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愛好者,宋明清制度與文化愛好者05-17 11:19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宋 ·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由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作于南宋寧宗嘉定年間,辛棄疾因為主戰(zhàn)派宰相韓侂胄當政而再次被啟用,出任鎮(zhèn)江知府,此時的辛棄疾已經(jīng)六十多歲,仍然豪情萬丈,意圖北伐收復失地,但他已經(jīng)年老力衰,報國無門,只能憑高望遠,撫今追昔。 這首詞里面有很多的歷史典故。 京口代指當時南宋兩浙西路的鎮(zhèn)江府,隔長江北望淮南。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感嘆南宋立國八十年已經(jīng)沒有孫權(quán)那樣有心入主中原的英雄。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小名寄奴),劉裕曾經(jīng)率軍北伐,收復失地,奠定了南朝的基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然而元嘉年間,劉裕的繼任者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沒有能夠像漢武帝北伐匈奴那樣(封山記功狼居胥是霍去病北擊匈奴的典故),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chuàng),北望追兵淚下無數(shù)。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這個四十三年指的是辛棄疾來到南宋四十三年,辛棄疾原本出生在已屬金國的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公元1140年,南宋高宗紹興元年,也正是岳飛被殺的這一年,冥冥之中似乎是一種緣分),他的歸途恰是因為金主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南下伐宋,年輕的辛棄疾加入山東義軍襲擾金軍后方,并在完顏亮死后率軍歸宋。遠望中原,仍然記得,當年歸宋途中,親眼目睹限于戰(zhàn)火的淮南地區(qū),揚州是淮南東路的治所,所以揚州路通常代指淮南東路,淮南經(jīng)歷建炎和紹興年間兩次戰(zhàn)亂,已經(jīng)殘破不堪。 “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北魏孝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佛貍祠就是當年拓跋燾南征在長江北岸瓜步山的行宮。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以廉頗自比,表達自己年歲日長但報國之心未變,嘆此時報國無門,中興無望。 |
|
|