。 在4月底的格蘭杰Allta發(fā)布會上,我和“飲識分子”的二十多位讀者一起品嘗了這款酒。
如果要用一些關鍵詞來概括它的風味,我覺得是:莓果和小餅干。 它的香氣中有非常明顯的樹莓、藍莓、黑加侖子的氣息,顯得可人而馥郁; 而另一方面,它又有很明顯的發(fā)酵面食的風味,比如烤面包和小餅干的味道; 此外,還帶有一些格蘭杰經典的柑橘類水果的芳香。 三者的結合非??扇?,讓這款酒既好聞,又好入口。
當天我們還品鑒了格蘭杰經典10年、格蘭杰Astar、格蘭杰私藏系列的Tusail和Bacalta這幾款酒。 而幾乎每一個女讀者都跟我反映:在這所有的酒中,她們最喜歡Allta。(哪怕它酒精度高達51.2%abv,比過去所有私藏系列的單品都要高。)
我當然是第一時間把這款酒納入了我的收藏品目標清單里。但更讓我關心和興奮的是:這位充滿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的梁思敦博士,明年又會用什么新概念威士忌來震撼我們呢? 作者簡介: 黃山,美酒專欄作家,運營“飲識分子”,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關于酒的知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