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病免不了要吃藥,正確合理的服用藥物,能夠及時消除病灶,恢復身體健康。但如果不小心用錯藥,對身體的損害卻是難以估量。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大部分都只知道藥物治病的作用,卻忽視了藥物傷腎這“可怕”的一面。 平時對于一些小病如感冒、發(fā)燒等,不少人不愿意去醫(yī)院麻煩,就會自己去藥房拿藥,吃藥??此坪芎唵蔚囊患∈?,但其實存在著藥物損害腎臟的風險。 為何有些藥物能治病,但卻會損害腎臟等重要器官? 藥物性腎損害也是目前導致慢性腎病、腎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按照醫(yī)囑,嚴格遵守劑量服用藥物,導致腎損害的幾率是非常小的。藥物腎損傷的發(fā)生主要是濫用,大劑量服用一些藥物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腎臟作為身體重要的代謝、過濾的器官,幾乎服用的所有藥物都需經(jīng)腎臟過濾。大量藥物會造成腎臟結構損害,直接累及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等腎臟重要組織結構。造成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腎臟細胞纖維化、硬化,血流不暢,終致腎衰竭。 有4類藥物大量服用對腎臟非?!安挥押谩?,2種比較常用,別再蒙在鼓里了: 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廣泛應用于消炎治療,比較常見的如氨基糖甙類: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易引起腎小管壞死;喹諾酮類、磺胺類則可在尿液中析出結晶導致小管堵塞;四環(huán)素族大量使用會增加蛋白分解加重氮質血癥等等。 非甾體類消炎藥 這類藥物也是常見的易誘發(fā)腎損害的藥物之一,主要是發(fā)揮消炎、解熱、鎮(zhèn)痛的藥物。平時我們常用的止痛藥、感冒藥都具有屬于這類藥物。 比如止痛藥,布洛芬、阿司匹林、消炎痛,感冒藥白加黑、對乙酰氨基酚、尼美舒利等等。 部分中草藥 服用中藥往往需要嚴格按照劑量、配伍來治療,不能私自服用,增加劑量,以免引發(fā)腎損害。其中明確具有腎毒性的藥物是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如關木通、廣防已、馬兜鈴、青木香、天仙藤、木防己、細辛等嗎,會引發(fā)馬兜鈴酸性腎病,輕的患者會出現(xiàn)水腫、尿泡沫、乏力的情況,嚴重的會造成腎小管、腎小球的實質性損害,不可逆轉,引發(fā)慢性腎病。 還有一些植物性中藥,比如雷公藤、草烏、益母草、蒼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牽牛子、金櫻根、士貝母、士荊芥、巴豆、蘆薈等。 造影劑 一般在做增強CT和增強磁共振時會用碘造影劑或釓造影劑,在使用是醫(yī)生會嚴格把控用量,因此發(fā)生率比較低。如果發(fā)生后及時治療一般是可逆的。 對于已存在腎功能損害的患者來說,在服用或使用這些藥物時,必須要嚴格咨詢醫(yī)生,按醫(yī)囑服用,不能私自服用,不存在腎病的患者更該重視腎臟的保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